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亲切的卓玛
卓玛和次珍展示缝纫车间的作品
聋哑姑娘们表示在缝纫车间工作很开心
6月15日,西藏拉萨扎基寺前。这是记者与卓玛拉宗约定碰面的地方,在她微博上看到的那个缝纫车间,或许就隐匿在这附近某一处大院里吧。
通话确定彼此位置后,不一会,一个小三轮车从人行横道的另一头驶过来。车上坐着一个小姑娘。是的,恐怕只能用小姑娘来形容她,年轻的脸庞,洁白的牙齿,真诚的笑容……还有矮小的身材。驾驶三轮车的她,一看就知道行动不是很方便。这样的她,尽管看过了照片,但是见面后还是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状况。
缝纫车间,原以为就在附近走路即可到,没想到离扎基寺坐公交车还需要十多分钟。在她的不断歉意中了解到,约在扎基寺,也许是大部分人能知道的离“家”最近的位置,这个也是从之前探望她的那些善心人士寻路经验中摸索出来的。
公车停在夺底乡幼儿园,再往前走几百米,路东一个毫不起眼的岔路口右进。阳光穿过古树上密密麻麻的叶子,洒向通往缝纫车间的一条窄小的田间小道。路的尽头,一旁是个藏式小院,一旁则是一大片被石头围起来的菜地,一派田园气息。
卓玛将她的小车停在小道上,十分利索地跳下车,然后一颠一颠地朝着家门口走去。她推开木门,左脚刚跨过门槛,突然转身,手指着屋里,脸上带着一丝羞涩,说:“这就是我们的车间!”
她的羞涩里带着十足的希望和骄傲,一如她的微博介绍:“小小的缝纫车间是我梦想成真的地方,我与聋人伙伴是彼此可以依靠的肩膀。残障人一样有梦想,只要勇敢地去飞翔,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这个地方,就是承载卓玛梦想的起点。
生命的不幸
卓玛讲述的成长经历,听上去就是一个残疾人奋斗不息、自立自强的范本。不过她还是让记者吃了一惊,今年她仅有19岁。是的,她还是个小姑娘,从外貌上判断即是如此。但只要与她有过交流,听到她说话的成熟度和条理性,想到她目前所支撑起来的事业,这都让人无法想象或者相信她那尚显稚嫩的肩膀正在承受的一切。
1993年出生的卓玛,出生在拉萨夺底乡一户普通农户家庭。她所患的正是在西藏活跃的地方性骨关节病——大骨节病。跟许多大骨节病患者一样,卓玛也是小时候染上病的。
在她记忆里,很小的时候跟村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就被他们大叫“怪物来了”。大骨节病的“怪”,在于手臂和腿骨变得软骨化,发育受到阻碍。卓玛发现自己个子长不高,到现在也只有1米2左右,骨头没有办法变长,只能变宽。关节的畸形坏死,导致运动障碍,走路只能一颠一拐。而患上这种疾病,最严重的甚至完全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
尽管家里想尽办法天天给她打针吃药,但对于这个病症,卓玛一点反抗力也没有。幸运的是,在10岁那年,在“国际助残”组织的帮助下,她来到纳金小学开始上学。
学校的生活让小卓玛觉得日子过得很快,但却依旧没有逃过命运的捉弄。2006年,当时年仅13岁的卓玛由于得了严重的肾病,不得不休学住院1年,并最终付出了摘除一个肾的代价,逃脱了死神的追捕。之后她又继续重返学校,坚持读完了小学课程。
2008年,已经15岁的卓玛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庭,决定放弃正常的初高中学业,前往拉萨一所培训学校学习英语,希望能尽快学成,找到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也正是这个决定,两年后让卓玛的人生发生了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