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那曲,必然提到羌塘草原,而西藏班戈县正位于大草原的腹心地带。别的地方有的,班戈县不可能拿出来;班戈县具备的,恰恰是其他地方不存在的。这就是文化的比较优势。

       概括而言,西藏班戈县的文化比较优势就是人与自然。独特的地形地貌,高寒缺氧的气候,世代传承的游牧文化,使这里的一切成为特色。举个简单的例子,藏北舞蹈中用袖子掩口的动作众所周知,这个创作灵感来自羌塘牧女因寒冷有意无意地用袖子捂嘴来取暖。在班戈县,这个动作见怪不怪,如果林芝姑娘也用袖子掩口就不真实,闽粤一带的人们更不可能有此动作。此动作升华为舞蹈,观众一看便知是描绘羌塘姑娘的。

       舞蹈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其他方面也可以深挖,如服饰、饮食、民间故事和谚语等内容都很丰富。同是藏族,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同说藏语,它属于安多语系……诸如此类,都有丰富的内涵。即使无人区,也大有文章可做。不适宜居住的地方,不等于没有文化,而这种原生态文化恰是一种资源,当然这种资源必须在保护中使用。

       用战略眼光看,西藏班戈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都是文化品牌。与商品不同,这些文化品牌可以体验但易地则无,可以传承但不能仿制。实事求是地说,辽阔的班戈县发展的抓手有限,但文化产业大有做头,一是发展空间大,二不污染环境。所以说,班戈县强力推进文化品牌战略是明智之举。

       如果说深度取决于内涵的挖掘,广度则取决于人为。

       文化中的一枝独秀可能产生一定效应,但要迎来发展的春天,必须万木皆绿,即建立庞大的文化体系。这个立体式的体系包罗不同的文化类型、传承人和与之有关的传说,还有一些具象化的东西,如传说是格萨尔王留下的遗迹等。这些需要当代人来做。同时,要淡化宗教文化中的消极成分,与时俱进地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从区域布局看,西藏班戈县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还要积极参与地区乃至全区的文化活动。由于交通、气候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大批量地请进来尚有难度,但带着打造出的精品力作走出去还是有机会的。每年在地区举办的艺术节、在拉萨举办的藏历新年晚会等,羌塘文化都是不可或缺的内容,班戈县要善于最大限度地推出品牌文化,为未来发展赢得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