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编导向阳花 摄影:王舒

  翻山越岭,霜华满鬓,一位藏族老阿妈亦步亦趋地匍匐在她朝圣之路上,却在即将抵达目的地时倒下了,度母现身,将她引领上了轮回之道,老阿妈的虔诚祈祷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这是向阳花在《藏谜》中扮演的藏族老阿妈的故事,时至今日,说起西藏歌舞,她仍不住回忆起《藏谜》中那一幕幕动人心弦的场景,“西藏的歌舞就是那么感人至深,直至心灵深处”。午后的暖阳洒在她的眸间,向阳花娓娓谈起她心中那个关于西藏民族歌舞的情结。

  顺其自然的传承

  西藏是歌舞的海洋,能走便能舞,能说便能唱。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在生活劳动中通过肢体语言和清澈嘹亮的歌声表达情感,传情达意,与自然交流。这种方式直接而纯粹,不带任何矫揉造作,历经千年的传承和发展,便形成了现在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西藏歌舞。

  生长于藏北草原的向阳花,从小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不必深入牧区,那里的每个生活细节都早已烙刻在她的心里。“我是在藏北草原帐篷里长大的,奶奶不管是放牛还是挤奶时都背着我,所以草原是我生活的舞台,挤奶的声音和奶奶哼唱的古老牧歌给了我音乐的启蒙,黑色的牛毛帐篷是我的生命,这一切也成了我施展艺术才华的舞台。”

  西藏古老的歌舞是以最自然的形式传承下来的,孩子们在民间娱乐活动中学习并掌握了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歌舞,并一代代延续下来。辽阔神奇的藏北草原给予了向阳花无限灵感,于是,当她将流淌在心灵深处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倾情释放到舞台之上时,便化为摄人心魄的感动。

向阳花编导的热巴舞表演

向阳花编导的热巴舞表演

  向阳花的代表作之一《热萨玛》已确定参加2011年文化部举办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这部讲述热巴舞传承发展的舞蹈中,她与来自藏东康区的小泽吉将不同地区的热巴元素融合、再创造,通过藏族老阿妈教给女孩们热巴舞的故事展现西藏传统歌舞传承的经过。

  “热巴的灵魂在鼓。世界各地的歌舞里有很多鼓的形式,但都是以相对固定的姿势在敲打而已,西藏的鼓不同,敲鼓的时候全身都在舞动,鼓完全和人融为一体,这正是热巴舞中最精彩的地方。

  《热萨玛》中,你会发现,连演员服装、配饰上都是鼓的符号,而非传统的银饰,以此放大舞蹈中展现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另外,演员也都是来自农牧区的青年,他们的生命中已经带有农牧区人民生活的味道和精神了,只有他们才能够最原汁原味地将属于民间百姓的情感展现出来。而这些正是我要表达的原生态的西藏。”谈到即将登陆春晚的《热萨玛》,向阳花无比开心。

        独具匠心的发展

  作为编舞,向阳花关注的不仅仅是继承传统民族歌舞,同时还有如何将这些珍贵的遗产发扬光大。“祖辈流传下来的这些歌舞已经成为经典,如何在经典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并且让更多的人了解在世界屋脊之上,有这样可爱的民族和他们深厚且多彩的艺术是我认为现在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西藏歌舞未来的发展,向阳花也在不断探索当中。

  “舞蹈是生活的直接体现,传统舞蹈不创新就会落后于生活,这就需要舞蹈编导们去创新,去完善。传统古老的舞蹈有其独具魅力的特点和特色,但这种特点和特色应该传承并发扬光大,不应该一成不变。新时代的生活元素应该融入其中,真实地反映时代生活,这才是西藏舞蹈经久不衰的秘诀。”在向阳花的作品中,现实生活是她创作的基础和根源。

  细致入微的观察,长期的生活经验,加上自身的艺术修为,缺一不可,在发展创新传统歌舞的路上,向阳花通过自己对西藏歌舞的感悟,创作出一部又一部脍炙人口的作品。

  向阳花的另一个代表作《霍姆斯斯》的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她的奶奶。在牧区,人们把各式金银珠宝做成的首饰、腰刀等挂在身上。当听到叮叮当当的声响,没见到人,向阳花的奶奶就能从声音的不同判断出谁家的女儿来了。多年后的今天,在她从事舞蹈创作时,想起她的奶奶,也想起了当年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霍姆斯斯》。“只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让所有人看懂并喜欢。”向阳花微笑着说到,眼中仿佛看到了当年藏北草原的炊烟般流露出无限留恋。

  与杨丽萍在《藏谜》中的合作让向阳花的视野又开阔了许多,对于将本民族的文化推广出去,她有了新的收获和想法。“民族的东西要让人知道,必须要走出去,任何民族都有相互交流,全世界都在交流,只有不同的民族文化遇在一起,才能碰撞出火花,产生新的艺术形式或创新。杨老师是个和国际接轨,非常开明的舞蹈艺术家,和她在一起,会碰撞出很多新的想法,使艺术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然而说到自己的故乡,藏北草原,向阳花眼中点点泪光。故乡的草原,神山,一直在她心中不曾淡去,却又常年远离自己挚爱的故乡,“我想回到神山,围绕着她周围奔跑,我想回到草原,那是可以将生命与之依赖的母亲。这几次回那曲,我只是远远的看着神山就已经泪流满面了,我离不开草原,但我要把藏北的东西带出去,把西藏的东西带出去,让不了解这里的人看到这里可爱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