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酥油》封面
安徽人江觉迟为从事孤儿救助与教育工作,前往西藏5年。她住进牧民帐篷,淋雨入眠。她将赴藏历程写成《酥油》,挤进金石堂网络书店畅销排行榜前10名。
中国汉族女子江觉迟因受喇嘛感召,在2005年前往西藏从事孤儿救助与教育工作。她将此经历写成的文学新书《酥油》,被誉为中国版的《三杯茶》。
江觉迟在《酥油》序回忆初次住进牧民帐篷时:睡在牛毛织搭建的帐篷内,加上不适应缺氧气候,江觉迟睡不舒适。雨天要撑伞睡,还得防牧羊犬因对陌生人不熟悉,可能冲进来咬她。
起初她曾打过退堂鼓准备拎著背包离开,但牧民们全站在帐篷外对她唱歌;几年后她因严重胃炎、贫血彻底病倒,必须离开高原才能活下去。之后往返草原和平地,下山也是为了治病。
江觉迟深入藏区前后约5年,期间历经丧父之痛,将赴藏经历写成书,也是一了父亲遗愿。《酥油》在中国已掀起广大阅读潮,她为爱赴藏区奉献的故事,与《三杯茶》作者葛瑞格·摩顿森 (Greg Mortenson)前往巴基斯坦盖学校的背景相似,因而此书更被誉为中国版的《三杯茶》。
江觉迟书中写道,“一次涉入人生、人性、仁爱的写作,一次描述人间疾苦、贫困、大痛的写作,会让你更深刻地思索生命的真实意义:人最终需要什么?人最稳定的幸福是什么?这种思索,会提升你的思想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