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藏人

当你翻开自己的钱包、书本、照片……,只要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多半会注明姓名;一般在捐助行善时,也是习惯于在功德名单上留名;参加任何活动一定都要报名,学习榜单上也力争前茅。总而言之,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名字就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就在你已认同名字等同于自我存在的同时,你一定不知道有个地方却以无名为乐,他们生也无名,功也无名,死也无名……,这个地方就是西藏!

生也无名:我们都是佛菩萨的名字

西藏人的名字,说有也算没有,以台湾话的方式来讲,可以说是“菜市场名”现象的集大成,意思就是同名的人很多,在菜市场或是广场上随便呼喊,都有人回头,就以藏名“扎西”为例,你在任何一个比较热闹的藏区城镇大喊,大概会有三成左右的藏人会以为你在叫他本人或是他的朋友,比例之大远远超过汉地甚至海外,那他们的名字究竟是什么内容呢?

他们的名字多半包含着佛菩萨的名号,如“桑杰”是佛,“拉姆”是天女,再结合自然万物如太阳、月亮、天空、莲花等吉祥词,就能配对成好藏名,正因为他们都是诸佛菩萨的名字与天地万物的组合,因此这不能跟菜市场名来作比拟的,会十分低俗且不敬。

例如,我的西藏名字是“达瓦·泽仁”,达瓦是月亮,泽仁是长寿。当西藏的活佛喇嘛为你命名时,常常会赐予其中一个名字给你,那个名字通常都是历代相传的祖师名号之一,例如有位很知名的法王活佛名为“噶玛·乌金·听列·多杰”,他的弟子就会以那四组名字来自由组合,像是“噶玛·多杰”,或是“乌金·多杰”等以此类推,比比皆是。

万一遇上同名的怎么办?如果有两位名为“多杰(多吉)”的人,一般都会先以家乡的地名来加以区别,例如“拉萨多杰”或是“青海多杰”,同如果是同乡镇的话,就以家族、当地或是当地寺院名来区分,如宗萨(寺)多杰,桑耶(寺)多杰,或是以年纪老少或体型来区分“大”多杰与“小”多杰,无论如何雷同,藏人都有办法一一加以分别。但是怎么分别,都不是原创的名字或绰号,都是借来的代词,对藏人而言,名字没有区分好坏, 名字只是个方便代号,

因此西藏人可以说是没有名字的,因为他们都是以诸佛菩萨和自然万物为名。

聚也无名:集会不必报名 哈达为我证明

在大部分藏区,无论是宗教法会,或是婚丧喜庆等聚会活动,都是随喜参加的,不需要事先报名,现场也不需要签到,但是基于礼貌,通常藏人都会携带几条洁白的哈达,献给主人。

除非是行政法律规定的公事,需要签名或是盖章,否则一般藏族生活都是以哈达作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大多不需要签名、登记什么个人资料。

哈达,它可以说是西藏人的共同“名片”,上面没有绣姓名、电话与住址,但是一条万事皆可达。

学也无名:上课没有点名 学习无需排名

一般的寺院与佛学院的传统僧俗教育里,上课没有点名,点名是管家喇嘛私下默默进行的,在上课时,不会“一一唱名点名”惊动大家,堪布老师也都很清楚学生的状况,因为几乎没有翘课的学生。

传统的佛学院,除了一些比较正规的教师(堪布、格西)资格考试外,以宗萨佛学院为例,一般喇嘛在日常学习考试上也不用排名,堪布会在期末公开奖励几位成绩好的同学,但是不会印制成绩单或是排行榜,或对成绩差的同学做出惩处。自己的学习进度自己掌握,堪布不会要求你的成绩好坏,但是会要求你要乖乖学习念书。

为了加深学习,留级不是丢脸的事,而且还是常态,文凭也不是学习的目标,目的是理解甚深无上的佛法。

做也无名:作品与日用品不签名

现代社会里,习惯在自己创作的艺术作品上签名、落款,证明版权,但是西藏主要的工艺(称为“工巧明”)都是以诸佛菩萨为题材的,各材质的佛像、唐卡、佛经印刷、建筑与家具雕刻等等,都避免签名,因为签名了象征自我的傲慢,那些作品无论是自用或是买卖,通常只有开光时,主持的活佛喇嘛们才有资格签名。

除此之外,一般日用品也不签名,之前提到西藏人的名字多半是佛菩萨的名字,所以不可以随意签名,衣服、裤袜,经书、文具,碗筷杯具等食衣住行用品,都尽量不要签名为好。

而课本经书,都是佛菩萨之语,不能随意加签名或是随笔,以示庄严。

但是要是怕彼此物品搞混怎么办?西藏人喜欢用一些简单的吉祥图案,或是没有意义的几何图形来做记号,或是绑一块布或是绳子在上面,但是要注意不能是红黄色的,因为红黄色是佛教佛菩萨僧人的象征,所以尽量用其他蓝、绿等色。

行也无名:没有新闻、任何褒扬的朝圣行

对于忙碌于家庭学业工作的现代人而言,在生命中能抽出一段空挡时间去旅行,去实践梦想就是很难得的大事。一个人旅行西藏100天,骑单车挑战喜马拉雅4个月等等。然后各家电视新闻报章杂志就会专题介绍作者难得的辛苦心路历程,因为在这样“盲忙茫”的时代里,这样的举动就已经是很稀罕的事情了,无论如何,能够勇敢踏出这一步的人实在已经是值得嘉奖了。

但是您大概没有想到,那样的壮举在西藏人眼里只是小事一桩,因为很多西藏人是为这样的无名修行而乐此不疲的。西藏人变卖所有家产,把日用品放在一台手拉拖车上,一人护持这些维生用的物品,一人沿路不畏任何环境而磕头礼拜,他们没有时间表,没有多余的金钱,一路上多半只能靠乞食,心里只有一个目标终点,可能是拉萨,可能是他心中的某个圣地,然后义无反顾地一心一意朝拜到底,从半年到一辈子都愿意,路上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名字,终点后也没有留下名字,没有去投稿西藏杂志或是佛教刊物,也没有留下照片或是日记,这样的勇气和行为在藏区比比皆是,可以说是“无名精神”的最高典范,路途上他们经历了无尽的痛苦、害怕、恐惧、饥饿等苦难洗礼,他们修的不是功名,而是内心的平静与最终的佛土,宛如水沟、河水奔向大海,路上的花草沙石都是过客。

很多外人无法理解这样的“傻瓜”行为,甚至觉得是迷信或是盲信,如果这样的宗教信仰精神是无知无德的行为,那为何千百年来不间断呢?为何他们在朝圣到拉萨后,会觉得此生死而无憾呢?

功也无名:功德名单不留传

当我们到寺院点酥油灯,光明灯,或是捐善款时,会匿名行善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在西藏却处处可见。多半的汉人在点灯时,不但多半要留名,而且还要用红纸条写上要回向的大名,甚至有录上功德榜单,而且还要加上供养的金额,深信这样的善业会比较有具体的福报。西藏人点灯,没有立名,参拜各大西藏寺院,通常只要买一包酥油,带上汤匙,在寺院里的酥油灯里,挖上几匙的酥油添进去,如果没带,可以向管家喇嘛说一声,费用随喜,甚至一条哈达或是虔诚的礼拜,通常,管家都会乐意为您免费点上一盏灯。

在宗萨佛学院,佛学院课程圆满结束,同学们会随喜供养要制作酥油灯的费用,没有规定每人要捐多少,1元也可以,100元也可以,甚至无偿功德回向随喜都可以,无需留名,功德共明。

在西藏传统寺院的法事活动里,没有所谓的功德主名单、榜单,需要做回向事的委托人,到管家喇嘛那里登记,或是写张纸条,纸条不需要很复杂,写上“谁”,“供养多少钱”,“回向的对象”即可,不一定要写自己,要代理谁都行,只需要给管家一个交代即可。

在法会进行期间的休息片段,管家喇嘛会从手上的一堆纸条中,对着僧俗大众,一一念出每位功德主的名字与祈祷文内容,因为西藏同名的情况很多,众多同名的功德主名字不断反复出现。大家却丝毫不会在意你我,因为随喜也是一份共同的功德。一般每张名单念完后,像我们会记录存盘,甚至是印刷公布,但是,西藏人却是反其道而行───通通立即揉掉作废!

外来的人看了大概心里会揪一下想:“怎么把我的功德揉掉了?”没错!真的是“揉掉”!事后火化或是另外回收处理,反正就是不会建档留存就是了,不论你是点灯、捐款、助印经书等做任何行式的供养或布施,基本上都不会以留着任何功德主的名字,更别说是另外举办颁奖典礼,因为他们认为,功德文已经宣告完毕了,无量的功德也已经产生了,他们认为这些名单只是形式上的东西,留下来只会带来执着,不会为无形的善行加分,他们相信每一份小小随喜的力量,都会和大家一同分享这份祝福。


死也无名:分享祝福的西藏墓碑

不但活着的西藏人不在意名字了,就连往生的人也不例外。您大概知道闻名全世界的“天葬”文化,但是很少知道藏族最常见的“塔葬”跟“土葬”,西藏的佛塔十分常见,无论是纪念佛陀的八大佛塔,还是高僧大德留下的舍利塔,也未曾在塔的外表上留名,他们以身作则的风范深深的影响到西藏人的生死文化。

而一般藏族百姓的坟墓也是无名的!

当你旅游到藏区山上或路边时,你应该会看到很多刻著称为“玛尼(六字大明咒)”的西藏咒语石牌堆,但是仔细分辩一下,如果不是一堆叠聚在一块的,有些可能是墓碑!

藏人认为:“如果墓碑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只能自家人来祭拜祈福;如果大家都放上观音菩萨的佛牌后,那就可以加持到每位路人,让大家都可以得到祝福,这不是更好吗?”因此西藏人除了不在家里立祖先牌位之外,在坟墓上也不立个人墓碑,因为是立佛牌,所以不属于任何人的故人或祖先,所以每位过客都能透过借花献佛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众生的和平祝福。

从无明到无名,自无名离无明

“无明”是佛教专有名词,意思就是没有光明、没有智慧,是轮回的根源。“我”就是无明的第一个名字,然后他生了很多“名字”,当你认为你所属的名字很多很多,代表烦恼也更多,我的钱,我的家人,我的爱人,我的手机,我的作品……

聪明的西藏佛教徒,就直接把“无名”当作根本文化,用无名精神克戒无明,希望能让更多后人从无明执着中解脱。

西藏有句名言:“如何使一滴水不干涸?就是将它放进大海里。”西藏人从生到死,深受佛教文化影响,牺牲小我,完成大我,个人的名字就像雪中的印迹一样无常,徒留虚幻,他们生活纯朴,日日靠着洁白的哈达传递彼此的信任,上供诸佛菩萨,您一匙酥油,我一束花,没有比较与分别,共同庄严佛净土,不需要白纸黑字,你的名字中有我,我的名字中也有您,我们都是同一个无分别的佛菩萨化身,这也是藏传佛法的精华所在,深深地烙印在雪域百姓的血脉基因里,代代相传。

现代的西藏人真的有这么崇高吗?当然,随着现代化的脚步踏入西藏,殊不知这样的精神能坚守多久,西藏因为有佛教文化,所以才能为这样原始社会般的无名生活注入精髓,当现代物质文明日渐发达,无名精神是否能依旧如影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