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美国人龙安志(Laurence J. Brahm)在中国生活已有30多个年头,为了寻找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他从拉萨开始,穿越了西藏、青海和云南。一路走来,却发现,真正的香格里拉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意念、一种生活方式。如果你用心寻找,香格里拉可能就在一杯香浓的咖啡或热腾腾的酥油茶中……

  抵达西藏后,我出了机场,开始沿公路朝着拉萨的方向走去。我认为寻找香格里拉应该首先从拉萨开始,但心里却又不是十分的肯定。于是,我开始问路,寻求帮助。
  我向一位僧侣问路,他递给我一杯清香扑鼻的酥油茶。在西藏的清晨,当天刚蒙蒙亮,大地还未完全苏醒过来,而且天还很冷的时候,喝上这样一杯酥油茶,人会觉得心里暖烘烘的。那位僧人向我解释说,如果我要寻找方向的话,就应该从喝酥油茶开始。
        对藏民而言,最为神圣的莫过于一路磕着等身长头前往大昭寺去朝觐。
  就我而言,从大昭寺出发开始寻找香格里拉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首选。然而,到达大昭寺之后我才逐步了解到,开始这样的一个探寻必须首先摆脱逻辑思维的约束。  
  当我步入大昭寺厚重的红色大门时,四处弥漫的焚香和酥油的气味使我窒息,此时那种束缚感便开始解脱。我爬上狭窄的楼梯去顶层找尼玛次仁,他是大昭寺99名监寺僧人中的一位。在房间里,他递给我一杯酥油茶。于是我尝试着在这杯茶里寻找香格里拉。尼玛次仁把我带到大昭寺的顶楼探讨佛学。我把那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留在了他的房间里。茶最终将会蒸发,而酥油却会保留下来。
     “如此众多的游客前来大昭寺,都是为了寻找香格里拉吗?”我问。
  “是的,有很多,很多。上周我接待了许多国外游客。他们告诉我说,自从踏上拉萨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就感受到完全的宁静和彻底的惬意,从而找回了自己早已遗失的东西。然而,一旦返回到家乡,他们又会奔忙如蛾蚁,时间的紧迫感又会玷污他们的心境与灵魂。无论他们多么富有,也不管他们所拥有的工厂多么巨大,他们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尼玛次仁耸了耸僧袍下的肩膀说,“人们前来访问大昭寺,是为了寻找神的启示,是为了寻找香格里拉。而他们应该做的是,去寻找更多能够净化自己的途径。香格里拉并非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我们生态系统的一个循环,是一种心境。”
        我思考着尼玛次仁说的话,抬头凝视着湛蓝的天空,它像广阔无垠的大海一样在我们的头顶一直延伸到布达拉宫后面远处的群山中。当尼玛次仁的声音穿透云霄的时候,我迷失在了蓝天和群山之间的某个地方。回到了尼玛次仁的房间,寻找我上午饮茶用的那个杯子。我要思索如何在茶杯里寻找香格里拉。理所当然,它还在原来那个位置上,只是茶水早已蒸发掉了,而酥油也早已凝固、变干。
        我想,詹姆斯·希尔顿1933 年撰写他的经典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时候,绝没有想到会让几代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香格里拉在哪里?”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们计划穿越世界上几个现存环境最好的地区——西藏、青海和云南。回想一路行来,从某个方面来说,香格里拉在中国青藏高原,或者说在蕴涵着这种文化及价值观的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都可以找到。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保护着我们生态系统中至今尚未被污染的部分。对他们来说,香格里拉不仅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想象、一个梦想、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企盼。

        龙安志(Laurence J. Brahm):著有《中国人的世纪》等多部对外介绍中国的书籍。2002 年起开始关注西藏,制作西藏题材的纪录片并撰写旅行见闻丛书,包括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寻找香格里拉》、《与神山对话》等。2005 年设立新红资工作室和香巴拉工作室,支持各类文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抵达西藏后,我出了机场,开始沿公路朝着拉萨的方向走去。我认为寻找香格里拉应该首先从拉萨开始,但心里却又不是十分的肯定。于是,我开始问路,寻求帮助。
  我向一位僧侣问路,他递给我一杯清香扑鼻的酥油茶。在西藏的清晨,当天刚蒙蒙亮,大地还未完全苏醒过来,而且天还很冷的时候,喝上这样一杯酥油茶,人会觉得心里暖烘烘的。那位僧人向我解释说,如果我要寻找方向的话,就应该从喝酥油茶开始。
        对藏民而言,最为神圣的莫过于一路磕着等身长头前往大昭寺去朝觐。
  就我而言,从大昭寺出发开始寻找香格里拉是一个合乎逻辑的首选。然而,到达大昭寺之后我才逐步了解到,开始这样的一个探寻必须首先摆脱逻辑思维的约束。  
  当我步入大昭寺厚重的红色大门时,四处弥漫的焚香和酥油的气味使我窒息,此时那种束缚感便开始解脱。我爬上狭窄的楼梯去顶层找尼玛次仁,他是大昭寺99名监寺僧人中的一位。在房间里,他递给我一杯酥油茶。于是我尝试着在这杯茶里寻找香格里拉。尼玛次仁把我带到大昭寺的顶楼探讨佛学。我把那杯热气腾腾的酥油茶留在了他的房间里。茶最终将会蒸发,而酥油却会保留下来。
     “如此众多的游客前来大昭寺,都是为了寻找香格里拉吗?”我问。
  “是的,有很多,很多。上周我接待了许多国外游客。他们告诉我说,自从踏上拉萨这片神圣的土地,他们就感受到完全的宁静和彻底的惬意,从而找回了自己早已遗失的东西。然而,一旦返回到家乡,他们又会奔忙如蛾蚁,时间的紧迫感又会玷污他们的心境与灵魂。无论他们多么富有,也不管他们所拥有的工厂多么巨大,他们却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快乐。”尼玛次仁耸了耸僧袍下的肩膀说,“人们前来访问大昭寺,是为了寻找神的启示,是为了寻找香格里拉。而他们应该做的是,去寻找更多能够净化自己的途径。香格里拉并非一个具体的地方,而是我们生态系统的一个循环,是一种心境。”
        我思考着尼玛次仁说的话,抬头凝视着湛蓝的天空,它像广阔无垠的大海一样在我们的头顶一直延伸到布达拉宫后面远处的群山中。当尼玛次仁的声音穿透云霄的时候,我迷失在了蓝天和群山之间的某个地方。回到了尼玛次仁的房间,寻找我上午饮茶用的那个杯子。我要思索如何在茶杯里寻找香格里拉。理所当然,它还在原来那个位置上,只是茶水早已蒸发掉了,而酥油也早已凝固、变干。
        我想,詹姆斯·希尔顿1933 年撰写他的经典小说《消失的地平线》的时候,绝没有想到会让几代人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香格里拉在哪里?”为了寻找这个答案,我们计划穿越世界上几个现存环境最好的地区——西藏、青海和云南。回想一路行来,从某个方面来说,香格里拉在中国青藏高原,或者说在蕴涵着这种文化及价值观的地区,在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都可以找到。这些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保护着我们生态系统中至今尚未被污染的部分。对他们来说,香格里拉不仅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想象、一个梦想、一种希望、一种对美好事物的企盼。

        龙安志(Laurence J. Brahm):著有《中国人的世纪》等多部对外介绍中国的书籍。2002 年起开始关注西藏,制作西藏题材的纪录片并撰写旅行见闻丛书,包括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寻找香格里拉》、《与神山对话》等。2005 年设立新红资工作室和香巴拉工作室,支持各类文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