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觉果
内容摘要:1642年,在拉萨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甘丹颇章”,藏传佛教格鲁派执掌西藏地方政教权カ,成为满清中央王朝在西藏地方的代言者。从某种程度上,为了自身教权利益,宗喀巴大师主张效仿萨迦派和帕木竹巴派,一头钻进政教合一制度。拉萨四大“林”就是在这种制度上相继应运而生,成为格鲁派在拉萨除色拉、哲蚌、甘丹三大寺外重要的四座政教并轨大寺庙。本文就四大“林”的成因及其各呼图克图如何领受“摄政”之重要职务,以及各“林”之历史和历輩呼图克图的历史等问题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关键词:四大“林”;呼图克图;摄政;历史由来
三、功徳林寺简况
该寺位于布达拉宫西面,磨盘山之南面,现属拉萨市城关区雪居委会管辖之内。功德林寺是由第八世达擦吉仲呼图克图・益西洛桑丹贝贡布于藏历第十三饶迥水鼠年(1792年)动工,到木虎年(1794年)竣工。当时吉仲呼图克图积极配合第八世DL喇嘛,全力支持中央政府派来的军队,取得了抗击廓尔喀战役的胜利,福康安军队返回拉萨后,所捐献的战利品和“为皇帝福田施主用的白银汉秤7000两”,并由达擦负责修建的拉萨磨盘山三庄严文殊庙和汉地战神关羽庙,以及山下的功德林寺均成为摄政达擦活佛的永久邸所。八世DL喇嘛赐寺名为“长寿法轮洲”,并于嘉庆元年即藏历火龙年(1796年),赐“卫藏永安寺”的匾额一块,规定招收50名僧人,到民主改革时已发展为134人。从此该寺成为继丹吉林之后的第二个“林”,并经历辈达擦呼图克图的扩建,逐步成为规摸较大的一座寺庙,目前人们所称“功德林”就是匾额藏译简称的沿用。据说1959年前,“上层贵族等筹办喜事时,为图吉祥而把功德林客人尊为上等嘉宾,这是因为该‘林’自建寺以来兴旺发达,从未有丹吉林、策墨林之惨痛遭遇。”
(一)功德林母寺——八宿寺
该寺庙位于八宿县同卡乡境内,始建于1473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为昌都地区四大寺庙之一。自建寺后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先后有扎西班丹等20多人出任住持,而且帕巴拉和第穆也出任过该寺的经师和堪布。自“五世DL喇嘛赏赐第六世吉仲活佛阿旺贡觉尼玛以八宿寺及其属寺的法物地产和附近农牧民800余户,加上已赏给他的卫地农奴共计2730多户,作为他世袭经营的庄园”以来,八宿寺成为达擦吉仲活佛的驻锡私邸和政教活动场所。第八世达擦吉仲活佛于1792年任由皇帝委派的第三位摄政王,他所建立的“卫藏永安寺”成为八宿寺之子寺。在宗教传承上,八宿寺以显教为主;而功德林则以密乘(究习布达拉朗结札仓之密宗经典)为主。经济上,功德林拉章总管有官职称札萨,而八宿寺之总管则称强佐钦莫,1959年前,每年由八宿寺向功德林进贡。又因第八世达擦吉仲活佛曾求学于哲蚌寺果莽札仓而使功德林寺成为其属寺。
(二)达擦吉仲活佛世系
在列举这一活佛世系前,有必要首先搞清几个问题,其一,巴索和达擦两种称呼。谓为巴索是因为第一世却吉坚赞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住过后藏伦地巴索・伦珠德钦,故得巴索・却吉坚赞,并沿用至第四世巴索仁波齐,之后四世巴索•拉旺曲结坚赞出任昌都强巴林寺第12位法台后,其晚年住在洛隆宗康沙村达擦伦珠德钦寺悟禅静修而得名“达擦”。其二,对其称活佛和呼图克图是因为第六世达擦等前辈均被呼活佛;第七世达擦•洛桑班登丹白坚赞出任过雍和宫第一任堪布,并列入住京呼图克图的班次,从此称之为呼图克图,此种称呼是到清朝时オ有。
第一世巴索・却吉坚赞(1402~1473年),出生于后藏拉堆绛之多雄地方,是克珠杰•格勒贝桑的二弟。少年时就追随宗喀巴师徒,并以克珠杰为其经师,通晓三藏四续,后又在桑浦寺下院讲经闻法数年,之后到后藏妥杰地方建立巴索伦珠德钦寺,人们尊称为巴索,并被追认为功德林达擦活佛的第一世,著有有关时轮之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等多部教理经典。1463年任第6位甘丹赤巴,任职10年后的1473年在甘丹寺圆寂。他是达擦活佛世系中唯一出任过甘丹赤巴的喇嘛。
第二世巴索・拉交(1474〜1508年),出生于工布江达龙布地方,他是一世帕巴拉•德钦多吉的外甥,早年拜帕巴拉为师,闻听佛理,后到卫地的哲蚌寺潜修法理,但因不适地理,而过早圆寂。
第三世黎域曲杰(1509~1526年),出生在黎域(关于他的出生地史料中有几种不同的推断,在此不一一列举,以后以专文评述),从小精通文算,父辈们让其继承他们的事业,他却专操善事,于1526年圆寂。
第四世拉旺曲吉坚赞(1537〜1603年),出生在洛隆宗秀普地方(今孜妥镇马噶村),13岁时第二世帕巴拉为其授沙弥戒,取法名为曲吉坚赞,并从帕巴拉经师处得到了较多灌顶教导,21岁时到卫地的桑浦寺,精修五部经典,获得了游学辩经者格西学位。回到昌都后担任洛隆宗所辖显密达杰寺住持,不久继任了强巴林寺第12任法台,历史长达13年。据资料记载,自四世巴索・拉旺曲吉坚赞把强巴林寺的法台职位移交给第三世帕巴拉・土旺顿丹以来,弓虽巴林寺正式成为历辈帕巴拉呼图克图的驻锡地。之后他又建立了达擦伦珠德钦静修禅地,从此历辈巴索活佛改称达擦活佛,这就是达擦活佛之称谓的来源。
第五世达擦•阿旺曲吉旺秋(1606〜1652年),出生于墨竹工卡本珠宗,5岁时被迎请到康区,认定为前世巴索达擦活佛之转世灵童,后转入色拉寺潜修显密,26岁时在传昭大法会上获取拉让巴格西学位,同时得到了四世DL喇嘛・云旦嘉措和班禅洛桑曲坚等高僧的教导,成为一名博学的活佛。之后云游康区的硕班多、边巴和洛隆宗一带,成为这一地区之达杰林寺和达擦伦珠德钦寺等三十多座寺庙,共计两千多个僧人和七千多个百姓之政教共主。在他的主持下建立硕班多噶丹协珠林寺。1652年他随同五世DL喇嘛到达隆一带,不久因病圆寂。他在宗教方面的造就在整个康区影响很广。
第六世达擦•阿旺贡觉丹白尼玛(1653~1707年),出生在波密噶郎附近跋里恰嘎朵地方。因其从小就聪慧灵通,人们认定他为上世活佛之转世灵童,4岁就被迎请到喀萨扎西饶丹寺坐床,勤学文书多年后,11岁时到卫地,并在五世DL喇嘛跟前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为阿旺贡觉丹白尼玛,亲受经教、随许法等念诵法类。因事返回康区,不久遵五世DL昔日之教谕,再度重返拉萨,入色拉寺结巴札仓求学,在此娴熟地掌握了五部经典在内的经论。1675年在拉萨传昭大法会上以其精彩的善辩,博得众僧的噶彩,名声传遍卫藏各地;第2年在五世DL尊前受具足戒,和迎请人一起回康区前,向DL喇嘛告假,允假三载的同时,五世DL喇嘛对其赏赐以八宿桑珠林寺及其属寺的发物地产和附近农牧民800余户,加上已赏给他的卫地农奴共计2730多户,作为他世袭经营的庄园,从这辈达擦活佛开始八宿寺等成为达擦活佛主持政教的重要场所。因牵连噶尔丹事件,康熙皇帝命将其押解京城,“软禁在北京安定门大街靠近北城根处,那里的地名被称为’吉仲仓’,吉仲最后病死在北京。”因达擦与五世DL喇嘛有师徒关系而称其为“吉仲”,这就是其后每辈达擦活佛名前冠以吉仲之由来。
第七世达擦•洛桑班登丹白坚赞(1708〜1758年),出生在类乌齐吉域拉卡地方。自幼被迎请至八宿寺坐床。12岁时与前世活佛一样到卫地哲蚌寺果莽札仓求学,熟读五部经论等,同时从班禅洛桑益西处受沙弥戒和具足戒,赐名洛桑班登丹白坚赞;同时他还以多吉羌顿玉克珠等前辈为师,聆听、潜修显密教法,终成为学识渊博之人,深得七世DL喇嘛和章嘉,呼图克图等的赞誉。在其成就之时即1744年,乾隆帝依皇太后的意愿,把其父皇雍正帝的居所“雍亲王府”建成后,改“雍和宫”为藏传佛教寺院。在章嘉・呼图克图举荐下,1748年达擦•洛桑班登丹白坚赞委任雍和宫第一任堪布,并列入驻京呼图克图班次,从此达擦活佛世系步入呼图克图名册,从而也为其后辈执掌政教重权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八世达擦呼图克图•益西洛桑丹贝贡布(1760~1811年),出生在波密迈觉村。1764年被认定为七世达擦・洛桑班登丹白坚赞之转世灵童,被迎请至八宿寺举行坐床仪式,13岁时经塔尔寺北上热河承德,觐见乾隆皇帝。在章嘉•益西丹白卓美处受比丘戒,取名为益西洛桑丹贝贡布,之后又从益西丹白卓美尊前亲受诸灌顶及随许法。22岁时返回八宿寺,暂住一时后,24岁时到达卫地,入哲蚌寺果莽札仓究习经论,从八世DL喇嘛尊前亲受具足戒。1789年,他奉命前往北京朝觐乾隆皇帝,并得重赏,是年又接皇帝之命前往西藏协助八世DL喇嘛办理政教事务。
这辈达擦呼图克图主要功绩归纳如下:其一,如上所述,协同八世DL喇嘛办理政教事务。其二,大カ协助福康安率部抵御廓尔喀入侵。其三,遵照乾隆谕示,协助福康安,与众嘎伦一起共同议定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即藏文«水牛年文书»这部清朝治藏政策的纲领性文件。其四,主持寻找第八世DL喇嘛的灵童并为其举办坐床仪式等。
鉴于以上功绩,第八世吉仲达擦呼图克图得到清朝皇室的赏识,同时得到福康安将军的赞誉,而且使他自己拥有了在拉萨的驻锡地——“卫藏永安寺”,即藏语所称的“功德林”,从此成为拉萨四大“林”之一。
第九世达擦呼图克图・阿旺洛桑丹白坚赞(1811〜1848年),出生在类乌齐宗恩达本仓。他是达擦活佛世系中在拉萨大昭寺经金瓶掣签决定的第一位呼图克图,掣签决定的当年(1813年)就被迎请至八宿寺拉章。之后来到卫地入哲蚌寺果莽札仓勤学五部经典等,在班禅丹白尼玛处受沙弥戒和比丘戒,在传昭大法会上获拉让巴格西学位,因此在他30多岁时成为第十一世DL喇嘛的经师,38岁圆寂。
第十世达擦呼图克图・阿旺贝丹确吉坚赞(1850〜1886年),出生在山南乃东县扎西孜地方。经过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像前金瓶掣签决定后,4岁时被迎请至拉萨功德林寺坐床,经宗教传乘上的一系列潜修显密和多位大师的授教,22岁时就在拉萨传昭大法会上考取拉让巴格西学位。十二世DL喇嘛于1875年圆寂,不久,以!噶厦为主的西藏僧俗官员大会公推达擦为摄政王,道光皇帝赐其“通善”的名号,从此达擦又称为通善呼图克图。在达擦活佛世系传中称其为“杰妥尼巴”。
这辈达擦通善呼图克图・阿旺贝丹确吉坚赞执政12年(1875~1886年)中,虽年轻却与八世达擦呼图克图一样,与西藏地方政府的众僧俗官员一起,首先着カ寻访第十二世DL喇嘛的转世灵童,并举行了第十三世DL喇嘛・土丹嘉措的坐床仪式;其次一致抵制了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野心,为保卫祖国的西南疆域写下爱国主义篇章。
第十一世达擦通善呼图克图・阿旺土丹格桑丹贝卓美(1888~1918年),出生在拉萨蔡贡堂地方。这辈达擦活佛也和前两位通善呼图克图一样,经金瓶掣签认定后被迎请至功德林,在此诵经学法,进哲蚌寺果莽札仓熟读五部经论等,在传昭大法会上获取拉让巴格西学位。之后回到康区母寺八宿寺,“重传习经典而轻理政,因故某些拉章官员传谣为哑巴喇嘛”。从这一点明显地反映了作为政权代表的拉章,对于不欲参政的喇嘛极大不满,因为拉章的兴衰直接与该喇嘛紧紧维系着。
第十二世达擦通善呼图克图・土丹竟美坚赞(1924-1957年),出生在山南桑日宗卡如村地方。十三世DL喇嘛亲自为其主持金瓶掣签,并被认定为前世达擦之转世灵童,功德林拉章随即将其迎请至功德林寺,之后进哲蚌寺果莽札仓潜修经典,期间求教于各宗高僧大德,扬各教派之长,尤其酷爱民族文化艺术,倡导传习传统的藏戏曲目。在这方面,以拉萨市城关区雪藏戏团优秀演员马耶和拉萨市民族歌舞团著名的国家一级演员土丹等在内的不少人才,就是当年在他的栽培下,纷纷涌现出来的。1956年因病在印度加尔各答圆寂。
(三)功德林拉章
第八世达擦活佛进入政坛以来,使功德林拉章在众“林”中成为一支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政教集团势カ,而且其势カ比起丹吉林拉章和策墨林拉章,在复杂而尖锐的上层权利斗争中,稳如泰山,在历辈达擦活佛的政教影响下,其拉章势カ逐步遍布全西藏。其中康区的八宿宗从八世达擦以来,“西藏地方政府从未派过宗本,由功德林拉章派强佐一人常住该宗处理政教事务,是功德林活佛的自管区,功德林拉章派的强佐,就具有宗本的权利。”由此可以看出其势カ之规模。
功德林拉章较其他三“林”,其行政机构庞大,办事人员也较多,以功德林拉章为主、八宿拉章为畐恥拉章的全权代表就是达擦呼图克图,其下总理政务者就是满清中央册封的札萨一人,八宿拉章的总管为强佐钦莫,由达擦活佛和功德林札萨任命。札萨之职由达擦呼图克图保举两个喇嘛,报请DL喇嘛批准其中一人掌握全“林”行政大权,呼图克图年幼或因事不能上任时,即由其代行职务。札萨下面又任有德羌昂10人、夏堆巴58人。德羌昂必须由僧人充任,其职责范围是管理全“林”行政及财经事务。功德林拉章的酥油、肉食等牧业产品大多由八宿拉章负责,粮食大多由卫藏等地筹措,就功德林拉章的粮食富足情况,过去有“财カ谁能比得过楚布寺,粮库谁能比得过功德林寺”的口碑。
(四)功德林札仓
功德林札仓是在功德林拉章直接监督指导下,负责全“林”教规和一切宗教活动。札仓设有洛本、格贵各一人,翁则二人,弓虽佐一人,他们的任免全由拉章报请呼图克图批准。札仓僧数方面,第八世达擦活佛摄政时乾隆朝代规定为50人,经过几辈呼图克图之后,1959年时已发展到112人。功德林拉章虽富有,但僧人一年的俸禄为15克粮食,是策墨林僧人的一半,札仓负责人和拉章官员的俸禄却都在30克以上。功德林僧人也和其他“林”僧人一样,不必参加每年的传昭大法会。
总之,功德林寺是历辈达擦活佛世系在宗教上的造化,特别是自七世和八世达擦活佛开始逐步地成为拉萨四大“林”中具有较大势カ的寺庙。
四、次觉林寺简况
该寺全名为次觉扎西桑丹林,是由八世DL喇嘛・降白嘉措为其经师噶钦益西坚赞于第十三饶迥铁狗年(1790年)所建。当时修建此寺的动机有以下几点:1、噶钦益西坚赞到拉萨以后没有驻锡地,其在后藏的驻锡地吉中桑丹林寺又被廓尔喀侵略军占领。2、噶钦益西坚赞年事已高,而又为满清中央皇帝祈祷讼经之事又繁重,是故专修此寺为其供用。
为建此寺,西藏地方政府出资两万多两银子,噶钦本人出资一千五百多两,且有很多信众也捐款后建成。该寺位于拉萨河南面三面环山的“直”(汉语中译为“阴影地”,就是照不到太阳之义)地方,建寺后被称之为“直次觉林”或仍沿用其旧名“直”,生活在该地的人称为“直巴”。
次觉林寺的母寺为后藏吉中地方的扎西桑丹林寺,因此该寺的传乘教习等完全效仿于其母寺,面噶钦益西坚赞本人又是在后藏最大的格鲁派寺院扎什伦布寺成就的,从某种程度上隐约地感到,它是扎什伦布寺在卫地的据点。从噶钦益西坚赞作为第一世次觉林活佛,共传了五辈次觉林活佛,相应的次觉林拉章也建立起来了,西藏地方政府曾封赏现属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的朗如村在内6个农产庄园,以及直本地的一处牧区在内的多个牧产为其庄园。该寺建立以后,当时的地方政府定编为100个僧人。然面次觉林活佛世系中毕竟没有出过商上事务者,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寺庙本身的势カ上,较其他三寺逊色许多。
目前笔者手中除一本噶钦益西坚赞传记和实地调査笔记外,没有掌握更多的有关次觉林寺的历史资料,因此,只能简单地谈到这里,争取继续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补救。
综观拉萨四大“林”历史,我们不难看出其有很多相似之处,归纳起来表现在以下几点:
1、它们的第一世或世系中的第一位活佛担任摄政职务以后,在拉萨建寺设林。
2、广收朝庭及DL喇嘛等封赏的农牧庄园,扩大势カ范围,增加财カ。
3、凡摄政时间较长,必定造成各级统治阶级的排斥,诸如二世策墨林和八世第穆呼图克图一样,被人罢免甚至流放。
4、各“林”之每位呼图克图都有其相当于DL喇嘛的亚仓,或在驻锡地附近,或在出生地。
原刊于《西藏研究》2004年第2期,原文版权归作者及原单位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