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pg五彩神箭

       山峦迭起,沟脊相间,山川河流纵横交错。

       放眼望去,这里地势东低西高。西部,由北向南一字排列着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连绵起伏的申宝山、折戈里山、戈尕山和色尖山。

       这里,就是黄南藏族自治州(编者注:青海省)尖扎县所在地。

       大自然在这里雕刻出一道最低海拔1960米,最高海拔4614米、高差明显、险峻嶙峋的隆脊,这道隆脊自西向东渐入母亲河——黄河之怀。因而,申宝山顶至黄河沿岸,地形垂直,从而形成迥异的气候、水文、土壤和植被。依偎在黄河之滨的尖扎,县域海拔1990米,气候温润,境内名山佳水相间成画,坎布拉丹霞地貌屹立于此。尖扎自然环境优雅,交通四通八达,与州府隆务镇和省府西宁市距离较近,成为典型的高原生态宜居小镇。

       “尖扎”,是藏语音译,意为野兽出没的地方,传说因其境内尖扎滩是藏族部落“尖扎”驻牧地而得名。这样的地名,无论出自怎样的神话传说与故事,早已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历代先民在尖扎这片土地上躬耕劳作,繁衍生息,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璀璨的农耕与草原文明。

5.jpg欢腾时刻

       纵观历史,尖扎地区是历代中原王朝与西部草原部落之间反复争夺的前沿阵地,不同种族与语种的屯军将士曾在这里上演了战和交替的悲喜剧。千百年的历史风云造就了这一地区崇尚武术的民风民俗,久而久之,弓马武艺的娴熟与否成为衡量将士韬略的标准,弓马就成了草原民族的灵魂。无论何时何地,都随主人荣辱与共、生死相随。

       流传于尖扎地区的民间射箭习俗,无疑就是征伐鏖战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产物。

2.jpg千钧一发

       相传,射箭兴起于公元9世纪中叶。末代吐蕃赞普的残暴统治导致天怒人怨,进而引发农奴起义狂潮,最终让称雄雪域几百年的吐蕃王朝土崩瓦解,趋于灭亡。吐蕃王朝灭亡后,原先戍边的将士和吐蕃遗民逐渐融化为自生自灭的屯田百姓。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射箭技艺作为自卫和狩猎的需要,被吐蕃子孙后代传承了下来,得以在民间广泛流传和演变,其文化内涵早已深深渗透在藏族群众的骨髓中了。至今,尖扎地区的藏族群众依然保留着将彩箭插在鄂博祈福,将彩箭插在粮堆欢庆的习俗。民间传说,那位替天行道、将吐蕃末代赞普——恶魔达玛射杀于宫帏之中的武僧贝吉多杰,最终将那把铁弓带到这里,被虔诚的民众奉为圣物顶礼膜拜,并筑塔祭祀。此传说为尖扎地区的民间射箭习俗又平添了几许神秘色彩。

       如今,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已一去不返,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更多值得弘扬和传承的优秀民族文化。这发祥于民间、趣味无穷的射箭技艺随着历史的进步演变成当地家喻户晓、人人娴熟、颇具民族特色的一项传统体育运动,其蕴含的悠久文化在传承和发扬的同时,也被越来越多的射箭爱好者喜爱和向往。

       2007年7月,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尖扎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中国民族传统射箭之乡”,此为全国唯一。同年9月,尖扎县举办第一届“五彩神箭”射箭邀请赛,自此,因“五彩神箭”而闻名于世的这座高原小县城,以箭为媒,以箭会友,通过弓箭把民族传统射箭文化传遍海内外。如今,投资500万元兴建的占地面积达100亩的射箭场和民族体育赛事场馆早已在尖扎大地上拔地而起。2010年9月,首届“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在这里成功举办。

       “五彩神箭”伴随尖扎儿女已走过13个春秋,纯朴的尖扎人民借以“天空蓝、雪山白、黄河清、高原黄、土地黑、丹霞红”而绘就的五彩神箭,来表达对和平正义、吉祥安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和追求,赋予了五彩神箭新的文化内涵。13年风雨兼程,13年春华秋实,“五彩神箭”弘扬民族文化、助推经济发展、惠及广大群众,已成为广大射箭爱好者展示技艺的交流盛会,成为全国三大国际传统射箭赛事之一。

       藏语称射箭为“达则”,在尖扎,凡是箭手几乎都会制作精致的神箭。制作神箭,工艺复杂繁琐,这也成为尖扎地区甚至整个安多地区独一无二的手工绝活。每逢秋收闲暇时,毗邻的村庄间相互邀请,一对一进行复合弓、现代传统弓、反曲弓和牛角弓的角逐。比赛过程中,大部分人既是箭手,又是观众,每一场比赛都跟射手的荣誉紧密相关,所以比赛中参赛选手都处在极度兴奋状态,中靶的一方欢呼雀跃而不觉劳累,不中的一方则摩拳擦掌、拭目以待。若一局比赛大获全胜,则参赛选手个个眉开眼笑;若失败,则个个愁眉苦脸,甚至顿足捶胸。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即战胜对方。射箭比赛中产生的神箭手除了受到奖励外,还会得到人们的称颂,因此,射箭比赛无形中也是射手们智慧和力量的展示,参加比赛的射手们是非常看重比赛胜负的。

3.jpg神箭落定

       在具有上千年射箭历史的尖扎,相邻村庄的男人们经常会在秋收和农闲时节聚在一起比箭,紧张激烈的射箭比赛结束后,参赛射箭手则围坐在一起,陶醉于悠扬的藏族民歌和美酒佳肴中。说到藏族民歌和美味佳肴,不能不说独具特色的民族餐饮——“达顿宴”。因为在尖扎地区,射箭主要是男人的体育竞技,所以达顿宴上的狂欢被誉为男人们的狂欢节。据说达顿源于军事训练。“达顿”藏语意为“贺箭”“宴箭”。因此“达顿宴”也称为“神箭之宴”。达顿节的议程主要包括迎宾、说唱、宴会等环节。其渊源于古代射箭竞技中,箭手们经过紧张激烈的角逐,双方会举行一场丰盛的宴会,此时,大家忘记了赛场上的剑拔弩张,消除竞争气氛,以达到重建和谐关系的目的,这场宴会就被称为“达顿宴”。

       因此,想要吃达顿宴,就要先比箭。

      达顿宴由主场方筹备,用精美的佳肴、甘甜的美酒款待朋友,用甜美的歌喉说唱历史文化和相互祝福。箭手们互称“夏尼”(亲人),共进美食,共赏民谣。这样的宴会,在群众长期的生活演变中逐渐形成现代藏民族传统射箭文化的一部分,也成为尖扎地区独具特色的餐饮文化。达顿节期间,除去紧张、激情的射箭比赛,主要是以箭会友,增进友谊,主队的女子主要以歌舞接待客队,男子则负责摆宴、敬酒、倒茶等,这也是“达顿节”最独特的地方。

       达顿节上的美食在保持原味的基础上,秉承“五彩”传统,着重突出食品的“绿、蓝、黄、黑、红”五种色调,绿色象征着希望与和平,蓝色象征着智慧和包容,黄色象征着富饶与高贵,黑色象征着力量与公平,红色象征着热情和活力。制作手法上,以传统的藏家蒸、煎、煮为主,强调食品的原汁原味,既体现整体宴会民俗文化的传承,又彰显膳食的科学合理,极其符合现代养生理念。在选材用料上,主材突出藏系羊、高原牦牛、农家土猪系列,注重原料上的地域性;佐料主要以盐、花椒为主,食材讲求纯天然、无污染,制作过程不掺加任何添加剂和人工色素,体现出口感上的原汁原味和品牌原生态。在进餐方法上,分为传统、标准(藏餐西吃)两大类,多用刀、叉、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极力彰显藏族粗犷豪放、崇尚自然的民族特性。

       达顿节期间,美食被满当当摆放在商业步行街上,长约500米的宴席桌鳞次栉比,甚是壮观。举目远眺,几乎望不到尽头。达顿宴不仅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蕴藏着悠久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人文内涵,也是现代餐饮文明和传统民族餐饮的融合,是刚性与柔美的结合,是尖扎民族传统射箭文化的一部分。

1.jpg心口相传

       “五彩神箭”穿越漫长的历史时空,成为尖扎独一无二的民族之魂,是大美青海、神韵黄南、灵秀尖扎充满无限魅力的集中呈现,更是以箭为媒、以箭会友以及尖扎文化旅游的一张“烫金”名片。

       勤劳善良、运动健美的尖扎人用智慧和勇气绘就了经过岁月积淀而挥之不去的尖扎情结和执着追求,使散落在申宝山下、黄河之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更隆重、更广泛、更完整的展示、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