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多是西藏民族艺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藏族音乐家、民族音乐理论家。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撰写了大量民俗研究文章,对藏军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

1.jpg扎洞村群众庆祝“望果节”喜迎又一丰收年

      边多说:“我小时候曾经被迫当过几年藏兵,我的藏兵生活没有什么值得记录的价值。当然,如果从文化研究角度讲,古代西藏的兵役制度中就有很多民俗文化内涵和极具价值的历史信息。”

2.jpg扎洞村群众庆祝“望果节”

       西藏农村有个一年一度的望果节,有人把它叫作娱神节,有人把它理解成秋收节,应该都有道理。但边多对此却有自己的解释,他说:“我个人认为,望果节是从吐蕃时期的兵役制度沿袭下来的一个特殊的节日活动。关于当时的军役制度,据历史文献记载,当时的兵源向来分派,有战事则调集为伍,在西藏地区以拉萨为中心,组织叫作“其如”(外翼)、“帕如”(中翼)、“朗如”(内翼)的军队组织,士兵自备战马、武器,在庄头的带领下以村庄为单位加入军队组织。他们平时是农民、牧民、小手工业者,战时则成为临时组建的军队的一员。” 

3.jpg扎洞村群众庆祝“望果节” 喜迎又一丰收年

      据边多介绍,看看望果节的内容,除了妇孺、老人背经书转田头、煨桑等,其余活动几乎都是围绕着青壮年参与的军事内容展开。如,由庄头组织村庄里的精装男丁骑上战马,带上彩箭,唱起民间说唱“百”,比试武艺,并在田边搭起的帐篷里设灶煮茶,这正是古代兵役制度的典型延续。那时,每当有战事发生,庄头接到军令就要立即把本村的兵源动员起来,检查战马是否安然,武器装备是否备齐,战士的士气如何,武艺有没有荒疏,扎营设灶的速度怎样,是否还能唱出出征的战歌。望果节壮士所唱的“百”就是古代藏族士兵保家卫国的征战歌、壮威歌。从古至今,每当西藏地方有战事发生,士兵们在出征前多次进行祭天祀神的活动,然后高声说唱“百”而去征战。“百”的主要内容也都是表现古代士兵出征或凯旋后的各种情感。士兵们用说唱“百”的形式赞誉自己手中的武器,英勇无比的精神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武装骑士威风凛凛地“转田头”、妇孺在旁祷告助威这一活动本身就有保家卫国、守护秋收的含义在内。

      对这些研究成果,许多学者都给予了肯定。

4.jpg扎洞村群众在“望果节”上举行传统仪式

      边多强调说,虽然我的藏兵生活不堪回首。但在晚年还能以这样的心态研究西藏古代的兵役制度,这就是今天西藏人民充分享有幸福和自由的最好证明。 (本文图片由白玛赤列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