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戏被誉为“藏族文化活化石”,是以歌舞形式表现文学内容的综合艺术。为保护和传承昌都流传200余年的藏戏,西藏昌都市采取六项措施有效开展保护工作。

       更新发展理念,促进昌都藏戏科学发展。昌都市在弘扬与传承藏戏文化中,努力创造与藏戏相适应的环境,根据各个藏戏流派制定相应的保护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藏戏文化保护系统。通过政府支持和各方努力参与,加上相关专业人士努力,使藏戏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不断创新,丰富藏戏曲目。藏戏传统曲目大多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艺术表现繁杂、呆板,昌都市对类乌齐藏戏《领卓舞》、《格萨尔王》,岗托藏戏《诺桑法王》、《甲羌》,香堆藏戏《卓娃桑姆》、《晋美更登》等进行了创新,去粗取精,凸显人物,吸收时代元素,使古老的藏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光彩。在此过程中不但注意对本地藏戏的创新,更注重保持它的原生态,不脱离昌都藏戏文化本质。

       建立档案和名录,保护藏戏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对藏戏进行抢救性保护的基础上,昌都市非遗办开展昌都藏戏的全面调查,建立档案和名录。目前,昌都市共建档五个藏戏队名录,即:左贡县左贡寺果堆藏戏队、江达县岗托藏戏队、强巴林寺藏戏队、边坝县江措林寺藏戏队、察雅县香堆藏戏队。

       坚持兼容开放的心态,让昌都藏戏在取长补短中升华。合理分析昌都藏戏的要素,让昌都藏戏在保持其固有属性的前提下,兼容其他戏剧文化精粹。通过进一步搜集整理昌都藏戏各流派的历史、音乐、舞蹈、剧目、面具等各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对传统的剧本和艺术资料进行全面的搜集和整理,凸显昌都藏戏新风格、新状态,使昌都藏戏在戏曲文化界异彩纷呈,百花齐放。

       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宣传推广昌都藏戏。将昌都藏历新年晚会的藏戏制作成光碟,让观众带回家去观赏;在昌都市、县(区)电视台播放藏戏,让昌都藏戏节目在全市范围内家喻户晓;通过《西藏诱惑》栏目播出香堆藏戏专题片,不断提高昌都藏戏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上传昌都藏戏视频到网络和微信、微博,让更多藏族青少年接受昌都藏戏熏陶和感染。

       加强民间教育,培育戏曲新人。根据昌都藏戏艺术文化口口相传的具体特征和需求,建立相关传承基地,对昌都藏戏传承人员予以关心和照顾。同时,建立必要的昌都藏戏艺术文化保护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昌都市的五个藏戏队。其中,左贡县左贡寺果堆藏戏队现有演员30人,江达县岗托藏戏队现有演员45人、编排的剧目共21个,强巴林寺藏戏队演员30人,边坝县江措林寺藏戏队演员20人,察雅县香堆藏戏队现有固定演员46人、自创节目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