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拿过国际大奖的导演,谢飞的名字似乎没有张艺谋、陈凯歌那么响亮。1993年他凭一部《香魂女》从柏林电影节上抱走一座小金熊,只不过,现在有多少人记得这部片子?——更多的人只是记住了斯琴高娃吧。

不过谢飞的这部新片拿到一个艺术影展上来放,倒是挺合适——因为他自己就把这部片子定位为“艺术片”。只不过我实在看不出来这部片子艺术在什么地方;我想说的是,作为一部故事片,你连一个故事都说不好还去奢谈什么艺术,根本就是扯淡。

《益希卓玛》里有一场戏:县太爷的儿子贡萨要在西藏解放之前出逃,他让益希卓玛带上小儿子跟他走。益希卓玛立刻赶回家里,问丈夫加措自己应该怎么办。
于是加措就问了,他为什么要让你带上小儿子?

  益希卓玛沉默。
  接着加措问道,你说,这个孩子到底是谁的?
  益希卓玛再沉默。

  然后就是加措冲出门去找贡萨打架去了,而这之前没有一个镜头交待过卓玛和贡萨的暧昧关系,这之后也没有一个镜头正视过这段关系。说实话,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吓了一跳:啊?这两个人怎么就生了一个孩子?我不由得想起了《圣经》:上帝说要有光,于是有了光。谢飞说,要生孩子,于是他们就生了孩子。你可能会说这场戏很有冲击力——因为我都被吓着了嘛,可这种冲击力不是来自于故事本身的矛盾,而是来源于故事的缺胳膊断腿——这种低级错误已经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荒诞感。似乎这也是国产电影的通病?

  当然这里面可能有跟电影审查有关的东西——比如说可能谢导原来是拍了床戏的,但是被剪掉了,所以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了。之所以能想到这一点,不是因为我特别敏感,而是在进电影院之前,我在海报上看到“内有多个险遭电影审查删剪的性爱场面”——结果当然是我一个性爱场面都没有看到。

  如果说这种我能替导演着想的错误还可以原谅的话,而另外一些错误则让我百思不解。比如说加措带着手下去告诉贡萨自己要把益希卓玛带走(因为那个时候西藏还是农奴社会)并且挫败了贡萨,接下去加措和他的手下在一起把酒言欢。加措说我要离开你们了,因为我爱上了一个姑娘。他的手下居然问:你爱上谁了?你怎么可能在这个穷乡僻壤爱上什么姑娘呢?

  天哪,难道这个世界上除了导演其他人都是弱智的?他们刚刚跟自己的首领一起去向一个奴隶主挑衅说要带走本来属于他的女人,现在居然问他爱的是谁?哇塞,这些人难道没有长脑子?这种细节上的不真实令到整个故事变得虚伪不堪,我忍不住在心里暗骂编剧。

  除开剧作方面这些致命的问题不谈,整部戏的电影手法陈旧苍白甚至寒碜,这才是最难让人忍受的——因为这种拍法让我昏昏欲睡。有电影学院的学生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说,“没有一个剪辑点是对的”。片中谢导常常在画外音的帮助下转换回忆与现实两个时空,可是镜头就这么硬生生的切过来,那些画外音的作用无非就是在提醒观众:注意啊,我现在要回忆了啊。再注意啊,我现在又回来了啊。唉,可见导演叙事手法的贫乏已经到了何种程度。

  所以这就是一部土得掉渣的电影,而美得要命的是那一幅幅仿似西藏风情画的画面。我要感谢摄影师给了这么多的大全景来让我领略高原的山水天空,那是让人为之失语的广阔与壮美(其中益希卓玛千里寻夫一段的画面堪比《阿甘正传》里阿甘跑遍美国时所见的景色)。只是为了这个原因,我才在电影院里一直坐到散场。只不过,这种广阔与壮美是属于西藏的,它们与电影无关。

  听说谢飞打算在国外市场收回2/3的成本(大概是320万),我想凭这个画面,凭“西藏”这两个字,谢导的计划应该不会落空。只是,中国电影就只能靠这些电影以外的东西来引人注目?我希望这部《益希卓玛》是这次影展最差的一部片子,因为我对那几部“第六代”的片子还有所期待。

  现在,我只能祝自己好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