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医药学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体系不可或缺的成员。藏医药学是藏族先辈们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治愈疾病的有效性、施治药物的独特性是藏医药学得以传承下来和继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随着人们对民族医学青睐度的增强和对天然绿色药物的需求渐增,藏医学和藏药学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以西藏自治区藏医院和西藏自治区藏药厂为例:2000年年门诊人次为130744人,而2006年年门诊人次为219144人;2000年年生产藏成药24.6吨,2006年年产量为83.75吨;如此巨大的反差,说明了藏医药真的走出了青藏高原,面向了全国,乃至全世界。 但是,在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背后,有限的藏药材资源,以同样惊人的速度被消耗,以至于目前藏药材资源的稀缺,演化为阻碍藏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瓶颈”。

  2002年10月,国家科技部颁布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2002年至2010年)》,要求“在充分利用资源的同时,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要注意对濒危和紧缺中药材资源的修复和再生,防止流失、退化和灭绝,保障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纲要》的要求,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从2003年开始,以可持续发展战略眼光,制定了一系列濒危藏药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对策,为藏医药产业保持当前良好的发展势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藏药资源与全国其他任何地方的药用动植物资源相比,更容易出现濒危状况。

  第一,青高原上的药用植物生长依赖于特殊的气候类型,存在极大的脆弱性。全球性气候变化,特别是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对高原药用植物资源具有相当大的破坏作用。一些地方,由于生态恶化,使高原药用植物本身失去了正常生存和依托的环境,并影响了药用植物资源的正常再生, 造成了资源下降和枯竭。

  第二,药用植物资源的需求量剧增,也是藏药材资源趋于濒危重要因素。如大叶秦艽,本来是西藏的优势药材资源,储量丰富,分布广泛,但随着国内外药用需求量的增大,过度采集导致了其野生资源的急剧下降,价格大幅上升,而价格上升更进一步刺激了掠夺性开采,导致野生资源更趋日益稀少,处于濒危的状态。同样的例子存在于近年来药用开发较大的红景天、桃儿七、喜玛拉雅子茉莉、川西獐牙菜、花锚等植物种类中。

  第三,对藏药药用植物濒危状况的研究与了解不够,保护措施乏力,也是藏药材资源不断出现濒危状况的诱因。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我国在药用植物的保护方面虽已开展了一些工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很明显。藏药药用植物均产于特定地区,其栖息地由于严酷的自然条件,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如果继续只重开发而不加以保护, 不久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鉴于国内从生态学角度已查明濒危原因和过程的藏药药用植物种类极少,要从理论上提出一些普遍适用性的对策与方法的素材还很不足。

  针对这些因素,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从2003年开始,以科研项目的形式,采取了建立濒危藏药材种植栽培保护基地、设立人工驯化研究项目、建立圈地保护、迁地保护基地等具体的措施,在减轻野生藏药材资源的压力,保障药材质量相对一致 ,供应数量可以逐年加大和保证需求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目前,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在全区总共扶持建立了10个具备较高科学含量的濒危藏药材基地,包括有濒危藏药材栽培基地,濒危藏药材种源保护基地和濒危藏药材圈地、迁地保护基地。其中7个基地已经通过专家评审。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山南桑日县白堆乡里龙濒危藏药材种植栽培基地,占地面积100亩,成功栽培并建立有濒危藏药材桃儿七的种植栽培基地,该基地于2007年7月份通过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西藏自治区财政厅等部门的联合实地审查;西藏达孜县蔡公堂西藏自治区科技厅濒危藏药材种植栽培基地,占地面积120亩,栽培有藏木香等十多个濒危藏药品种。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虽然所栽培的品种有限,但为今后更多的濒危藏药材品种的种植栽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濒危藏药材的种植栽培研究,继续列为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重点扶持的科技领域,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实现濒危藏药材资源储量的稳步回升和持续供应。

  第一,加大原产地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对其生长环境有严格要求,加之药用植物强调“地道”,因此,继续在西藏的一些地区建立保护珍稀濒危藏药药用植物为目的的保护区,以扩大现有野生种群数量。

  第二、加大基础与应用研究方敏的科技力度。一个物种濒临灭绝的原因除外界因素外,同时也存在诸如开花结实率低、种子生理成熟欠佳、萌发率低、生长缓慢等诸多内在因素。如果能系统、全面地对其致危内因进行研究,找出症结所在,无疑会对资源保护和栽培利用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加强珍稀濒危藏药药用植物的基础研究。根据西藏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现状,从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开花结实习性、种子萌发生理等方面,从群体、个体、细胞乃至分子水平进行研究,探讨致濒机制;进行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野生变家植,特别是规范化种植(GAP)技术研究,满足市场需求,缓解市场压力;加强药效成份、基础药理、毒理等研究,寻找新用途,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

  第四、加强珍稀濒危藏药药用植物的综合开发利用研究。许多药用植物除药用价值外,还具有观赏、绿化、水土保持等多种功能,因此加强其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对保护资源、扩大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