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树菩萨(图片转自地藏缘论坛)

        龙树菩萨写了非常多书,著述范围广泛。有与外道共通的、五明方面的,如《方便百论》等;内明方面(即佛法方面),有属于显乘、密乘二方面的著作。空性方面的论著,可分为教证与理证二类。教证方面是说,用教来证明中道是了义的。像《集经论》是引《十万般若》、《菩提藏》等佛经,来证明所讲的内容,因此称「集经」。《集经论》中只有结论,其它全部都是引文。另一者是理证,理聚六论—《中论》、《回诤论》、《精研论》、《七十空性论》、《六十正理论》、《宝鬘论》,是用正理来抉择了义。「理聚」的意思是里面有很多正理,用很多理由来证成,使他人不得不接受。其它赞颂,如《法界赞》等,虽然也显示空性,但是就没有用许多正理来说明。总之,空性方面的论著,既可以分为教证、理证,也可以说理聚、非理聚。
        理聚六论可以归纳成:第一、显示远离有无二边之缘起真如,即讲缘起性空这部份;第二、显示由远离二边的中道才能断除轮回。也就是将六论分,境方面—空性,与具境方面—了解空性的智慧。其中有四本书是讲境这个部分;《六十正理论》和《宝鬘论》是讲具境这个部分。
        讲缘起性空这部分又分两部分:一、《中论》、《精研论》讲没有自性、没有自相(或破自性有、破自相有、破实有)。二、《七十空性论》、《回诤论》讲虽然没有自性,但名言上一切法都是有的。总结起来,四本书讲的是:诸法虽然没有自性,但名言上是存在的。
        《中论》与《精研论》破有自性,分所立与能立来破。有部、经部、唯识宗这三派叫做实事师,即宣扬实有的三个宗派。他们宣扬实有时,也不是喊有实有而已,会讲很多的理由。因此有所立—实有,与能立-建立实有的理由。《中论》是破所立,有部、经部、唯识宗会说诸法有自性、补特伽罗有自性,《中论》会破这个。《精研论》是破能立,有部、经部等会讲一些理由,《精研论》针对这些理由(十六句义)来破除。
        《中论》有二十七品,二十七品都在破自性有,其中第一品破自性有时说:「如诸法自性,不在诸缘中。」此时,下部就诤辩说:「设若一切法,皆非有自性,汝语亦无性,不能破自性。」即若诸法不在诸缘中,就没有了,你讲的话也就没有了,你就破不了我。为了回答这个诤,就写《回诤论》。在其中就谈到:自性空的语句是缘起法,虽然没有自性,然而能破所破、能立所立。对于无自性宗(中观宗)来说,能量所量、能作所作,皆应理;于有自性宗,能量所量等不应理。这个说明《回诤论》来自第一品,是第一品的附带说明。总之,《回诤论》来自于《中论》第一品,讲无自性。无自性之意是缘起的意思,因为是缘起,所以能破所破,能量所量等,都是应理的;反而如果有自性,这些都会变成不合理。难道《中论》没有讲这些吗?其实《中论》也讲了,可是没有特别讲破立、能作所作皆应理。如果点出来讲,就能破除「此宗立自宗不应理」的怀疑。
        《七十空性论》是来自于《中论》第七品,讲的是缘起。《中论》第七品中有:「若梦境幻化,如于干闼婆,如是生及住,如是毁坏灭。」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写了《七十空性论》,所以《七十空性论》也是《中论》之余论。第七品破有自性的生、住、灭,此时他人诤论说:佛典说有生住灭,所以你说没有生住灭自性不对。对此,《七十空性论》答说:「生住灭有无,以及劣等胜,佛依世间说,非是依真实。」即佛讲了生住灭、胜劣等,但这是以世俗的观点而说,并非以胜义的观点而说。《七十空性论》破生住灭等自性之后,又说:「以此一切法,皆是自性空,故佛说诸法,皆从因缘起。胜义唯如是,然佛薄伽梵,依世间名言,施设一切法。」即说只有缘起自性空,才是事实真理之胜义,因此生等一切都由名言安立。《中论》:「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这个虽然也是在说自性空是胜义,生等是名言。但如果不像上述那样讲说,还是无法遣除怀疑「名言有之义即是由名言立有」;及显示若自性不空会有许多正理上的过失,而安立无自性;及难以了解一切悉由名言安立,于其上之一切能作所作皆合理,为通达这些而造《七十空性论》。
        总之,破自性有而通达自性空很难,但了解名言有这个层面更加困难。我们一听到「名言有」、「只是名言有」、「只是分别识前面有」,就听成只是概念的、不是事实。但是唯名言安立的「唯」,遮的是自性有,遮的不是事实。什么是名言安立?名言安立讲的是没有自性的这种安立,并非只是概念。所谓的自性空,就是在境上、在因缘中找有没有自性,找不到,那就叫自性空、自性没有。虽然找不到自性,但不能说该法不存在。只是名言有的「只是」,要排除的是自性有,但我们却常常排除一切存在,所以名言有这个部分非常难以建立。
        以上是《正理海》的解释,教科书中还会说到《七十空性论》与《回诤论》是类似总与别的关系。虽然没有自性,但名言上可以有能作所作等,为了讲这个内容而造《七十空性论》。《回诤论》也是解释「虽无自性,但名言上还是可以存在」这个内容,但是是特别的。即他人说:若无自性,你破我的这个语言也是无自性,所以也就破不了我,为了回答这个而造《回诤论》,说:我破你的这些语言虽然是自性空,但还是可以破你的诤难。也就是,虽然自性无,但还是有名言。因为有名言,所以名言中的项目—破立这些方面还是可以存在。所以《七十空性论》与《回诤论》类似总与别。
        由《六十正理论》和《宝鬘论》显示由远离二边的中道才能断除轮回。如《六十正理论》:「有故不解脱,无不离三有。」此说堕有无二边就无解脱。「知有事无事,智者得解脱。」说知道诸法自性空,才能从三有中解脱。「有事」指的是轮回,「无事」指的是涅盘。他人说:经说有事则轮回,无事则解脱,故轮回与涅盘是有,而你说轮回与涅盘无自性,不应理。自宗回答:我们讲有,是随顺凡夫的名言识执着的那个境而说有,不是针对圣者见真如的智慧而说。
        了解生死轮回无自性生之慧,在成就阿罗汉果时,现证灭谛,称为「得涅盘」。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建立自性成立的尽烦恼、蕴等,现证灭谛涅盘及尽烦恼、蕴等皆不应理。这在宣说小乘涅盘的经义中也是如此讲说。小乘宗义者(下部)不认同要由通达自性空的智慧获得涅盘,也不认同涅盘法必须安立于自性空。然而小乘佛经所说的涅盘,也是真正的涅盘,因此事实上要从自性空来理解。也就是,以应成派的观点而言,涅盘属空性,因此下部所说的涅盘,在应成派看来,都没有解释到真正的涅盘。小乘佛经所说的涅盘,是真正的涅盘,下部所说的,并没有真正解释到涅盘。
        《宝鬘论》说:信心是获得增上生的能立,以信心做为因素,而成能得解脱智慧的法器。也就是,当了人才会有培养智慧的机会,成为智慧之器,这样才有机会了解空性。了解我、我所是实有空,由此而会知道五蕴是没有实有的,这样就会断除我执。如果仍有对蕴的执着(法执的部份),轮回亦无法灭除。由无见堕入恶趣,由有见流转善趣,因此要解脱必须要懂空性。「士夫非地水,非火风及空,非识非一切,何者是士夫。士夫六界合,故非是实有,如是一一界,合故亦非实。」意思是说补特伽罗是依于六界和合安立而有,所以是离一异,不是实有。在六界中怎么找补特伽罗都找不到,所以补特伽罗是安立在六界上的,五蕴、十八界以此类推。
        只有了解空性的智慧,才能让众生成佛或解脱,为了讲这个,就写了《六十正理论》与《宝鬘论》。在《正理海》中,此二者并没有多做区分。但寺院的教科书里,《六十正理论》讲的是,要断烦恼必须要证得空性,只有证得了空性,才能够走上解脱之道。无论是修声闻乘、独觉乘、大乘都是如此。也就是讲了解空性的智慧是三乘的必修。《宝鬘论》则说了解空性的智慧是成佛的必需。因此《六十正理论》与《宝鬘论》有点类似总与别,前者是谈不仅要成佛,即使要解脱也要空正见,后者则是讲空正见是成佛的必需品。
        《六十正理论》与《宝鬘论》虽也破人法自性,显示空性,但比较特别讲要出离轮回,须依不堕常断二边中道。《中论》与《七十空性论》虽然也说通达真如的道能够灭无明,灭了无明之后能灭其余十一支,然而主要抉择的是缘起真如之境,并非主要说通达缘起真如的具境为解脱之因。这二者比较起来,破自性有的部分比较难,这个才是重点。
        总之,《中论》、《精研论》广破他宗的所立、能立,显示缘起空性。对此,他人会说:这样的话,破他宗的所破、能破都不应理,所以无法破他宗、立自宗。为回答此诤,说一切能作所作于自宗都应理,而造了《回诤论》。以破立所抉择之缘起无自性义讲的是胜义谛,一切种种以名言安立者为世俗有之义。也就是名言安立中有一切能作所作,不要把名言安立当成什么都没有。世间一切能作所作是名言安立的,这个部分由《七十空性论》显示。《六十正理论》和《宝鬘论》说了解二谛的智慧不要说是成佛,连解脱也不可少。所以,龙树菩萨的这些论著给了我们能见大小二乘心要的眼目,恩慧极大。六本书中又以《中观根本慧论》最殊胜,因为由无边理路门,让我们确定甚深义-空性。
        以上介绍了龙树论著,最主要介绍理聚六论,六论中最主要是《中论》。《中论》叫做《中观根本慧论》,重点在「根本」一词。为什么?因为六论中,是以《中论》为根本而出现了其它五本书。像前面谈到由第一品中出现了什么论著、由第七品出现了什么论著,由此《中论》才变成根本。
        总结来说,理聚六论中,《宝鬘论》、《六十正理论》是讲具境方面—要用了解空性的智能来解脱、成佛,其它四本是在讲境的方面—空性。我们会说缘起性空,《中论》、《精研论》讲空性这个部分,《回诤论》、《七十空性论》讲缘起这个部分。讲空性的部分又分破所立与破能立来讲。讲缘起时,整体上说缘起是合理的,这个由《七十空性论》讲。特别讲其中的遮立这个部分是合理的,由《回诤论》讲。以宗喀巴大师的解释来说,只说了:这六本书中,有四本是讲什么,有二本是讲什么。四本书中,又有……。将《七十空性论》与《回诤论》说成是总别的关系等这样的观点,是出现在后代的教科书当中,《正理海》本文并没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