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学研究发展和现状

中国已有50多个藏学研究机构,从事藏学研究的专家学者近3000人,全国出版藏学图书近3000种,在各类报 刊发表的藏学研究论文和知识性文章24000多篇。

中国的藏学研究历史

中国藏学源远流长。古代藏族学者纪录、研究本地区、本民族历史文化的藏文古籍卷帙浩繁。其数量之多, 在中国各民族文字古文献中,仅次于汉文文献而居第1位。距今约2000年前秦汉时期的汉文文献中,关于青藏 高原上人类活动的记载时有所见。此后,特别是隋唐以来,历代的官修史书、方志、档案和各类私家著述中 反映藏族及其历史文化的汉文文献越来越多,内容也十分丰富。此外,蒙文、满文等文字记述的有关历史资 料也很可观。所有这些文献资料,反映了藏族历史文化发生、发展的轨迹,及其与国内各兄弟民族的密切联 系,构成了传统藏学的巨大宝库,是研究藏学的宝贵资料。

据初步统计,从1911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国内出版的有关西藏的著作不下四五百种,涵盖西 藏历史、文化、宗教、政治、经济、教育、地理、民俗等诸领域。这些著作大多资料丰富,论述透辟,其中 不乏现代藏学的奠基之作。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藏学事业的发展受到种种不利条件的严重制 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对西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文化的保护给予高度重视,中国 藏学研究事业因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951年中央文委、中国科学院即派出有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参加的科学工作队,对西藏地区的政治、经济、历 史、文化等方面的状况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调查,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中央人民政府制订西藏工 作的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958年,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组织了70人左右的西藏社会历史调查组,与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少数民族社 会历史调查组的专家学者紧密合作,对西藏进行了更为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他们走遍包括昌都、拉萨、山 南、曰喀则、那曲等在内的西藏大部分地区,获得了包括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考古学、语言学、古人 类学等学科的重要资料。与此同时,国内藏学界的专家学者还对历史遗存的藏学文献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 研究工作。通过这些调查研究,不仅界定了西藏的社会性质,为后来进行的民主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而且为新中国藏学研究积累了极其珍贵的资料,奠定了初步研究基础。 1959年成立的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采取有效措施,妥善保护各种文献古籍,修缮了剖分历史古迹,搜集、整 理了数以万计的珍贵历史文物和大量文献档案资料。1960年,西藏自治区等各委民会正式公布了西藏第一批 共21个文物保护单位,其中9个属于国务院后来公布的国家文物重点保护单位。与此同时,发掘保护藏族民间 文化艺术遗产的工作也普遍展开,收集、整理了大量藏族民间音乐和舞蹈资料;整理、改编了一批藏戏传统 剧目;民间广泛流传的民歌、民谣、寓言、神活传说和民间故事,也分别汇编整理成册,并对这些民间文学 艺术遗产开展了基础性的研究工作。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还先后举办了5个佛学研究班,着手整理浩如烟海 的西藏佛教经典。

从1951年到1966年,中国藏族界人士除了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和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整理,税累了丰富 的科研资料外,还培养了一批藏学专门人才,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为全面深人地开展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可惜的是,新中国的藏学研究事业起步不久,就发生了持续10年的“文化大革命”。这场动乱,给全国各族 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藏学研究事业也未能幸免。但是,有关单位的许多干部群众仍坚守工作岗位,妥善 地保护了大量文物古迹和古籍文献;不少藏学研究人员在困难的条件下并没有中断自己的业务工作。在国务 院总理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布达拉宫、大昭寺等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宝库得以保全,免遭劫难。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落实民族、 宗教、知识分子等政策,许多遭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打击迫害的各族专家学者得到解放,重新走 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中国的藏学研究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近十几年来,中国藏学事业迅速发展,所取 得的成就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

中国的藏学研究机构

1949年后,中国政府为了促进西藏和其他藏区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加强对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十 分重视藏学研究工作。五六十年代,就在北京、西藏、四川、青海、甘肃等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单位、大专院 校、政府部门组建专门的藏学研究机构。1978年后,国家投入更多力量,充实了原有的藏学研究队伍,还创 建了一批新的研究机构。目前,这类研究机构共有50余家。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是西藏最大的综合性藏学研究机构。该院从1978年起开始筹建,于1985年8月5日正式 成立。目前,该院下属民族研究所、宗教研究所、语言文字研究所、资料情报研究所,以及藏文古籍出版社 、《西藏研究》杂志社等机构。该院现在科研人员100多人,先后承担了近百项课题的研究任务,其中许多是 国家或自治区的重点项目。西藏民族学院,是在西藏公学的基础上于1965年创建的,校址在陕西省咸阳市。 它是西藏自治区最早建立的一所以文科为主的高等学校,现有教职工约600人。几十年来,西藏民族学院除为 西藏自治区培养了上万名各级各类专业人才外,还开展了以藏学研究为中心的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多研究成 果。西藏大学校址在拉萨,1985年正式成立,是目前区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大学,现有教师30O余人。该校除 为西藏自治区的经济文化建没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外,也在许多专业领域开展藏学研究。

除上述综合性的研究机构外,西藏自治区还建立了数量更多的、单科性的藏学专业研究机构,如西藏自治区 教育科技委员会民族教育研究所、自治区文化厅西藏艺术研究所、自治区藏医院、天文历算研究所、自治区 人民医院西藏医学科学研究所、自治区《拉萨尔王传》抢救工作办公室、拉萨市志办公室、自治区和拉萨市 两级政治协商会议文史资料委员会、自治区档案馆和考古队等。此外,自治区人民政府的一些职能业务部门 以及西藏农牧学院等,也普遍设有专门的研究机构。 为了适应西藏经济建没的需要,自治区还建立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该中心下设农牧业经济研究室 、财政金融研究室、经济信息研究室、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室、社会发展咨洵研究室等业务部门。该中心的科 研人员正在从西藏的实际出发,为加快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出谋划策。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文化中心,以人才密集、资料丰富、信息快捷著称,具有发展藏学的许多有利 条件。新中国成立之初,这里便开始建立专门的藏学研究机构。经过40多年的发展调整,现有中国社会科学 院民族研究所藏语研究组、藏族史研究组和藏族农奴制研究组;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藏族文 学研究室和全国“格萨尔史诗”研究领导小组;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所和民族语言一系(蒙、藏、朝文系 );北京图书馆兄弟民族部藏文组;北京民族图书馆藏文部等。这些机构荟萃了许多著名的藏学专家,有许 多影响重大的科研成果问世。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于1986年在北京成立。中心下设历史宗教 所、经济文化所、文献所(包括图书馆)和中国藏学出版社(包括《中国藏学》杂志社)等机构,共130余人。 中心成立以来,不但承担了若干重大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而且担负起组织、协调全国藏学研究 和对外学术交流的工作。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成立,被视为中国藏学研究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 标志。自1986年以来,国家先后投资数千万元用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的建没。到1995年底,设施齐全、功能 先进、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科研大楼屹立在北京北郊亚运村东侧。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在中国分布有一定数量藏族人口的四川、青海、廿肃、云南等省也建立 了一批藏学研究机构。其中较著名的有:四川藏学研究所、四川藏学书院、四川外语学院国外藏学研究中心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藏学研究室、西南民族学院历史研究所藏学研究室、民族研究室和民族语言 研究所藏语研究室、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藏学研究所和民族研究所、西北民族学院西北 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文联《格萨尔史诗》研究所;甘肃省藏学研究所;云南省社会科学院迪庆藏学研究所等 。这些机构的科研人员从本省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挥自身优势,取得了许多具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推动 所在省区藏学研究事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藏学研究机构外,在中国的不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中也有不少研究室、课题组 或个人从事藏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