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正在制作工艺品。 

       12月22日,天气寒冷。走进位于青海西宁市湟中县鲁沙尔镇阳坡村的鲍永发家,却是温暖如春,窗明几净的小院里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三轮车里堆满做好的银铜小碗和边角料。

       “我想靠自己的手艺摘掉贫困的帽子。”鲍永发说。

       阳坡村位于鲁沙尔镇南部,距县城3公里,全村共432户,1820人,贫困户有33户,99人,其中低保兜底户1户。为了让贫困户彻底脱贫,村两委班子多次深入贫困户家中,交流谈心,在了解到他们的想法后,对症下药,寻找更多的突破口,帮助脱贫。

       24岁的鲍永发是典型的贫困户,父亲有眼疾,家中四口人收入主要靠种地。0.27公顷的地里种的都是小麦、油菜、土豆等必需品,基本卖不上钱。自从学会银铜器制作加工技术后,鲍永发就在家加工一些银铜器,月收入2000元左右。银铜器加工,入行时间越长,技术越好,收入越好。有手艺傍身,鲍永发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通过党和政府引领、能人带动,现在村里的风气特别好,贫困户已经从思想上脱贫,不再等、靠、要,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斗志。” 村党支部书记韩发啟说。

       银铜器制作工艺在湟中县已有上百年之久,而在阳坡村就有近70多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银铜器加工在阳坡村渐渐扎根,优秀的工艺师不断涌现,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和勤劳的双手赢得了国内外顾客的青睐和同行们的赞誉。

       三年来,全村银铜器加工户由原来的76户200多人增加至120多户300多人,占到全县总数的40%,制作的佛像、器具等产品远销泰国、尼泊尔、印度等国,同时在北京、上海、四川、西藏、内蒙古等地占有一定的市场。在银铜器加工行业内还流传着“青海银铜器看湟中,湟中银铜器看阳坡”的美誉。

       趁着这个势头,从事22年银铜器加工的王富邦成立了湟中旺银工艺有限责任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全村20多人从事加工业,10多户贫困户脱贫,最多的农户月收入七八千元。

       见到张军的时候,他正在工作室里专注地进行佛塔錾刻。十年前,他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入行十年,现年28岁的张军盖了房,买了车,去年还被村里评为“优秀青年”。

       “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老党员,虽然在村里不是干部,但我深感自己有很大的责任,光自己富起来是不够的,还要带动周围人一起富起来。”王富邦满怀信心。

       目前,阳坡村计划打造成为一个以银铜器加工为主的特色文化村,带动全村贫困户和剩余劳动力,增加收入。动员党员、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建成银铜器加工产业园,为脱贫贫困户巩固发展、实现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