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1161772889540.png

索甲仁波切的《西藏生死书》,是我此生阅读的第一本关于生死的书。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得到那本书的,却至今依然记得那个以辽远宁静的天空为背景的蓝色书皮,可能因为之前有很多人阅读过,所以那本书到我手中的时候,它已经很旧很旧了,我盯着书皮上的书名,被“生死”两个字莫名的触动着,一种隐秘而殊胜的情感在内心蠢蠢欲动。

那种感觉,就像一个懵懂的小孩站在一座庙宇的门口,抬头时他被门口凶猛的护法神给震住了,但他隐约可以感受到护法神守护着的殿堂里,有他想要亲近和渗融的力量,那些端庄的佛像于他,都是另外一种隐秘而庄严的面纱,他自身并不自知他会在那里获得什么,但那份被深深吸引的欢喜心,却涌自他的灵魂深处。因为源于那样份如鹿切慕溪水的情感,所以因缘将他带进那座殿堂里。

在最初阅读《西藏生死书》时,就是这样一种情感。在那个年纪,在我的内心里对死亡的概念,是一种即不吉利又很畏惧的事,所以我害怕关于死亡的一切。直到手中捧着偶然得来的那本书,打开它时,才感觉自己是那样渴望探索到,关于生死之中存在的,另一种更深层更奥妙更广大的实相。在持续的阅读中,我开始慢慢体验到对死亡的另一种感受,那是一种温柔的、安宁的、深邃的、神圣而庄严的,甚至是美好的触动。只是当时对于尚年轻的我来说,里面的好多内容似懂非懂,但那一点都不影响我对这本书的喜爱,那种相吸是莫名的,是一种内在的召唤,它给予了我最初的,对生命及生死的概念,于我自身灵性的注入和引导,不亚于一个活的上师。

那本书到后来一直都在我身边,如果是借来的我就再没还回去,在那个时候我常常借书看,看完就还给别人,只是那本书我真的忘了是谁借给我,最后怎么没有还回去。一直很感谢把那本书带到我生命里的人,虽然我忘记了是谁,但那一定是一个善良而大方的人,感谢那个人带给我最初生命的养分,有些善缘就是如此。愿我前世也桃李相报过,所以今生我得到如此珍贵的礼物,但却可以不记得送礼的人。每每想到这本书的因缘时,我总是那样去想,那样也就能让自己安心了,也再不责怪自己遗忘的忆记了。    

无心插的柳,繁盛茂密的生长,影响了我一生的人生观。经常想到,如果有一天我能以文字反哺给这世间什么,这本书是最初的源泉,它是我灵魂的安抚者,是所有思想的启蒙师,它给予我的能量,超乎想象。

读这本书,每一个年龄段,我体悟到的都不一样,年少时读它,是对生死的一种好奇心。再后来经历了父亲突然的离世,我对生和死有了最初的具体的体验,因而能更深的融入书中。之后无论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直到玉树大地震,我所有之前收藏过的书本,自已亲手烧掉了,也包括那本《西藏生死书》。

在那个我自己也不知自己能在哪里生存的时候,那些我所有的心爱之物,我既不想让它们成为拉圾与废墟同埋,也一时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将它们安放,所以选择烧掉。后来想到,其实在那个满目疮痍遍地废墟的时刻,那是我能给予书本的最庄严最干净的归宿。当人经历过大的灾难,亲历无常的强大时,你就会知道,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你能掌控的,包括生死,所以也没有什么是你放不下的。如果有那么一天,当你清晨出门,以为拥抱的是新的一天时,你可能无法想到你跟平常一样关上的家门,身后那个你曾寄予过全部心血经营起来的家,会在一瞬间成为废墟,再也回不去。在那场大灾里,亲眼目睹瞬间坍塌的建筑,看到瞬间离去的鲜活生命,切身与死亡擦肩而过,并触摸到过血腥的气味,第一次深切的体会到人类的渺小和无助,也在一瞬间明白了无常的强大。

 而关于无常,我第一次知道这个名词以及它所代表的实质,是从《西藏生死书》中获知的。之后每一次,当我面临人生的种种意外时,我知道那些都是缘于万事万物中存在的无常。父亲的离世,是我亲历的最大的,第一次属于自身命运的无常。玉树大地震,是我亲历的第一次大的,关于人类生存的无常。在这些经历背后,因为与这本书有过最亲密的相处,被它熏养过的那颗心,成为了我透视这世间的一双眼,每一次在深切的悲哀过后,总能找到继续生存的方向,与命运握手言和的力量。

2013年在西宁书城,无意中与再版的《西藏生死书》又相遇,降红色的书皮,端庄而又高贵,光是看到它那样呈现在书架上,我的内心已感动,这种情感是一种见证,它一直存在于我的生命里。我轻轻的拿起它,用手触摸书皮,眼前浮现出久远前那本蓝色封面的旧旧的《西藏生死书》,一切仿佛如昨,但时光已变迁,我已不是从前那个对着“生死”两个字又喜又怯的小女孩了。经过一些无常,经过一些岁月,生与死之间的那扇门,于我早已变得通透和温暖。我轻轻的拿起它,再度紧紧握着那本书。逝水沉香,我们终再相逢,我又再一次重新把它带回我的生命里,内心那种敬畏与庄重一如恭请上师。其实我知道,我与这本书从来没有分别过,它早已经融于我的骨血与气息里。我曾对它给予过的心血与时间一定感应过它的灵魂,让我们结成了这种深厚的缘分。就是这样一本书,我用心走近它的世界,它启发了我,赐予我对生命及整个人生最澄澈的观照。

我知道自己依然行走在路上,依然需要跋山涉水,但我真的早已不再惧怕什么了。如果一个人探索到了生死的实相,内心的赤子会永远存活,其实在我们空着的手里盛放了好多东西,是卑微无明的心识让自身受苦漂泊的。那么多年,我从一个小女孩到成为人母,因为这本书在我生命里的渗入,经由它我生长出自身最美好的部分,也经由它,我寻找到内心深处的一处花园,并在其中供养着天地万物的和风。知道终是万物生生不息,所以清醒的旁观,会让自己心生怜悯。我们接受季节的变化,花朵盛开之后的衰老,为什么要去要求别的东西一定要永恒呢?


我走上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掉了进去。

我迷失了……我绝望了

这不是我的错,

费了好大的劲才爬出来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假装没有看到,

还是掉了进去,

我不能相信我居然会掉在同样的地方。

但这不是我的错,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才爬出来。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看到它在那儿,

但我还是掉了进去……

这是一种习气。

我的眼晴张开着,

我知道我在哪儿。

这是我的错,

我立刻爬了出来。

 

我走上同一条街,

人行道上有一个深洞。

我绕道而过。

我走上另一条街。

  

这是我在《西藏生死书》中最喜欢的人生五章诗篇。在这人世间,每个人都会在无明中行走几次,重复几次同样的错误,其实那些都没有关系的。在这人世间,我们曾经历过的错误与苦难,对生命而言可能是更珍贵的体验,那些疼痛中领悟的情感,对心的给予是艰难的损失,也必是一种昂贵的恩赐。当我们将自身的习气与心念,不断引向探索生命的实相时,我们最终都会“走上另一条街”。

索甲仁波切说:《西藏生死书》的背后屹立着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上师。本书自始至终都是他们的声音,他们的智慧,他们通过了悟心性所建构的慈悲世间的愿景。

买回《西藏生死书》又重读时,我曾做过一个梦,从睡梦中看到河边漂来一具尸体,却发现那是旧日的自己,我站在岸边,看着那具尸体,轻抚死去的自己,心存怜悯和悲伤,但却只能看着它慢慢的在河水中漂远。那场梦,让某一部分的自己深深的碎裂。醒来时我依然活着,只是内心空白。其实这也许是一种提示,是这本书用另外一种力量在向我提示,生命卑微会在暂存的轮回苦海中沉沦起伏。于我,那是一次清凉而又滚烫的灌注。

我的一生相遇很多善缘。与书本之间,《西藏生死书》是唯一且深刻的。所有的文字都承载生命的力量,由此呈现它们存在的意义,借由深入人的内心而产生的力量,是文字最终的灵魂。而我深信,《西藏生死书》中深藏着诸佛的微笑和加持,也蕴蓄着每一个与此结缘的人,找到生命平和的力量。

愿意分享这份殊遇,是想把智慧的福报传送给更多求知的众生,唯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珍贵无上的菩提心,能够自利且利人。一生很短,“未生起愿生起,已生起不退转,愿彼增长再增长”。

1701161231108933.png

金丁秋扎,女,藏族,曾用笔名酥油灯芯,青海玉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