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这种腰带可以加工吗?”一看微信,龙藏尖措就知道又来生意了。

  “可以,你有什么其他的要求吗?”仔细查看了对方发来的图片后,尖措回复说。

  很快,对方发来了自己需要的数量和细节要求,尖措一一记下,发给了自己的工人。

  能够通过一个公众号把自己的生意做到天南海北,对于在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县城格桑尔商业街经营着一家银饰店的龙藏尖措来说,并不容易。

  今年37岁的龙藏尖措是地地道道的牧民。小时候,一家七口的生活都依靠家里为数不多的几只牛羊,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20年前,过怕了苦日子的尖措拿着卖了自家12个牛犊筹到的2500元钱,去唐乃亥乡沙那村拜师学艺。寒来暑往,12年的学习,让尖措逐渐从一个“放羊娃”成为了一名专门制作银饰的手艺人。

  2008年,尖措来到县城,在桑当路开了自己的第一家铺面,在20平方米的小店里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路。

  “那时候都是自己加工的银饰品,技术还不娴熟,都是些小件,价格也比较低,利润不大。”尖措接着说:“一直到了2013年,政府给我提供了厂房和展厅,去年,我把自己的店开到了这条格萨尔商业街上,因为我是进城农牧民创业,所以在购买铺面时,政府又给我补助了4万多元。”

  就这样,从牧民到学徒,从小作坊到门店,回首自己的创业路,尖措感触颇深。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经营铺面的经验,所以每当政府组织外出培训学习,他总是积极参加。而让他没想到了是,今年一次交流培训,改变了他以往的经营理念。

  “我看班里的有些同学每天都在参加培训,可晚上聊天时都说今天的生意不错。一问才知道,人家是在网上做生意,比我那种开店经营的模式要方便的多!”就这样,掌握其中奥秘的尖措申请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启了自己的掌上经营模式。

  “你看,只要关注了这个公众号,我的公司简介、系列产品都能看到,只要顾客有需要,就会直接跟我咨询。”尖措一边打开自己的手机向记者介绍自己的产品,一边笑着说。

  记者看到,在尖措的这个公众号上,不仅介绍自己的银饰品,还包括唐卡、刺绣、民族布艺品、石雕、木雕等。原来作为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好几个跟他一样进城创业的农牧民都让他帮忙把自己的产品也“挂”在微信上。

  “我这个公众号才开通了3个多月,只有几百人关注,知名度还不是很广,但已经有不少在北京、南京、厦门的顾客在我这里订制银饰品、唐卡和刺绣了。对于这种纯手工的工艺品,他们很喜欢!”尖措告诉记者,目前他的操作还不是很熟练,有些产品的图片拍摄、详细介绍做得不够到位,但万事开头难,他希望能够通过互联网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自己家乡的这些手工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