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空下、烟雨中,藏在迭山深处的扎尕那,总是以不同风韵展示着大自然的神奇。

        秋日的扎尕那,云雾缭绕,烟雨迷蒙。当薄雾轻启,又是另一番无法言说的景致。

        时光静好,一些温暖的碎片新鲜如初。

        唯美的风景、古朴的藏寨、挺立的麦架、羞涩的牧羊女,骑着高头大马的青年……从远处赶来的旅者,拍下了这里的美好,而他们又成了这里一处动人的风景。谁是谁的背景,谁又会是谁的风景?


涅甘达娃山神的护佑


        许是因为美籍奥地利探险家、植物学家、地理学家和语言学家约瑟夫•洛克经典的描述,许是因为涅甘达娃山神的传说和它原本就有的古朴静谧,扎尕那,已经成了人们心中不可抗拒的梦。

        扎尕那,藏语的意思是“石匣子”。石山是扎尕那的独特风景,或秀丽或雄奇,或柔美或刚劲,一座石山就是一道动人的风景。

        9月的林间,绿意中有隐约的黄,未到层林尽染的时间,也是别样的一种风景。

        接连几日的阴雨,空气慵懒而湿润。一路河水潺潺,鸟鸣虫吟,让人几度有置身世外的空灵和寂静。

        过纳加石门,经幡飘飘,诉说着不老的故事。一路蜿蜒而上,扎尕那便越来越近了。

        被云雾包裹的拇指神山,半握着拳头,唯有大拇指高耸入雾海之中,惟妙惟肖。拇指山四周的山体相对低矮,山上树木葱茏,更加衬托出它的雄奇伟岸。

        雨后的拇指神山被云雾环绕着,没有辜负仙境的美誉。神山下的村庄,古朴而静谧,以特有的宁静诉说着不老的传说。

        一路向上,那座被称为“一箭穿心”的石山和传说的仙洞,都被浓雾遮盖,而近处绿意蓬勃的山让人感慨不已。

        而比风景更动人的是那个动人的传说故事:传说神涅甘达娃山神,途经此地,被耸立的群山挡住了去路,他伸出拇指轻轻一摁,便造就了山城迭部。

        涅甘达娃摁开迭部后,便居住于扎尕那,营造起了这一方世外桃源,让她深爱的子民诞生于此,与自然浑然一体,繁衍生息。并护佑迭山这一方的平安祥和。

        涅甘达娃神山就在容闹沟里,要从业日村徒步1个半小时才能见到其真容,而在阴雨中,我们无法成行,只能留一份念想在心间。

        满山遍野橙色沙棘无疑是绿色森林中的一抹亮色,豌豆大小的橘色果实密密麻麻、热热闹闹地堆积着,它可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大约有两亿多年的历史,比银杏还老。

        也不妄当年洛克行至此,留下世人皆知的感慨。这里何尝不是植物的王国,又何尝不是人们心中的伊甸园呢?


那些记忆的碎片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关于这里的记忆肆意弥漫。

        记得某个春日,初访扎尕那。村头的磨群边,小草萌绿,柳枝新芽初发,在清澈的溪流间,静静地可以听到心跳的声音。

        村外的麦架下,几个孩童在那里嬉笑打闹,笑声传的很远很远……

        行走在村间小道上,依稀可以闻到淡淡的青稞香。

        寻香而去,便见古老的磨坊里,一位皱纹纵横的老阿爸,手拿念珠,在角落里静静地守候。随着水流的冲击,在磨盘咿咿呀呀的歌唱中,青稞炒面脱磨盘而出。

        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造访,老阿爸非但不恼,还热情地请我们品尝。我们手捧着青稞炒面,一点点地舔食,仿佛回到了幼年,那时,藏族同学会将炒面带到学校,给我们分食,淘气的男生总会在你口含炒面时逗你笑,让面粉喷口而出,有时还会呛得泪水涟涟,吃完炒面个个就成了白胡须的老爷爷。

        石山、麦架、磨坊,这可不是扎尕那不可置换的家当?而扎尕那的家当不止于此。而今,随着游客的增多,逐渐发展起来的牧家乐更是一处美妙的风景。

        在旅行者之家牧家乐里,户主帕巴交是土生土长的扎尕那东哇村人,他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对我诉说着,这里水、路、人的变化,他见证着这里的世事变迁。

        班玛次力两年前外出学习烹饪技艺,而今是牧家乐的厨师,会做一手正宗的藏餐。从以前纯粹务农,到如今的创收,他们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包村干部巴次力,轻轻讲述着他对踏板房的情节和村规民约、退耕还林等各项森林保护措施的实施。

        村民班代卡和他的三匹马为伴,农忙时驮东西,农闲时做向导,为游客讲解着景观和传说故事。

        而在记忆的更深处,是益哇林场的护林员才巴交,他坐在林场的绿荫中讲述他穿行在扎尕那及益哇乡的林间护林的故事,他说林子就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有风吹过,这些不同的人不同的碎片,拼凑起动人的故事情节,每个情节都饱含着不同的人们对扎尕那无尽的爱,这爱或直白或含蓄,或浓烈或清淡。

        在淡淡的云雾中,我静静体味着这些拼凑的记忆带来的温暖,久久不愿醒来。


烟雨中的夙愿


        在行进中,又有零星的小雨飘然而至。微凉的雨丝轻拍面颊,轻柔中有种不可言喻的力量。

        秋收后的原野一派寂静,麦架上晾晒着黑色的蚕豆、黄色的青稞,远处白墙红瓦的村庄有炊烟升起,鸡叫鸟鸣,好一幅静谧的田园景致。

        循着一声惊叹望去,薄雾轻拢的拇指神山秀颜渐显,雄奇的身姿不失柔美。在烟雾中,神山更显厚重、苍茫。

        在乡间,总有牵着马的伟岸青年的身影,他们有山的雄壮和不屈。那些腰背微曲,脚步蹒跚的老阿妈,手里的念珠和她念诵的六字真言和景物合为一体。

        村外的村道上,少妇们步履匆匆,他们急着去牧羊或牧牛。匆忙的身影从身边一晃而过,吆喝牛羊的声音在山间回荡。

        那些衣着艳丽的少女,一脸纯净地笑,慌忙躲避着一些冒昧的镜头,轻轻地摇手,深深地高原红如一抹彩霞,挥之不去。

        镁光灯闪过,谁是谁的风景,谁是谁的背景?谁的身影留在了青山绿水间,谁带走了谁的思念?谁用灿烂的笑容画出了天边绚烂的彩虹?

        神山、村庄、麦架、村民和从远处赶来看风景的人们,都沉在烟雨中,如梦如幻。

        在云山雾罩中,让人不由得有花非花,雾非雾,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慨。

        是谁说,这青山秀水载不动太多的悲哀,漫长的岁月亦经不起太长的等待,等到雾散梦醒,终会看到繁华过后不过一场梦,当雨走风留,我们便会看到希望,看到丽日下的晴空。

        有人说扎尕那是“天空之城”。其实,说城是有些大了,“天空之村”会更贴切真实些,但无需更改的是天空之下的定语,它确实飘浮在苍穹之上,远离尘嚣!

        “谁站在城外等着我,谁在城中等你,看天空之城的烟雨,淋湿的是别离……”离别是不堪的字眼,有些让人心酸。雨滴越来越大了,滴滴答答的敲打着树木,激起犹如雨打芭蕉的忧伤,滴滴入心。

        无需约定,不要计划,没有束缚,让我们再次相遇,在下一个烟雨迷蒙的秋。仰头,以45度的姿势,我悄悄挡住涌出眼眶的泪,默默地许下心愿……

赵梅1.jpg

        赵梅,女,忠于自己的内心,在路上寻找心安的媒体人。曾参与5.12汶川大地震和舟曲8.8泥石流灾害灾后重建等重大灾难事件的采访报道。参与采写的新闻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自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多次获甘肃新闻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先后获“甘肃省十佳记者”“甘肃省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省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先进个人”等荣誉。著有《此心安处》(散文、报告文学卷)《青春使命——80后女记者汶川大地震亲历回访录》《舟曲,请你作证》等文集,文学作品散见于《文艺报》《飞天》《甘肃日报》等刊物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