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90年代,可以说是甘南散文诗的历练阶段,这理应归属于新世纪前。散文诗是表达情感和生活的文体。在中国当代多文体创作中,甘肃甘南的作家是比较善于思考勤于写作的一个群体,这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诗、散文、古体诗、赋体文等诸多文体的亮相上。

        甘南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拥有华夏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的三河一江,这里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人情淳朴,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维文化交相辉映,这就无疑成为江河文明、高山文明、游牧文明的交汇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民族文化内涵,造就了甘南散文诗创作的独特性与纯洁性。不是甘南选择了散文诗,而是散文诗选择了诗意化的甘南。

        2015年可以看作是新世纪以来甘南文坛上的“散文诗起动年”,这一年甘南州文联与《散文诗》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吉祥甘南”第十五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会上甘肃省作协常务副主席魏珂肯定了甘南的牧风、扎西才让、王小忠、阿垅、花盛等作家在甘肃文学中散文诗创作的贡献,并认可和肯定了他们散文诗写作在中国当代多文体文学中的价值。之后,湖南、四川等全国众多的散文诗写作者与甘南散文诗人携手共进,写下了赞美甘南的散文诗,把一个最适宜散文诗生存土壤的甘南呈现给读书界。

        牧风说过,写好散文诗是不易的,要在狭小的方寸之间,去布展一种对生活的哲思和生命的体悟,以及揭示深邃的精神探求,实在是一种辛劳有余且乐趣甚少的高尚事业。新世纪以来,甘南作家以单篇散文诗为基础汇聚出了《记忆深处的甘南》《青藏旧时光》(牧风),《七扇门》(扎西才让),《缓慢老去的冬天》(花盛),《蓝莲清韵》(燕子),《麝香》(阿垅)等几部纯散文诗集,并形成了以牧风、扎西才让、花盛、阿垅、燕子、杜娟、王力为中心力量的专业化写作和以薛贞、索南昂杰等人为代表的边地写作,促成了甘南散文诗的“金字塔”写作格局。

        散文诗由于受自身文体所限,其无法表达宏大的历史题材,也无法书写深沉的爱情故事,而只是一时即兴之发。受多维文化的影响,新世纪以来甘南散文诗的主题趋向于以下方面及多维文化的书写。


一、自我情怀的无意识抒发


        新世纪以来甘南散文诗迎来了“开门红”的好兆头。2000年,牧风在《格桑花》上发表了散文诗自选十章, 2001年曹世清发表了散文诗《天安门》,王银花发表了散文诗《无梦的夜晚走向你》,薛贞发表散文诗五章,扎西才让发表了散文诗组章,娜木嘎发表了散文诗二章。这些创作成果不断展示着散文诗所孕育的深层潜力。2007年牧风出版了第一部纯散文诗集《记忆深处的甘南》,这是受青藏之光的召唤和风物滋闻之后奉还给青藏的一部较早的散文诗力作。集中牧风借青藏之光抒发对自然人文的无限赞美。牧风从甘南的地域风景文化层面出发,呈现旅游甘南独特文化的文学美文。这部集子集中表现了牧风借景抒情的手法。“景到美处情自来”。面对黄河,他所抒发的是激情,面对腊子口,他在回忆历史,在历史的脚步中寻找原始文化与西部大地的风云巨变,在历史变迁中又勘察时代与人性的美好。总之,这部散文诗以“甘南”为中心来书写甘南的边地风情,努力表现甘南文化的“别一性”。

        散文诗是自由情感的抒发,思想灵美的再现,在这一层面上看,花盛的《缓慢老去的冬天》无疑是写情感技巧性最高的一部散文诗,集纳共分五辑,第一辑“草原行吟”表现了诗人对生存地域中不同四季的别样情怀;第二辑“用诗抒情”中诗人正式回到散文诗集中抒情的本位上来,抒发了不同时空,不同季节的轮回变化,表现了个体在自然界中的孤独;第三辑是“为你而歌”其关键词是怀念,怀念突显的是人的另一层情意,其中免不了感恩与无奈;第四辑“缓慢行走”无疑是诗人“志”的抒发,这种“志”很大程上生活之志,失意之志;第五辑是“时光深处”这个辑纳基本涵盖散文诗“兴寄”与“托物”的古诗传统。花盛认为散文诗更应保持独立的个人精神,所以花盛在甘南地域中寻求散文诗新型表达方式。所以,从花盛的笔下,我们能看到甘南散文诗“托物寄兴”的抒情方式,可以说他开启了散文诗的古典美写作。

        2014年燕子的散文诗集《蓝莲清韵》(2014出版)是燕子用心书写爱情的散文诗集。乡村朴实的爱情,在燕子笔下重新进行了匡正与誓言化的表达。燕子把个人感情与自然界发展规律加以对照,从而呈现了一个淳朴女性对爱的执着和叩问。可以说她是一个“爱甘南”的歌吟者,她用不同的笔墨抒发着对亲情的爱,对朋友的爱,对丈夫的爱,对自然的爱及对文化的爱,在爱的主题中,燕子感悟了文学之美与生命之美。


二、乡土情愫书写


        我们今天理解散文诗,应该理解散文诗这种最具“先锋”性的诗性特质,不能拿鲁迅“野草”的内容绑架,更不能拿波德菜尔、泰戈尔等人的散文诗来匡正和衡量。今天的散文诗只要不与散文和诗歌的格式混同,就可以超越边界的去写作。扎西才让说过:“散文诗就是灵魂的诗,是最适合于表达个人情感的文体,是诗人性格和情趣所选择的文体。”显然诗人扎西才让也肯定了散文诗的自由性与灵活性,甘南的几部散文诗的确呈现了散文诗独有的文学性。

        乡土情愫是甘南主流写作者和边地写作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中国文学最善于表达的主题。在边地散文诗写作者中,薛贞是最善于讴歌乡村生活的一位,生活中的艰辛苦与劳作,在薛贞的笔下却凸显出一种劳动美的韵味,在历经沧海桑田巨变的农耕文明中,薛贞发现了我们善于劳作的优秀品德,在她所书写的劳作场景中,往往突显的是人性的朴实与生活的厚爱。如《农历八月》《田野花儿开》(四章)《洋芋花儿》《豌豆花儿》便是这方面的表达。薛贞从小生活和成长在农村,她的散文诗写作有着农村的在地性与现场感,她所歌颂的是祖辈的勤劳,所书写的是自己真实地血脉浓情。这些激情的释放恰恰是中国农民自古以来对土地的深情厚意。在土地上写亲情最能凸显“别情”与“纯情”的本色,薛贞用几乎白描化的笔墨写出了最接地气的亲情。

        新世纪以来,阿垅以创作诗歌而跻身甘南文坛,除了传统诗歌外,散文诗也是阿垅的擅长。2006年以来,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诗集《麝香》,“麝香”这一深含隐喻的诗集命名,已经亮出了阿垅散文诗的隐喻指向。“麝香”可以看成多重文明果树下的意象群落,阿垅以此命名就已经暗示了农耕文明中所表现的土地情怀。这个散文诗集从“羚”开启了一个爱情的话题。集中开首写到马、牧人睡姿,接着写到了青稞,这是农耕文明的标记。农耕文明的核心意象是马、牛、羊等生畜,农耕文明注入给人的是勤劳、忍耐、善良、纯朴及永不歇息的奋斗,农耕文明集合了儒家文化与各类宗教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阿垅在他的笔下将鹰、牦牛、马等有生命物为意象加以逼真细腻的渲染,借以表达自己的家园情怀。

        甘南的乡土很大程度上包括着草原的一部分,草原成为牧风、扎西才让、王小忠、杜娟、索木东等作家用散文诗表达的另一重“乡土”意义。牧风的《甘南的雪》,扎西才让的《青稞酒》,陈拓的《提前怀念那片首曲草原》,瘦水的《欧拉》,王小忠的《草原》《甘南草原》《雪地》等都表达了他们对草原乡土的深沉情愫。


三、独特地域及民族文化内涵表达


        牧风是一个有思想的纯散文诗写作者,他说过,散文诗唯有不断地汲取古老民族文化的养分,主动融入现代多元文化的氛围,主动担挡起文学的使命,不断提高散文诗的现代汉语诗化水平,这是他所认知的散文诗的写作使命。所以在《青藏旧时光》(2019年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牧风变得更加的沉稳和成熟。这部散文诗集中,牧风仍然没有忘记对甘南周边自然美景的洞察 ,他一次次深入青藏高原的质地,感受自然美,体察新时代里的人性美,从而以一个生态学家的视野展开了对甘南边地文化的呈现。《青藏旧时光》的最大的亮点是以文化情怀为基调,在不同文化境域中表达不同的情感,在不同的景物中散发不同的哲思。法国哲学家阿伯拉认为,情感是创作的动力,并支配着对自然的描绘。他说:“因为我们关照自然现象时心情不同,我们把秋夜的星星称作明珠,有时称作眼泪;有时欢乎晚霞的美,有时悲悼落日的斜晖;有时觉得月亮分外光明,有时埋怨它撩起怀人的愁绪。宇宙间没有永恒不变的美,事物的美总染上我们的感情。”1细读《青藏旧时光》,可以发现牧风效仿了西方的移情理论,把情感移入景物,使情与景相互渗,使景物情化。从这部集纳可看出牧风以散文诗的方式诗化甘南的历史与文化,并把历史文化与游牧精神结合起来,深沉地表达了他的生命史观。

        扎西才让在最原始的社会状貌中,思考人性与民族性,并努力还原人的种族特征与原始生活习俗。他在陈旧与腐朽的历史中思考人的生存本能,努力还原他们的精神面貌与生存现状。他的散文诗集《七扇门》是非常具有个性化和系统性的一部散文诗集。“七扇门”隐喻的是人生的七个时段,在第一扇门里诗人追溯种族血统,在原始生活境域中追溯自我的来历;第二扇门强调的是个人心灵与生活的体验,书写了个体对时代的认知,可以说这是一扇孤独之门;第三扇门是诗人对地域文化的认知;第四扇门是人情之探微;第五扇门是亲情之歌吟;第六扇门是大爱。诗人感知个体生命,同时也关照群体生命,这扇门中诗人试图找回的是人生的失意,思考人最理性的生活方式;第七扇门是诗人自我心境的真实袒露,他毫不隐晦地写出了个体在尘世中的种种欲望,探求生命的真实与欲望的虚无,强调人的现实性与存活的意义。

        另外,瘦水也是一名甘南籍的散文诗写作者,瘦水散文诗中的景物多为甘南周边之景,在对景物的体悟中散发着精准跳动的音符,并记录下个体对景物的感悟,也不凡牵动着个人的失落和迷茫。

        回顾新世纪以来甘南的散文诗,可以看出其最大亮点是不断强化散文诗的历史性与现代性,提倡散文诗的与时俱进。时政要闻、自然风景、人世沧桑等甘南的散文诗作家可以信手拈来,锤炼成一行充满激情的文字,尤其是今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暴发后,牧风写下了《庚子初春记事》《初春的脚步》,王朝霞写下了《写给春天的信》(2020年《散文诗世界》第4期)等都不凡表现了甘南散文诗的时代性与当下性。


注释:

1.缪朗山:《西方文艺理论史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第240页。


原刊于《西藏文学》2020年第六期


朱永明202009.jpg

        朱永明,藏族,文学博士,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甘肃中青年作家创作班学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藏族作家汉语文学创作,曾在《文艺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兰州学刊》《中国民族报》《名作欣赏》《聊城大学学报》《牡丹江大学学报》《鸡西大学学报》《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西江文艺》《甘肃文艺》《大西北诗人》《美文》《格桑花》等刊物上发表文学作品、评论30余万字。现供职于兰州文理学院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