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奥地利涉藏研究机构

奥地利主要的藏学机构分为两个系统,一是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另一个是以科研为主的奥地利科学院(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维也纳大学藏学与佛学系

维也纳大学藏学与佛学系(Institute for Tibetology and Buddhist Studies)是维也纳大学目前所拥有的8个系中较大的一个系。该系是厄恩斯特·斯坦因凯尔勒教授创办并由其任该所教授兼所长。该所集研究与教学于一身,固定教师只有三四人,其余教师均为外聘人员。外聘教员大部分都是从科学院聘请来的,也有从其他国家聘请的,所聘请的教师主要由课程内容而决定。任课教师必须掌握德、藏、梵、英文,有的甚至远远超出了这一要求。学生除了学习相应的专业课程之外,藏文和梵文为必修科目。目前在该系注册学习的学员100多人,由于学籍制度比较松散,学员的注册时间不尽相同,其中也有注册时间长达好几年者。此外,该系还有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攻读学位的学员。

该系有一所小而全的图书馆,藏书主要以藏学研究方面的图书为主。据介绍,除了一些孤本、善本以外,该馆基本上收藏了除中国大陆以外的几乎所有面市的藏学方面的资料,近10年来的图书均建立了电脑检索系统。由于他们与中国大陆的出版社尚未建立固定的订购和交换渠道,中国大陆的出版社不能像其他国外的出版社那样每年或每个季度免费向奥地利大学图书馆赠送一套该出版社的新书目录,因而奥方对中国大陆的出版情况了解的不多。

该系与其创始人斯坦因凯尔勒教授有着不解的渊源。20世纪70年代当斯坦因教授从美国回来后,在他的努力下,在维也纳大学原有的印度和佛教研究基础上创办了藏学与佛学研究系,是到目前为止国外唯一以“藏学”命名的大学的系科。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系已为欧洲乃至全世界藏学研究培养了不少人才。2005年斯坦因凯尔勒从系主任和教授位置退休,紧接着藏学和佛学系的命运发生了变化。藏学和佛学系又与印度系合并,组建了南亚和西藏及佛学研究所(Institute for South Asian, Tibetan and Buddhist Studies),但藏学教授位置仍保留,并在全世界范围内招聘该置位的继承者。

藏学系除了教学外,还非常重视研究。每个教师基本上都有研究项目,系里定期出版学术丛书《维也纳藏学和佛学研究》(WSTB)。从1977年创刊到2006年共出版了65期。

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研究所

在维也纳大学除了藏学与佛学研究所外,维也纳大学艺术史研究所(Institute for Art History)对西藏西部和印度境内的藏传佛教寺院壁画和历史开展过研究并立有课题项目。该项目由黛博拉·克林伯格·塞尔特教授(Prof. Deborah Klimburg-Salter)负责。在她的领导下,艺术史研究所对西藏西部及与西藏接壤的印度早期壁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有诸多研究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界很有影响。最近该所完成了由奥地利科学基金会(Austrian Science Fund)资助的“喜马拉雅西部文化史研究”课题(Cultural History of the Western Himalaya),该课题对印度境内的11世纪的藏传佛教寺庙达布寺壁画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项后的部分成果已经在网上公布。

维也纳大学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系

维也纳大学社会和文化人类学系(Institute of Social and Cultural Anthropology)在西藏文化人类学研究方面作了大量的田野考察,并出版了诸多成果。人类学系中哈佐特博士(Dr. Guntram Hazot)、戴姆伯格博士(Dr. Diemberger)、查尔斯·然波博士(Dr. Charles Ramble)等组成了西藏人类学研究小组,他们都是人类学方面的专家。这个小组与西藏社会科学院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哈佐特博士与西藏社会科学院次仁加布研究员合作完成了《西藏昌珠寺志》等3种古典文献的翻译与研究,戴姆伯格博士与西藏社会科学院的巴桑旺堆研究员合作完成了《协噶佛教源流记》等3种古典文献的翻译与研究。目前这个小组的主要成员都在国外供职。

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思想史研究所

奥地利科学院(Osterreich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于1847年在维也纳成立,其前身为奥地利皇家科学院,是奥地利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也是欧洲著名的科学研究机构,是一个以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机构。他们有完善的科研体制和严肃的学风,还有众多优秀的学者和成果,在国际上享有盛名。奥地利科学院的最高权力机构是院主席团,学者及工作人员共有700余人。内部分13个大学科,如社会科学、欧洲语言文学、亚洲研究、奥地利多瑙河地区及欧洲学、生物药学等。研究部门除了研究所外,还设有研究室和科学委员会,共计56个。各研究所也承担管理和咨询的职能,是奥地利科学院董事会成员。科学院下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两个部分,下设若干个研究所。

奥地利科学院亚洲人文思想史研究所(Institut fxr Kultur-und Geistesgeschichte Asiens /Institute for the Cultur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Asia)是科学院下属专门从事有关亚洲人文、历史、思想等研究的一个所。所内有藏学研究组、日本研究组、印度研究组等3个小组,现有研究人员8人,一般每年都有若干名外国学者在该所作为访问学者进行合作研究。到2006年斯坦因凯尔勒教授一直兼任该所所长,2006年底他退休后由其弟子卡热萨博士(Dr. Helmut Krasser)担任所长一职。所内研究人员除了完成自己课题之外,大部分人还要在大学相应的系或研究所任教,科学院内没有职称评聘制度,若想申报职称,必须在大学任教。所内除了备有必需的工具书和资料外,没有专门的图书馆,各小组与大学里专业相应的系或研究所的图书馆共享资源,另外在大学总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很方便。藏学研究组有2名固定研究人员,分别是赫尔穆特·卡热萨、霍斯特·拉斯克(Horst Lasic),均为斯坦因凯尔勒教授的高徒,他们均精通藏、梵文,研究的侧重点以佛教认识论及因明学为主,有论著多部。同时也是维也纳大学藏学与佛学研究所的教员。藏学组有固定的研究项目,每年邀请来自不同国家的专家参与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