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藏林芝地区的尼洋阁藏东南文化博物馆 摄影:王源泉


藏族人民使用的勺具 摄影:姚浩然


摆设在博物馆的藏式家具 摄影:姚浩然

  尼洋阁展厅划分合理,内容丰富
  尼洋阁分别从历史、文化、民族、宗教、自然等方面展示了林芝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展馆展厅如果紧紧按照这些分类布置,可能会出现概念重合和交叉的情况,如文化概念可能会和民族概念重合,而历史的概念则又可能和宗教概念重合。
  为尽可能的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示林芝的非遗情况,并使尼洋阁区别于一般民族博物馆,博物馆别出心裁的设计了14个展厅,分别按照民族与服饰、农耕文化、藏医藏药、建筑艺术、民间歌舞、手工技艺、宗教信仰等充分展示了散布在林芝地区七个县的藏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不仅使尼洋阁博物馆既遵循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延的分类,也在展览时更具可操作性。


  尼洋阁呈现“活态的”非遗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按照传统的展示方式,以实物的展示形式显然已经不足以表达林芝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和完整性特征,所以尼洋阁呈现的将是一种依托于“人”的活态文化。
  尼洋阁的馆长扎西告诉记者,博物馆将在明年初对林芝地区的歌舞、手工技艺、史诗及口头传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进行活态的展示:
  首先,博物馆依托于馆外围的藏东南非物质文化博览园,按原比例建造西藏岩画石、娘乳神泉、天葬台遗址、玛尼堆、南迦巴瓦神狮、乡村民居等丰富的人文景观,实现观众参与的功能。
  其次,博物馆将在展馆二楼播放大量从村、乡采集回的原生态视频录像,并对之进行剪辑。歌舞表演和史诗说唱保留其现场录音,手工技艺则配上同步的画外音解说。
  同时,博物馆将在一楼的展馆开设林芝非物质文化传习所,聘请重点非遗文化项目的传承人,对极具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重点展示,对项目的制作流程进行解说,从而展现从原材料到成品完成的整个过程。
  尼洋阁藏东南文化博物馆浓缩了藏东南地区璀璨丰富的文化生活生态,创新地展现了西藏林芝地区藏族、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优秀民族文化,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形态及其文化空间,是人们走进西藏、领略西藏文化的绝好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