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解放军在这里收留了我,我当然选择回到家乡,建设这里……”近期,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原创话剧《老西藏》初排工作正在该团排练场展开,梳理台词、寻找舞台位置、酝酿表演情绪,导演和演员们各司其职。该剧是文化和旅游部“订单式”援藏计划的重点创作项目,得到了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的高度重视,由来自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导演吴旭执导,他执导的话剧《八廓街北院》修改提升版,深受观众喜爱。

  三代人情牵西藏 生动演绎“老西藏”故事

  《老西藏》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相信这是广大观众最好奇的问题。

  西藏自治区话剧团副团长,也是该剧男主角的普布次仁介绍,该剧讲述了男主角一家三代在西藏这片热土上生活、工作、奉献的生动故事,表现了一位“老西藏”在暮年时对西藏故土的深深眷恋。故事分别从母子情、兄弟情和父女情三种角度生动阐释了什么是“老西藏精神”。

  接地气的剧本,离不开编剧的努力。记者了解到,自该剧2020年底立项至今,剧本已经修改了八稿。时至今日,演员们在初排时,仍然在不断打磨台词等。该剧剧本由自治区话剧团的尼玛顿珠和吴旭共同创作,他们通过走访、查阅大量资料,最终完成剧本。剧本完成后,导演吴旭依然沉浸在“老西藏”的故事里,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结合本土文化意向 “老西藏”品质更具体

  从舞台艺术本身出发,吴旭希望这部剧作能更好地与本土文化相结合。他在采风过程中得知,在当地老百姓心中,黑颈鹤是“高原神鸟”,往往代表着“吉祥、忠贞、圣洁、团结”等美好寓意。“我当时想,这不正是我要表达的精神吗?我可不可以把它当成一种文化符号呢?”经过与尼玛顿珠等专业同仁的商量,最终,黑颈鹤成为一种本土文化意向出现在该剧中,象征着“老西藏”的品质。

  该剧总共分为序言、第一幕、第二幕、第三幕、第四幕及尾声等六个部分,演出时长预计为2小时左右(具体以实际演出为准)。从表演形式来看,除了传统话剧的舞台展现部分外,还创新地加入了展现西藏特色的歌舞,带给观众更好的视听享受。

  该剧先后出场20余位角色,均由西藏自治区话剧团演员担纲出演,演员年龄横跨老中青三个阶段。作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献礼剧目,《老西藏》预计于两个月后与广大观众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