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手工宝典》作者之一楞本才让·二毛

    一个雪域高原的古老民族,是什么福佑着它走到今日的繁荣?又是什么让它至今仍代代繁衍生息相生轮回?这个民族的生存智慧,要深入到他们的传统生活中,才能发现流传千百年的奥秘,那就是它的有容乃大,有容乃精。

    回顾起过去三年间遍访藏区集结《藏族传统手工宝典》的经历,作者之一的楞本才让·二毛情不自禁地说:“收集整理的过程,我完全沉浸在喜悦和感动中。”

    踏遍坎坷成宝典 感叹民族多融合

 

    一部《藏族传统手工宝典》,让自由撰稿人二毛和同伴颠簸了近三年。全书共分十一部,涵盖了藏族生活中传统手工工艺的方方面面。全面而细致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了藏民族手工业的全景。从金属工艺、雕刻、面具到编织、服饰、绘画、建筑,从工艺的工序到具体内容,个中意义到工艺现况,无不渗透着编者们的心血和对藏民族的无限热爱。

    “国家对各个民族文化非常重视和支持,对藏民族的文化关爱有加,我们因而有幸得此良机,走遍藏区,去寻访藏民族优秀的民族手工工艺。在这个过程中,让我始终深受感动的是,我们所到之处,当地上上下下的百姓都非常热情,他们耐心地为我们介绍、演示、讲解,尽他们所能地帮我们完成民间手工艺的收集工作。一路上,我们始终感受到从政府到百姓的支持和力量。”

    说着,二毛拿出一卷满是签名的氆氇。长长的黄色氆氇上,是他们每到一地当地百姓留给他们的纪念和祝福。这卷跟随他们一路风尘的氆氇,是他们三年来踏遍藏区寻踪访迹的见证,同时也承载着藏区各地人们的殷切期盼。随着长卷的展开,二毛的脸上泛起抑制不住的喜悦。

    “走村串户的实地考察中,我们所做的就是不带任何虚幻描述地客观记录和真实解读。不同地区的手工艺又因环境不同而显现出极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特点,它们虽都是以藏式为基础,但在不断发展成长的过程中,又与不同民族文化相融合,最终又和谐地自成一派。这种融合和包容让我们既惊喜,又惊叹。喜于看到藏民族与其他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同时又感叹于藏文化的无限包容。”二毛这样理解自己和同伴们所做的努力。

    二毛以西藏传统藏族服饰为例,目前已知有227种,现存200余种,其中很多服饰是在特定的节日时穿,不同地区的服饰又根据当地的环境及生活情况而各具特色。此外,随着时间推移和生产实践,藏族服饰又有了新的改变和样式。“无论哪种藏装,我们仿佛都能从中找到先人的身影,文成公主入藏带来的盛唐之风在藏族衣着上依稀可见。”

    “在记录收集的过程中,我们既看到了多少年来祖辈的传统仍在各地区随处可见,同时也看到了处在新时期的时代潮流和不断成长。”二毛说起书中的内容如数家珍。

    《宝典》的完成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宝典》的编制完成,不仅是像二毛一样的藏族人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回溯和总结,保护和传承,同时也有其现实意义的一面。如在建筑部中,集中整理归纳了九大类藏式建筑,对于今日拉萨古建公司的拉巴次仁来说意义非凡。从事多年古建维修的他接触最多的莫过于民居与宫堡式建筑,而《宝典》中更为全面的介绍了如平顶房、院落村落建筑格局及宗教建筑等不同藏式建筑风格,对他修缮古建的工作亦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宝典》的编撰完成并非一个句点,“尽管《宝典》的完成让我兴奋不已,但这不是结束,而是一个开始。我相信有很多同胞和我一样热爱着我们的民族文化,渴望为它做点什么。因此,我们将继续把《宝典》做下去,各部分册,更加详细地解读藏族传统手工工艺,也可以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媒介。”二毛眼中难掩期待的神情。

    就连司机扎西师傅回想起这三年的跋涉都自豪地说:“若不是有这个机会,我也没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走遍藏区。看到他们认真仔细地记录、整理,我很是吃惊,因为我没想到我们藏族民间手工艺有这么多,这么精致。工作虽然结束了,但是我打心眼里为我们民族骄傲!”

    这个古老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传统手工工艺的形式已渗入到百姓生活中的点滴之中并流传至今,它伴随着这个民族,历经千年,和雪域高原上的百姓一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