该系目前承担着两个重大项目,即“尼泊尔—德国写本保护项目”和“尼泊尔—德国写本编目项目”。尼泊 尔—德国写本保护项目:由于尼泊尔特殊的地理环境,早在150年前,西方学者发现在尼泊尔有很多早期的资 料。1970年尼泊尔政府向德国提出了对尼泊尔境内的写本进行保护的请求。于是尼泊尔国家档案馆和德国汉 堡大学亚非学院印度学和藏学系正式签订协议,成立了“尼泊尔—德国写本保护计划”,英文名为The Nepal-German Manuscript Preservation Project,简称NGMPP。该项目由汉堡大学承担,德国研究基金会给 以全额的经费支持,具体负责实施的则是汉堡大学的印度与西藏学系。由汉堡大学派专职人员到加德满都与 当地的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第一步的写本搜集工作。据悉,这一资料是全世界南亚研究资料中最多的资料。 1970—2001年,共收藏18万部各种典籍,有800—1000万片(叶)。大部分是梵文贝叶经写本和藏文写本,也有 一些其他语种的写本。其中贝叶经约3600多部,藏文写本大约总数在2.8—3万部左右。从写本材质上来讲有 贝叶、桦树皮、纸质等。尼泊尔—德国写本编目项目:从2002年4月起汉堡大学开始对这批写本进行更加详细 的编目工作,启动了“尼泊尔—德国写本编目项目”,英文名称为The Nepalese-German Manuscript Cataloguing Project,简称NGMCP项目,预计在2014年完成全部目录。尼泊尔德国写本保护和编目计划是举 世瞩目的国际合作项目,时间跨度长,从1970年开始已经合作了30多年了。这些文献的整理出版对研究印度 、尼泊尔、西藏的历史、宗教、语言、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尼泊尔来说一方面在德国研究 基金会的全额援助下对其国内资料进行了全面的普查,为保护文化遗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尼泊尔 相关的学者和工作人员受到了专业训练,为保护档案和文献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德尼两国的合作被认为 是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他们对古文献的保护、整理和编目有许多经验和方法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
  
巴伐利亚科学院中亚委员会

设在历史名城慕尼黑的巴伐利亚科学院中亚研究委员会(Kommission für Zentralsaiatische Studien, Bayer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从事中亚,特别是对西藏历史、语言、文化的研究具有悠久的传 统。该学院建于19世纪,早在1863年该院通讯院士埃米尔·施拉津特维特(Emil Schlagintweit 1835—1904) 就在院会议报告中编辑和翻译了一份藏文佛教祈祷文献。这位首开中亚研究的先锋,在他的论文集或会议报 告中发表了一系列相关的论著,也正是他于1871年在该院介绍了海因利希·奥古斯特·耶希卡的《西藏语袖 珍字典》(Handw?rtebuch der tibetische Sprache)。这部藏语字典的英文版(A Tibetan-English Dictionary,London 1881),迄今仍然是藏学家们手边常备的工具书之一。

巴伐利亚科学院中亚研究委员会的创建者和首任主席是世界著名西藏学家黑尔穆特·霍夫曼(Helmut Hoffmann),他曾是该院的正式院士。他的代表作有《西藏苯教史资料》(Quellen Zur Geschichte der tibetischen Bon-Religion,Abh.Der geites-und sozialwiss.Klass,Jahrgang 1950,Nr.4.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und der Literatur in Mainz)、《琼结地区的藏王墓》(Die Gr?ber der tibetischen k nige im Distrik 'Phyong rgyas,om Nachrichten der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in Gttingen, Phil-hist.Klasse 1950.)《西藏的宗教》(Die Religionen Tibets,Freiburg-München 1956)等等。1969年 他离开慕尼黑移居美国,任设在印第安纳州布鲁明顿的印第安纳大学的乌拉尔和阿尔泰研究系的教授,讲授 藏学课程。 著名汉学家、二次大战后德国汉学研究的带头人海波·弗朗克(Herbert Franke)先生也是这个委员会的学术 领衔人,他原是慕尼黑大学的汉学教授,退休后任巴州科学院主席、中亚研究委员会理事,他是研究宋、辽 、金、元史的专家。后来在巴伐利亚科学院中亚研究委员会工作的藏学家主要是赫尔加·于巴赫(Helga Uebach) 博士和邦隆活佛(Spang Lung)(注:邦隆活佛,旅德藏族学者。出生在昌都地区,邦隆活佛的本寺是 云南中甸大寺,在拉萨学经、受教育并获拉然巴格西学位。后到印度再到德国。以400多页的《佛经律藏中故 事》论文在德国慕尼黑大学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现在巴州科学院亚洲研究所与于巴赫博士合作编写《藏德 大词典》。)两人。赫尔加·于巴赫博士的主要著作和论文有《奈巴班智达编年史:花蔓》(Nel-pa panditas Chronik Me-tog phreng-ba,Handschrift der 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and Archives Tibetischer Text in Faksimile,Transkription und übersetsung,München 1987)、《藏族亲属称谓词 dbon 考》 (Notes on the Tibetan Kinship term dbon,in Tibetan Studies in Honour of Hugh Richardson, ed.M.Aris and Aung San Suu Kyi,Warminster,1980)、《色拉寺密乘僧员的财产文书》(Die Besitzurkunde des Se-ra sNags-pa Gra-chań,in Heilen und Schenken,Festschrift für Günter klinge zum 70.Geburtstog,Hg.Herbert Franke und W.Heissig.Asiatische Forschungen Bd.71, Wiesbaden 1980)等。邦隆活佛的主要著作有《<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的叙述材料,根据藏文译本分析》(Die Erzhlstoffe des Mülasarváda-Vinaya analysiert auf Grund der tibetischen Ubersetzung.Studia Philologica Buddhica,Monograph Series,III,Tokyo:The Reiyukai Library,1981)、《藏文的手稿和 木刻(七)》(Tibetische Handschriften und Blockdrücke,Teil 7,Beschreiben von Friedrich Wilhelm und Jampa Losang Pang Lung,Wiesbaden:Steiner 1979)、《关于吐蕃赞普墓碑的报道:它们的流传和考 证研究》(Die metrischen Berichte über die Grabm?ler der tibetischen knige,Ihre überlieferung und ihr Beitrag zur Identifizierung)(注:沈卫荣:《德国的西藏学研究和教学》蒙藏专题研究业书之五 十八,第26页。)等。现在赫尔加·于巴赫博士和邦隆活佛均已退休,继承人是毕业于波恩大学的皮特拉·曼 娜(Petra Maner)女士。

哥廷根大学印藏学系

哥廷根大学自建校以来,就对佛教文本及藏译典籍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视。藏学起初是作为辅修科目,后来成 为可主修的科目。最初是克劳斯·佛格尔(Claus Vogel)在该系从事藏学研究并执教。从1989年起,延斯—乌 维·哈特曼(Jens-Uwe Hartmann)在该系任藏语和藏文化荣誉教授,直到1995年他出任洪堡大学藏学教授为止 。从1968到1998年,宗孜·土丹强巴(rDzonrtse Thupten Champa)活佛在哥廷根大学印度和佛学系教授藏语 和藏文化。宗孜·土丹强巴活佛生于1933年,5岁那年被认定为噶丹彭措林宗孜活佛的转世灵童并入寺坐床。 直到1958年在扎什伦布寺和色拉寺学习。此后在印度、瑞士等地学经传教。1968年来到哥廷根大学印度学系 讲授西藏文化课程,在时任该系主任的海因茨·贝歇特教授(Prof.Heinz Bechert)的努力下,宗孜活佛得到 了固定岗位。自1977年开始,他出版了《扎什伦布寺教法史》(Chos-grva chen po bkra-shis lhun-po dpal-gyi sde-chen phyogs thams-cad-las rnam par rgyal-ba'i-gling-gi chos-'byung ngo-mtshar dad -pa'i sgo-'byed,Delhi,1991.)、《噶丹彭措林寺史》(History of the dGa'-ldan phun-tshogs-gling Monastery)、(注:History of the dGa-'ldan phun-tshogs-gling Monastery,由作者自己印行,1997。) 《赛举噶丹颇章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Srad-rgyud-dga'-ldan-pho-brang,is to appear in the series of the Library of Tibetan Works and Archives in Dharamsala)等著作。(注:有关宗孜活佛简历 见http://www.bagchee.com)

目前哥廷根大学印藏学系藏学专业的研究重点放在对于藏区各种宗教的研究上,特别是藏传佛教的研究。该 系有藏语语言课程,即古典藏文的书面语的基础培训,同时提供宗教知识上的学问和修行的课程。哥廷根藏 学专业中,每个学期都设置这些基础课程,每隔一个学期,则开设藏文化的其他相关课程。 现在从事藏文化讲授的人员有马丁·施特劳伯(Martin Straube)硕士,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古典梵文、俗语 研究、印度和西藏佛教等。藏学专业的老师还有齐格林德·迪茨(Siglinde Dietz)博士,同时他也协助系主 任托马斯·奥贝里斯(Thomas oberlies)教授的工作。其中前者主要做佛教学教学的助教,后者主要做藏学课 程的助教。据悉藏学教授职位仍在空缺。

柏林洪堡大学亚非学院中亚研究系藏学研究室

柏林洪堡大学亚非学院中亚研究系藏学研究室(Tibet Colloquium of the Seminar for Central Asian Studies,Humboldt University,Berlin)是柏林洪堡大学的藏学研究专门机构。该研究室的功能就像其英文 名称一样,更接近于藏学相关的论坛,为研究所内部和外来的藏学专家提供一个作学术报告的空间。举办论 坛的目的是要致力于在研究人员和其他众多领域的外来专家之间建立联系,主要使用英语和德语。 该研究室的主要学科带头人为托尼·赫伯(Toni Huber)教授。他是一名目前在国际藏学界较有影响的学者之 一。他曾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University of Canterbury,New Zealand)从事西藏杂日圣山(Tsa-ri)朝圣 仪式及修行方面的专题研究并获博士学位。他撰写的诸多论文涉及藏族朝圣仪式、仪式地点和景观的观念, 藏族和佛教对于自然的态度和关系,以及印藏艺术史等。托尼教授在柏林洪堡大学从事西藏及其毗邻喜马拉 雅社会的人类学史和文化史的研究和教学。他研究的兴趣点包括有关自然环境的仪式和宗教、社会实践以及 态度、喜马拉雅远东地区藏缅语群落的民族志、现代西藏社会发展和变迁等。他最近的专著是《圣地重现: 朝圣和佛教印度的藏式复兴》(The Holy Land Reborn:Pilgrimage and the Tibetan Reinvention of Buddhist India Forthcoming,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即将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目前正 准备出版有关藏族社会中的狩猎和一个没有文献纪录的高地藏缅群落的民族志方面的专著。托尼教授是国际 藏学会会刊的创办人之一。他最近的学术论文有《佛教社团中的暴力》(Violence in Tibetan Buddhist Societies),《藏北藏羚羊捕猎对野生动物迁徙的文化调适》(Antelope Hunting in Northern Tibet, Cultural Adaptation to Wildlife Ecology),《以印掌控领地:藏区的一种宗教政治实践》(Territorial Control by ‘Sealing':A Religion-Political Practice in Tibet)等。


莱比锡大学中亚学系

莱比锡大学中亚学系(Department of Indian and Central Asian Studies,Leipzig Universty )的藏学传 统与汉学和蒙古学有着密切关系。19世纪,该系的汉学教授甲柏连孜(Hans Georg Conon von der Gabelentz ,1840—1893)对藏学和蒙古学研究给予很大关注。此后,他的学生威廉·葛鲁贝(Wilhelm Grube,1855— 1908)在1881年首次在该系开设了藏语课。继任甲柏连孜的汉学家孔好古(August Conrady,1864—1925)也对 藏学有很大的兴趣,他的学生贝托尔德·劳费尔是一位著名的藏学家和蒙古学家。 德国虽然从19世纪起就有大学开设藏学课,但是第一个纯粹的藏学教授席位是1960年才正式设置,任职者为 约翰内斯·舒伯特(Johannes Schubert,1896—1976)在莱比锡大学出任藏学教授。 现任莱比锡大学中亚学系的教授为索仁森(Per K. S?rensen)教授(注:Per K.Sфrensen教授的研究重点和学 术著作见http://www.uni-leipzig.de/~indzaw/doc.php/staff/sorensen) ,其前任教授是莱比锡大学的曼 弗雷德·陶伯(Manfred Taube),他在该系执教藏学和蒙古学多年,1991年得到教授席位。索仁森教授主要研 究与不丹、尼泊尔相关的西藏历史,他对《王统世系明鉴》(rgyal rabs gsal ba'i me long)的研究成果《 十五世纪西藏历史文献——王统世系明鉴》(A Fourteenth Century Tibetan Historical Work:rGyal-rabs gsal ba'i me long,Fontes Tibetici Havnienses Vol1,1986,Akademisk Forlag,Kobenhavn)一书奠定 了他的学术权威,成为公认的吐蕃历史专家。他曾参与了由西藏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次仁加布研究员和时 任维也纳大学社会与文化人类学系研究人员巩塔姆·哈佐特(Dr.Guntram Hazot)博士共同完成的《雷鸣之鹏 ——西藏第一座佛殿昌珠寺志考(英译评注本)》(Thundering Falcon.An Inquiry into the History and Cult of Khra-'brug,Tibet's first Buddhist Temple.Verlag der ?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Tibetan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of the Autonomous Region Tibet,Wien,2005, 432 S.+ 1 DVD ISBN 3-7001-3495-9)、《雅拉香布山下的文明:吐蕃王室拉·布巴坚和雅桑之历史》 (Civilization at the Foot of Mount Sham-Po.The Royal House of Iha Bug-pa-can and the History of g.Ya'-bzang. Historical Texts from the Monastery of g.Ya'-bzang in Yar-stod.Verlag der O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2000)等研究成果的审稿工作。他完成的与藏学相关的近 作有以下两项成果:一是与戴姆伯格博士(Dr.H Diemberger)、查尔斯·然波(Charles Ramble)、巴桑旺堆、 黛博拉·克林伯格—塞尔特教授(Deborah Klimburg-Salter)共同完成了《敕建室佛教寺院——桑耶寺》 (Samye:The Royal Buddhist Monastery.Verlag der O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 & Samye Manhattan Inc),另一个是与次仁加布、巩塔姆·哈佐特博士、丹·马丁(Dan Matin)等共同完成了《 天坛的统治者——蔡贡堂研究》(The Rulers on the Celestial Plain. Ecclesiastic and Secular Hegemony in Medieval Tibet. A Study of the Tshal Gung-thang.Verlag der Osterreich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haften,Wien,2003/2004)。此外还有数篇学术论文。中国学者褚俊杰博士(注:http ://www.uni-leipzig.de/~indzaw/doc.php/staff/chu)也在莱比锡大学中亚学系得到固定岗位,目前从事藏 学教学和研究工作。

目前该系所开的课程有古典与现代蒙古学和藏学、中亚语言等。课程包括三个方面:1、语言(古典和现代蒙 古语)和中亚语言。2、第一手文献阅读。3、历史、文学、宗教和人种学等等。

慕尼黑大学藏学专业

慕尼黑大学藏学专业,设置在印度与伊朗学系(Muenchen /Munich Institute of Indology and Iranian Studies)(注:http://www.indologie.lmu.de/index.htm)。现任藏学教授是弗朗斯—卡尔·艾尔哈德 (Prof. Franz-Karl Ehrhard)。他毕业于汉堡大学,是西米陶森教授的学生,曾参加了“尼泊—德国写本保 护项目”。他的重点研究领域在西藏和喜马拉雅地区宗教和传统文献方面。他的新著有《来自芒域贡堂的早 期佛教木刻经典》(Early Buddhist Block Prints from Mang-yul Gung-thang,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2000)、《大译师索朗嘉措传记研究》(The Life and Travels of Lo-chen bSod-nams rgya-mtsho,Lumbini International Research Institute,2002.)等。

马堡大学印藏学专业

马堡大学印藏学专业(Marburg Fachgebiet Indologie und Tibetologie),是印度学和藏学教授席位合一, 前任教授为米夏埃尔·哈恩(Michael Hahn)。(注:http://www.staff.uni-marburg.de/~hahnm)2007年10月 后的新任教授是于尔根· 哈内德(Juergen Hannede),其中藏学专业主要教授古典和现代藏文,以及西藏文 学、历史和宗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