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甘南拉卜楞文化传承创新博览园精品唐卡专家鉴赏点评会在甘肃夏河举行。

    点评会参会的专家,有来自西藏的国内唐卡艺术泰斗式绘画大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西藏大学教授丹巴饶丹大师;来自青海的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绘制世界上第一个藏族文化历史长卷的总策划师、工艺美术大师宗者拉杰大师;来自四川的古拉画派传承人特果大师;来自甘肃的国家级唐卡艺术传承人希热布大师及甘肃、青海的省级绘画大师贡去乎加措、索朗甲木措、罗得、头灯尼郎玛等。

       会议由甘肃省佛学院才让当知教授主持,在致辞和来宾介绍后,博览园项目总策划人贡保南杰对博览园绘画大师绘制的精品唐卡的原料购置、绘画过程、完成情况、工作进度、参加2016年敦煌国际文博会事宜等进行了详尽的汇报陈述,并恳请各位大师对已经完成的作品进行点评,以便今后工作取得更加完满的效果。

近期绘制的唐卡作品

       随后各位大师对已完成的作品进行了客观的点评并提出了诸多要求。丹巴饶丹大师对目前已经完成的作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尤其对佛像之外,人物、山水、环境、动物等神态绘制的彬彬入神给予褒奖,同时从理论层面讲述了唐卡艺术要害所在。宗者拉杰大师说,从今年3月份此项工作启动到现在,仅仅5个月,已经完成了近40幅作品,并且现在又召开点评会,足以说明博览园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和对项目的负责程度。现有的作品已经达到精品唐卡的要求,其中银唐卡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是博览园的一大创举,应该传扬广学,以及对《拉卜楞佛教文化历史彩绘大观》从颜料配对、画派选择、团队组成、装裱装饰等方面谈了他丰富的经验。特果和希热布大师充分肯定了作品的完美程度,各自对《拉卜楞佛教文化历史彩绘大观》表述了各自的经验,要求《彩绘大观》达到全藏区唐卡艺术的典范,力求绘画成精品中的精品,成为时代和历史的完美杰作,将来走向世界,让世人感受藏族唐卡艺术的无穷魅力和甘南拉卜楞文化的博大精深。

银唐卡为全国首发

       拉卜楞文化历史即以拉卜楞寺藏传佛教为文化核心,以遍及甘、青、川、内蒙、东北三省等108座属寺为脉络,以藏学和佛学发展为基础的文化历史。拉卜楞寺不仅是安多地区宗教信仰的中心,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菁华所在,还是一座庞大的艺术博物馆,更是传习民族文化的高等学府,它保留了全国最好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从清代起,历代史学家、藏学家、社会学家们就给予了拉卜楞寺极高的赞誉,从“第二西藏”、到“东方梵蒂冈”到“藏族现代化的跳板”,再到当下的“世界藏学府,中国拉卜楞”。300年的融会贯通与不懈创造,赋予了藏传佛教鲜明的文化特色,成就了拉卜楞寺的举世辉煌,拉卜楞成为了连接安多藏区、辐射蒙康大地、沟通中原宗教的文化枢纽,成为了继西藏拉萨之后的又一个藏文化中心。人们深知,拉卜楞早已走出了一座寺院或一个城镇,走出了其狭隘的地域性,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历代宗教大师影响所及之范围。拉卜楞文化历史是甘南文化旅游发展的核心,其具有国际竞争力,必将成为甘南文化旅游大发展、大繁荣最强的助推器。挖掘、保护、传承、创新拉卜楞文化是时代给予的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必然发展的结果。

       据悉,甘南拉卜楞文化传承创新博览园项目于2016年3月16日在甘肃夏河县顺利启动,来自五省藏区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学者专家、州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约80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甘南拉卜楞文化传承创新博览园项目介绍

       甘南拉卜楞文化传承创新博览园实施项目内容: (一)《拉卜楞寺佛教文化历史彩绘大观》;(二)《甘南拉卜楞文化历史名人诗词藏文书法长卷》;(三)《甘南拉卜楞地区游牧农耕民俗生活器具》;(四)《甘南拉卜楞服饰文化》;(五)《甘南拉卜楞文化传承创新展览馆》;(六)《甘南拉卜楞文化历史主题酒店》。

       项目细述:

       (一)《拉卜楞寺佛教文化历史彩绘大观》。拉卜楞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古籍保护中心、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国内外著名的文化旅游景观,被誉为“世界藏学府 中国拉卜楞”。 以唐卡的形式绘制《拉卜楞寺佛教文化历史彩绘大观》是推动甘南文化和藏族文化大发展的大势所趋,是加快甘南文化旅游大繁荣的迫切需要。立即着手实施彩绘工程,让甘南文化支柱和“龙头”旅游景区拉卜楞寺和拉卜楞文化“走出去”,在全国展览、在世界巡展,是文化旅游最直观、最实际、轰动性的宣传营销举措,是其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方面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夏河县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将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主题由第一世至第六世嘉木样大师一脉贯穿,分别展示拉卜楞寺恢弘的全景图;拉卜楞寺及其108座属寺脉络图;拉卜楞寺正月大法会(瞻佛节、法舞、酥油灯节等)宏大场景;拉卜楞寺二月、七月、九月大法会场景;拉卜楞寺春、秋辩经场景;僧人报考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过程场景;历代高僧大德的丰功伟绩、奇书杰作;300年间的宏大建筑与起源发展;重大历史事件的表述与传说;弘扬传法的场景再现等,绘制成品为一部纯文化的唐卡长卷。预期总数量为150幅唐卡,每幅图景高1.1米,宽0.75米,原料全部采用传统原始矿料。作品完成后,犹如敦煌壁画,世人所仰慕。

       (二)《拉卜楞文化历史名人诗词藏文书法长卷》。藏民族现用文字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发展中诞生了170多种不同书法,是世界文化和中华文明中璀璨的文化明珠。邀请国内著名书法大师在200米藏纸长卷上以100种书法题写甘南本土著名高僧大德、学者专家、历史名人等的诗词、格言、佛语等,其内容和书法艺术以汉、英文翻译和解释点注,以备游客领略其博大文化。该作品将创造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三)《甘南拉卜楞地区游牧农耕民俗生活器具》。以西藏出土的文物断定,藏族历史已经5000有多年的历史,游牧文化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高原性和特殊性,同时在第三极传习的农耕文化也具特色浓厚和差异巨大的文化特征。在历史的长河中夏地区和甘南藏区地区创造了无数个民俗生活器具,在现代文明和信息社会的冲击下,民俗用品逐步离开历史的舞台,抢救、整理、摆设、介绍、制作藏民族游牧和农耕民族器具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观赏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四)《甘南拉卜楞服饰文化》。藏民族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差异巨大,藏民族服饰种类据不完全统计达600多种,是世界民族中服饰种类最多的民族。据甘南州志统计,甘南具有86种服饰,在藏区藏族服饰种类最多、差异性最大的州区。搜集整理甘南服饰文化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服饰文化已经成为一项濒危文化,如10年前,拉卜楞寺法会期间,一眼就能辨认甘加服饰、科才服饰、桑科服饰,可现今几乎全部成为拉卜楞镇服饰了,抢救工作非常紧迫。

       (五)《甘南拉卜楞文化传承创新展览馆》。建设一座集《彩绘大观》、《书法艺术》、《民俗生活器具》、《服饰文化》全面展示的综合展览馆。在旅游旺季向游人全面展示甘南拉卜楞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旅游淡季,走出甘南,走向世界展现甘南拉卜楞文化的文明历史。

       (六)《甘南拉卜楞文化历史主题酒店》。修建一座藏式庭院型,具有甘南拉卜楞文化历史装点的文化主题酒店,让海内外游客在以甘南本土民俗生活器具、美丽风景图片、多彩唐卡艺术、藏文奇绝书法、高贵藏服饰品、甘南各类丛书装点的文化酒店领略甘南的宁静、美丽与博大。

       《甘南拉卜楞文化传承创新博览园》是展现甘南本土优秀文化、宗教、历史、人物、民俗、艺术等辉煌成就的大型文化项目,使其具有四个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价值:《彩绘大观》是一个创造和创意性作品,不是一部绘制画佛的唐卡,而是拉卜楞寺三百年来发展壮大的过程,以及其蕴藏的文化成就、超大的建筑规模、多元的宗教活动等淋漓尽致地将第一次向世人以唐卡画的形式展现。世界上只有一个拉卜楞寺、世界上讲述拉卜楞寺故事的《彩绘大观》也只有一个,矿物原料的绘制使其可以保存千年,它的收藏价值、欣赏价值、文化价值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展现的《书法艺术》、《民俗器具》、《服饰文化》在夏河历史上尚属第一次进行全面地进行展示,文化价值难以估量。

       旅游价值:从旅游营销的角度而言,《彩绘大观》的绘制,使本来不可以移动的拉卜楞寺,就可以移动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展览宣传其宏伟的外观和深邃的内明,改变以往只是以风景图片展示宣传的手法。通过《彩绘大观》远在海外的友人,可以熟知中国甘肃省甘南州有一座世界上最大的藏学院和佛学院,寺院一年所有活动和300年来的历史发展过程,可以极大地宣传和提升甘南王牌旅游景区拉卜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彩绘大观+书法艺术+民俗器具+甘南服饰+摄影作品+歌舞晚会=合体包装在海内外宣传营销夏河旅游目的地,将创造旅游营销方面的突破性跨越。

        社会价值:园区的建设极大地宣传本土文化,促进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解决100多人的就业难的问题。是充分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文化政策的一项重大工程。对维护稳定等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经济价值:园区将成为甘南和甘肃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典范这一,对外进行旅游宣传,对内进行长期展示,与此同时,辅助项目的推动也将产生积极的效应,对本地文化旅游经济发展将起到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