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态屏障、生物多样性保护地、碳汇基地、水源涵养地的甘南迭部,是一个藏民族为主体,多个民族在内,人口5.7万人的县份。上个世纪90年代末全境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保护和发展是这个地区面临的问题。如何保护与发展,又脱贫致富奔小康,带着这一问题,藏人文化网特约记者薛恭走访了迭部县县委书记赵凌云。

记者:迭部曾是一个林业试点县,1998年10月1日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请问,“生态立县”对迭部林区意味着什么?

赵凌云:就过去的经济模式来看,当然了,作为林业试点县来讲,它所产生的效果是对林木的采伐越多越好。但是,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损坏了局部的生态经济效益,也在整体上对环境和气候不利。这也就是说,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具体到工作上就是:一要贯彻执行好国家关于生态建设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二是要进一步实施好天保工程的各项措施;三是做好两个“结合”,一个是结合保护搞开发,在保护中开发。二是结合开发搞保护,在开发中保护;四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也就是说,生态资源是国家资源的组成部分,各类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宏观经济的框架下进行。生态不仅是环境,但同时也是资源,更是经济资源。实施生态立县战略是我们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表现。这也就是说,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做到科学合理,一方面既不危及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又要创造一个有利于生态环境恢复的条件。只有这样,迭部作为生态屏障的作用和功能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其生物多样性和基因库场才能得以保护,特别是其作为天然碳汇基地的作用才能得以彰显。

记者:前不久,中国生态学会在腊子口召开的生态论坛上启动了“绿色长征”仪式,“绿色长征”具体到迭部县应该做那些方面的工作?

赵凌云:从森林覆盖率上讲,迭部县的森林覆盖率在采伐前为58%。“天保”工程实施后,森林覆盖率已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上,但是,其固有的涵养水源、碳汇等的能力已明显下降。且又气候变异,地质、气象等自然灾害频发,给当地的农林牧业生产带来了更加严重的损失。这也就是说林区处在了一个生态危机之中。自2007年以来,我们又经历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汶川特大地震所带来的困境。面对这样一种困难,在前不久召开的腊子口论坛上,与会的学者就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认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革命,我们要拿出当年红军攻打腊子口的那样一种精神去搞生态文明建设。

在首届腊子口生态文明论坛上,我们发出了旨在建设生态文明的“绿色长征宣言”,启动了首先提高人们对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认识的“绿色长征”启动仪式。具体到迭部县就是通过论坛形式,寻求合作、关怀、支持、理解,从而达到互利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样一个目地。生态立县是我们发展的根本。

也就是说,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也是带有前瞻性的问题。生态问题必须用时间来解决,靠实践来探索,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发展规迹。不讲实际,我们就不能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就失去了群众基础,失去了物质基础,失去了物质的形制,而没有人文精神,生态文明就失去了社会智力的支持。

记者:我们如何从迭部实际出发搞好生态文明建设?

赵凌云:生态立县战略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要将我们的经济搞上去,抓好第二次创业,努力做到包括生态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迭部素有“九山半水半份田”之称,又是一个林、农、牧相交汇的地区。森林、草场、耕地等生态资源都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组成部分。许多生态资源又是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甘肃是甘南的后花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生态资源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对资源的需求是一个无尽止的过程,并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但是,一些资源的生产过程又很是慢长,与市场需求产生巨大的反差。就森林来讲,采伐一棵树只需几分钟,但是,长成参天大树则需几十年的时间。而对生态功能的破坏则是严重的。另一方面也就是市场对其需求的萎缩,特别是在新型替代材料多的情况下,还存在着产能过剩的情况。生态危机是一种资源危机,也就是生态功能的危机。发展需要资源,发展需要速度,发展需要资金,发展需要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需要质与量,发展需要牺牲局部利益而换取大局利益等。

前不久,省上出台了两项十分重要的措施,一个是将甘南确立为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和甘肃南部白龙江生态屏障功能区。二是实施以兰州——白银为中心城市的区域发展战略。这也就是说,迭部县今后的发展在方向上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抱团发展,所谓的“抱团发展”也就是在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既要突出自已的特色,又要依靠外地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等,改变过去在经济发展上“争项目,拼资金,自成一体”的格局,自觉成为全省、全国经济链条上的一环节,以服务国内统一的大市场的需要。

如果说对天然林的开发是第一次创业的话,那么,天保工程实施以后的发展,也就是第二次创业。与前次创业所不同的是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又有着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后发的优势。努力做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立县战略的一项任务。

记者:迭部县是一个以森林生态、水生态、草原生态资源为主的县份,在生态建设上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采取哪些措施?已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

赵凌云:多年的实践证明,在生态建设上我们必须遵照“自力更生和国家生态补偿政策相结合”的原则。自力更生原则就是我们在发展上不能躺在国家身上,什么都靠补贴,而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减少国家的负担。同时,我们又要在基础设施等建设上积极依靠国家的帮助,特别是在社会事业如医疗卫生、文化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迭部人家

天然林是我县的第一大资源,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8%以上,有林地面积达400余万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尽管森林的经济效益,也就是采伐加工林木的效益全部丧失,但是,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清洁空气等的生态效益日渐凸现,而此又是看不见的。也就是说,只有发展森林旅游,才能将森林的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这也就是说,我们有着发展森林旅游的巨大的资源,也就是旅游市场。但是,多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再加上我们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上存在着偏差,认为越新越好,越大越好,越现代越时尚越好,从而做了一些不合适宜的旅游项目,而没有徒步或骑牦牛的旅游项目。但是,也应该看到,由于我们的旅游开发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又没有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就是有但是在旅游市场越来越个性化的今天,它又不适合迭部的特点。但是,多年的发展实践也证明,我们在旅游业培育上不为发展旅游而发展旅游,而是把它与经济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与文化社会事业建设结合起来搞。一方面不断加强公路交通、邮电通讯、广播电视、能源供给等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对旅游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开辟了一些“农家乐”、“牧家乐”、“林家乐”和以长征名胜为特色的旅游项目。又在旅游资源开发上采取了“国家、集体、个体、混合所有制”一起上的办法,使以森林旅游为主导的包括山水风光,民俗风情,长征胜迹在内的迭部香巴拉旅游业初具雏型,以“腊子口”为品牌的红色旅游业开始彰显活力。

但是,应该看到的是,由于“5。12”汶川大地震的波及和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给我县的旅游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在2009年,我们在兰州举办了旅游推接介会,又开辟了“兰州到九寨沟”的旅游线路,邀请国内知名的作家、诗人到迭部采风,与央视著名栏目《探索与发现》联袂,制作了《洛克与迭部》的大型记录片,全力打造“腊子口”旅游文化品牌,又举办了迭部县第三届腊子口红色旅游暨虎头山风情艺术节,使旅游业持续升温。

水生态资源是我县继森林之后的另一大资源优势。水利可转化为能源。而能源动力是一个地区发展所必需的。自上个世纪60年代初在腊子口建起第一座小型水电站到80年代中期,全县已建起了20余座小水电站。但是,由于迭部的地理位置处在兰州、定西、甘南三大电网的末端,长期以来,孤立运行,又不能与外地电网实现“余缺调济”。

在西部大开发中,县上提出了实现“初级电气化县”的目标。首先是地企联合修筑了尼傲峡水电站。又进行了产权制度的改造。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境内的小水电进行了10千伏和35千伏的联网改造。又架设了岷县到白云的110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初步实现了与大电网的余缺调济。为将水电产业培育成生态经济的支柱产业,确立了建立白龙江流域水电工业经济带的战略发展目标。以招商引资的办法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在1998年到2008年10年的时间里,共与外商签定了约40亿的水电开发合同。目前,全县已累计完成水电投资近16亿元。金融危机暴发以来,县上协调有关方面为水电企业融资近30亿元。到2011年,这些水电站将全部建成并投入发电。

记者:“农牧互补”和“一特四化”战略是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重要措施。在不断增强生态功能的基础上,也要发展生态经济。

赵凌云:在现实条件下,农林牧副业生产仍然是我们农牧村经济的基础。尽管以旅游业为主的农牧村社区服务才兴起,但是,无农不稳,也就没有了生存的基本保障。


迭部风情

在林业开发期间,以木材采伐、装卸、加工、育苗、道路护养、饮食服务等成为农牧村经济的有效补充。天保工程实施后,原来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林副业生产的消失,使农牧业经济效益不高的问题突出。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我们的农牧村经济既带来了发展进步的机遇,但也同时面临着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和矛盾。市场经济要求我们的农牧林业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生产,但是耕地面积、草原面积、产草量有限,使得我们的粮食产量,载畜量等只能保持在一个相对的数量上。人口、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生态环境等矛盾和问题凸现,呈现出了要经济效益就得牺牲生态环境的双重矛盾。“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着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林果业”,即“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也就是依照耕地面积,草场面积,果园面积,进行粮蔬种植,养畜,果品生产的办法,还有依靠科技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也就是说,在农、林、牧业生产上,我们自觉地把区域生产作为全省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在“特”字上下功夫。一是种植品种上,二是在市场空间上,三是在产品的规模上,四是在标准化和质量认证上,五是在产品的包装和转化上。在此同时,辅之以野生食用菌采集生产等林副业,使“绿色经济”在自给的基础上加入到了市场化的行列。

为解决草畜等牧业经济中的问题,提高农业生产的整体效益,我们实施了“农牧互补”战略,又实施了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的“一特四化”战略,以提高农牧业的比较经济效益和产品的市场竟争力。在“家庭牧场”的生产基础上,又建立起了一些专业的农牧产品经营公司,如苗木销售公司,蛋禽销售公司,食用菌销售公司,乳制品销售等公司,使我县的农牧业的生产、经营即是全省产业链条上的一环,又与大市场相连。但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尤其是一些粮食主产区、基地的建立,使我们的农、林、牧业产品处在了一个被“边缘化”的时代,市场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农牧民群众增收困难。没有太多的产品,又许多产品只能在本地市场销售。每增加百元产值,就要投入几百元的扶贫开发资金,还不包括民政的灾后救济资金投入,更不包括国家在农资化肥、价格上对农牧业的优惠。

农牧草地,其从本质上来讲,对水源有一定的涵养作用,还可调节气候。不仅如此,它又可生产粮食和畜牧产品,是人类必不可少的食源地,一部分产品还是工业的原料。多年来,在自然和人为的双重作用下,耕地非农化趋势严重,草场退化,不仅使农牧业的生态功能降低,更使农牧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多年来,人们只重视了农牧业的经济效益,而对其产生的生态效益视而不见,特别是对草场建设等投入不足,生态功能减弱,同时也影响了经济效益的发挥。“农牧互补”只解决了饲料、场地不足等,但是,要将其转变成效益,还必须依靠市场价格作用。也就农牧而言,生态是经济的基础,生态效益可转化为经济效益,但是,经济效益却不能直接转化为生态效益,但可间接地为生态功能的恢复服务。生态效益是市场经济无法直接解决的。
“与市场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应对灾后和金融危机的措施之一。应该看到的是,迭部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和基因库场,在特色养殖、种植上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一是在育种育苗上,二是在与周边的土地市场的结合上(畜牧业上已有事例),使全县的农牧业生产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生产绿色GDP。因此,生态立县的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将生态经济产业搞上去。只有将生态经济搞上去了生态立县才能落到实处。

记者:请就实施“生态立县”战略谈一下个人的观点。

赵凌云:在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中,我们要坚持这样几个原则,一是前面提及的“自力更生和生态补偿”原则,这一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二是“循序渐进”原则,生态问题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因此,要一步一步地加以解决。

作为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来讲,必须应该明确的是,它是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也就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区域生态经济来讲,它也才是整体生态经济的组成部分或一个方面。再之,它的资源量是有限的。

生态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而生态经济中,生态产业又是关键。生态产业分纯生态产业和经济生态产业两种形式。纯生态产业也就是涵养水源、清洁空气、防风固沙等。而经济生态产业也就是森林旅游、水电、农牧业等。这也就是说,对生态建设的投入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基础性作用,二是生产性投入。对基础而言,增强和恢复生态功能,而对生产经济来讲,则是增加了生产成本。这也就是说,每种资金都有其特定的用途,如果将生产性资金用作其它,则势必导致商品价格上的扭曲。也如果将生产性资金不用于生产性消费,而是生活性消费,势必产生货币回笼的不畅。

就目前的森林生态旅游业来讲,是一个大投入期。但是,投入产出比是惊人的。投入100元,产出不到1元。主要是公路交通、邮电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就各行各业而言,有高有低。这些投入也基本上由国家负担。

就农牧业来讲,目前绝大部分产品还是以自给为主,另一些产品投入当地和周边市场。但是,就其品种和产量上来讲,还需基地化。在同时,各种自然灾害加剧,许多灾民要靠政府民政救济来解决。其它则完全依靠外地市场。

就水电产业来讲,目前进入到了关键期,只能进而不能退。针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水电招商引资企业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与有关部门一道,将融资30余亿元,2009年已融资10亿元。为打造白龙江上游水电工业经济带服务。又结合“十二。五”规化,灾后重建,上报了一批项目,拟投资上百亿元资金,建设白龙江水电工业经济带,碳汇基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基因库场、生态屏障、旅游消费基地等。


迭部旅游节

记者:兰渝铁路支线将路过迭部,兰甘铁路也将辐射迭部,还有武都到四川的一条高速将辐射迭部,请问迭部在这方面将有何种打算?还有在40多年后,迭部有可能成为新的大熊猫保护地。

赵凌云:这些都是公路交通运输方面的措施,是从发展大局方面考虑的。这也就根本上证实了我们生态立县战略的正确,更是切实可行的。旅游地也就是两头在外,一方面是当地人口最少,另一方面是旅游人口又最大。

(藏人文化网 迭部特约记者 薛恭 采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