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1,甘孜州文化局,格萨尔文化资源领导小组办公室。

在正式采访尹向东之前,记者曾与他有过几次交往。交往中,他留给记者的印象是话不多,但很关心朋友。加之他的办公室在一个让人不容易发现的地方,而且办公室里还经常拉着窗帘,因此记者曾给他开玩笑说,他像一只鼹鼠。

正是这只“鼹鼠”,他在不为人们注意的地方,默默地思考,默默地写作,默默地耕耘,努力地寻找着属于他自己的方式表达他自己的思想。

当从朋友转化成记者时,方才发现向东的背后竟有着如此崎岖的道路。

他是一个学习上比较笨的孩子,连续考了几次高中都没有考上。因此初中毕业后,他就在家里待业,摆了一个台球摊,维持自己的生活。87年的时候,遇到农行招聘工作人员,他终于拥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那时,他18岁。此后他就在农行里辗转,从临时工到正式工,从农行南郊办事处到县支行,从出纳到秘书。在县支行做秘书的时候,他感觉到所做的工作和自己的理想有一定的差距。于是,在2003年的时候,他做了人生中的一次重大的选择,他放弃了已经做熟练了的银行工作,进入文化系统,负责格萨尔文化资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

这个学习上笨笨的孩子对文学却有一种难舍难分的感觉。他几次人生的转折都和文学有关。他说对文学的感觉可能是出于血缘遗传的原因。他的爷爷是四川大学中文系的学生。而他的父亲虽然是砖瓦厂的一名工人,他却自费订了很多杂志。在文学匮乏的年代,父亲就看医书,只要能让他看到书,他就感到高兴。后来,文学杂志多起来,父亲爱订的书就是《名作欣赏》等。父亲的言传身教,是向东最早的文学启蒙老师。

在待业期间,他喜欢和几个爱好文学的朋友在一起玩,听他们谈论诗歌。那时,他们最爱去的地方是康定师范学校。在那里,听那些老师讲解文学是他最快乐的事情。有一次,他和一个朋友到一个老师家里玩,面对那个老师琳琅满目的藏书,他羡慕得没法。到了半夜,他还激动得睡不着觉,最后爬起来,和朋友一起“偷”了那个老师家里一本87年的《中篇小说选》。

那时,这个“偷”书的少年没有想到自己的文字也可以变成铅字,也可以发表,也可以供人阅读。相信那个老师,今天也可以原谅他当初的行为。

“泥泞沙石中可以找到黄金,辛勤汗水里可以找到幸福”,在文学上的不懈努力终于在他第23个生日的时候开出了艳丽的花朵。他的诗歌、小说屡屡在《甘孜报》、《贡嘎山》、《四川日报》等报刊、杂志上出现。到目前为止,他发表的文字总共大概有四五十万字。

当他放弃银行的工作时,他的家人包括他崇尚文学的父亲都对他的行为无法理解,他们不敢相信这个学习成绩一塌糊涂的孩子也能写出作品来。当他的文章发表后,他的家人的高兴是可以想象的。他说,刚开始他的作品发表了,大家都要传着看,后来发表多了,他们传看的热情就不是很高了,父亲给他的评语就是三个字“还可以”。但是,家人对他的支持,仍然是他创造的动力之一。

对自己的作品,他的看法是:写出来是最重要的,只要踏踏实实地写,一篇一篇地写就可以了。随着写作的越来越进入,越来越熟练,写作已经成为了他生命的一部分。

这些年他的作品,一部分是反映都市生活的,另一部分就是反映藏族的时空观、宗教观等。他认为自己创作的源泉是康巴这片土地。对康巴、对康定的感情,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个康定人,他在沉思后告诉记者,康巴这片土地给了作家们丰富的营养,和取之不尽的资源。这里的体裁是独立的,这里的文学是独立的。但是,现在康巴文学缺的是在纸上形成一个艺术的世界,形成一个让大家都了解的艺术世界。现在,通过文学作品还没有让人们领略到康巴的独特内涵,还无法向别人提供深刻关心的艺术文本。而他自己,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做到自由地用自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无法通过他的笔向世人展示康巴文化深厚的底蕴。他希望,人们在看他的作品的时候,不知道尹向东是什么样的人就能够了解康巴。那时,他的作品也许就成功了。

现在,他仍然过着和许许多多上班族一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让他对生活的体验少了一些。但是,他又这样认为,自己就是康定人的一员,自己的生活也就是康定人生活的一个缩影,因此从自己的身上就可以看到康定人,有时写作的时候他就把自己作为原型。他比较遗憾的是,到现在他还没有写过一本反映康定的书。每个人对生活的体验方式不同,他对生活的体验方式就是把生活写成小说。现在,小说是他主要的文字表达方式。

崇尚文学的父亲已经68岁了,妻子在县政府地方志办工作,全家人都很支持他的工作。每天下班后,他就在家里看书,写作。而年幼的儿子也许是受他的影响,也喜欢看书。他笑着讲述了一件往事,他的儿子在三岁的时候,曾经用笔在纸上划得满满的,然后自豪地跑去告诉他,那是他自己写的小说。对孩子,他不刻意地要求。让孩子自由地成长,不贪婪,不媚俗,是他的教育观点。

虽然,每天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可是他文学创造的动力,已经不是对文学简单的崇尚,而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一种信仰,就如同朝圣一样。虽然康巴文化中含有顺天应地的成分,尤其康定是一个休闲的城市。而且康定的休闲和内地人物质上的休闲不同,康定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休闲。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人很容易懒惰。但是,年方36岁的他,将默默地在“朝圣”的路上一步一叩头……

(藏人文化网特约编辑王朝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