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区域内的历史文化极为悠久。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文化交融,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多元化的文化现象;在长期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中,沉积着许多现在还活着的历史遗留。吻礼习俗只是其中之一。

      一般认为现在仍遗存吻礼习俗的四川阿坝黑水县小黑水地区、若尔盖求吉乡及松潘的热务沟,尽管在现代民族分支中有一定的区别,但古代的历史文化有类似之处,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吻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传历史久远,作为一种活的“历史遗留”,它既是族群社会生活的精神纽带,也体现出它历史文化的多元包容。

       族群内的礼仪文化

       四川阿坝地区悠久的历史和奇特的文化现象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眼球,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支奇葩,它独特的文化生活习俗时有可见。此前在阿坝地区人们已发现有三个地方比较完好的保留着吻礼的传统礼仪:黑水县小黑水地区、若尔盖求吉乡和松潘县热务沟。

       阿坝吻礼作为一种表达问候或情感的传统习俗,通常在长辈和晚辈以及妇女之间进行,人们用吻礼的方式表达对离别的思念以及对亲朋回乡的欢迎,此外,在婚丧嫁娶等特殊时段,人们也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黑水吻礼:黑水藏族迎来送往,以礼待人,表现形式丰富多彩。吻礼主要流行于小黑水(黑水县扎窝乡、知木林乡、晴朗乡等),在这些地方的寨头村尾时常会看见吻礼的场面,作为一种真情的流露及表达情感的方式。当老人疼爱孩子无法言表时,会送上深情的一吻;当孩子对父母表达他们的感恩时,也会有吻礼的举动;远方的游子还乡表达阔别的思念,也会对亲人送上释怀的一吻。

       在黑水知木林乡的维多村,记者曾对这里的吻礼习俗进行过采访报道:当时身着盛装的黑水藏族表演原生态的民族歌舞“卡斯达温”时,主人家拿出家里的青稞酒招待客人,村民们接过酒一饮而尽以后,十分自然地与男女主人碰唇行吻礼。目前黑水县只有这一个地方才是这样的风俗,亲戚朋友见面时会嘴唇相对轻吻以示友好。行吻礼之前双方则会用手从左到右在嘴唇周围摸一下,以示尊重。村上的老人家告诉记者,他们从小就有这样的礼仪,吻礼的历史风俗沿袭至今至少也有好几百年了,尽管现在吻礼不像以前那么盛行,除了年纪大一点的村民还有这样的习惯,年轻人对这个礼仪要淡得多。

       若尔盖吻礼:在今年农历五月初五若尔盖县求吉乡龙哇寨的“度炯节”上,记者也见证了这里传统的吻礼习俗。在马尔康工作的阿波久当天赶回寨子参加“度炯节”,他妈妈和大姨用传统的吻礼欢迎他,阿波久说他每次回家他都会用吻礼同父母、长辈进行问候,离别时还会用同样的方式与他们道别。

       若尔盖藏族的吻礼通常在长辈和晚辈以及妇女之间进行。当地村民会用吻礼的方式表达对离别的思念以及对亲朋好友回乡的欢迎。除此之外,在婚丧嫁娶等特殊时段,他们都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求吉乡一带的吻礼习俗同汉族礼仪中的握手或拥抱一样,都是一种礼仪方式,不同的是当地的吻礼通常在亲属或熟识的村民间进行,表达一种相互关心和尊重之意。

       在松潘县热务沟一带也仍保存着吻礼的传统。当地人介绍说,这里吻礼的历史可追朔到1800年前,相传是由古象雄遗部遗存下这一礼仪。以前亲人离开故乡一走就是几年甚至几十年,所以走之前为表达离别之情时人们会行吻礼。据介绍,热务沟红土乡的吻礼主要表现在亲人之间离别和相见,以及出嫁时女方亲人为表示不舍为新娘致以亲吻。

       多元文化的历史见证

       学者们一般认为现在仍遗存吻礼习俗的四川黑水县小黑水地区、若尔盖求吉乡及松潘的热务沟,虽然地理界限分隔,但古代的历史文化则可能一脉相承,文化体系上有类似之处,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习俗禁忌,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的共同性。吻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承传历史相当久远,体现出这些地方历史文化的多元包容。

       除了多元化的文化交融,四川阿坝地区尚存的吻礼习俗也是古代原始集体粗耕文化生活的一种留存。以群体为主导的社会生活是这里的特征。严峻的自然环境,艰难的粗放农耕以及历史上残酷的民族争斗,让人们为了生存而结成以血缘、亲缘及族缘为基础的地缘组织,在过去长期的领主制经济下采取集群化的互耕方式,因此形成并根深蒂固的群体意识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群体文化中亲情是又一重要的社会生活凝聚力和粘合剂。吻礼则是这当中一种自然的表现。

       这个古风尚存的群体意识主导的社会,所有的农事、神事、婚事、丧事、战事、节日、饮酒、杀猪、建房、交友、生育、命名、休闲、娱乐等等,无一不是群体参与,无一不按祖传的风俗礼仪行事。在黑水县知木林乡二木林村每年都有三、四次的较大型的群体聚会,既有庆丰收敬山神,又有群体野餐、互相敬食敬酒祝福,还有游行、赛马,也有暗中进行的交友求偶和贯穿始终的群歌群舞。它们都是孕育这种独特社交礼仪的良好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