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五(2月1日)的扒昔加古寨异常热闹,身着独具白马特色服饰的村民们来到古寨的广场上,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跳起了圆圆舞。祭祀棚里,平武白马的北该(白马藏族祭祀的祭师)格格和刘刘波边诵经边敲锣打鼓。扒昔加古寨开始了一年最大型的民俗祭祀活动“跳曹盖”。
扒昔加古寨的“跳曹盖”祭祀活动只是白马地区一个点,每年春节和白马藏族地区特别重要的日子,白马藏族乡各寨,以及平武火溪河流域的木座藏族乡都要举行“跳曹盖”活动,以驱邪纳吉,祈福来年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民族文化吸引八方游客
白马藏族最重要的节日是春节,“跳曹盖”即是在春节期间举行的年度祭祀仪式,一般是从头一天下午开始,到第二天下午结束,历时整整24小时。每年这时,也是寨子里最热闹的时候。男女老少都会穿上白马服装,参与到活动中来,成为当地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
在寨子的广场上,大家围聚在一起唱白马山歌跳圆圆舞,活动在祭祀白该的带领下开始,白马藏族小伙头戴木制“曹盖面具”,身穿白色羊皮袄,手持舞具,在锣鼓的伴奏下,模仿熊的动作“凶猛”地跳起了白马藏族最重要的一种祭祀舞蹈“曹盖”。
在整个过程中,格格和刘刘波需要不停念经,而头戴面具的年轻人则会根据北盖的提示分时段跳曹盖。充满动感的舞姿和大家激情洋溢的笑容深深的迷醉了前来游玩的游客们。
绵阳游客崔陶对记者说,这个地方离绵阳也很近,开车很方便,过来耍了几次,现目前又遇到他们跳曹盖的活动,很有特色,和汉族过年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可以来感受一下。
舞动“曹盖面具”狂欢
“这三种颜色一个代表天、一个代表地、还有一个代表人,天地人,还有个是铜钱,就是绑在这个羊上,把羊带上山就是给我们带来财运。”扒昔加村民张龙说。
祭祀的队伍离开广场,穿过整个山寨,来到后山,敬山神,拜天地,放生一只身上挂满彩带的神羊,以祈求来年整个山寨都能阖家幸福、财源广进。
扒昔加村民杨海龙说,他们拿着刀,在每个房间里面敲打,敲得越响越好,声音越大把所有的这个人屋里的妖魔鬼怪都驱出去。在祭拜过山神之后,伴随着阵阵锣鼓声和鞭炮声,头戴曹盖面具的藏族小伙手持木刀带领全寨的男女老少逐户巡游,为他们驱鬼纳福,祈福安康,共庆新年。主人家会准备好酒杯,给跳舞的乡亲每人敬上一杯酒。巡游完毕,整个“跳曹盖”活动也宣告结束。
生态环境和民族文化共生
在白马人的传说中,“曹盖”的由来与白马人的神山崇拜息息相关。至今仍保持着古老民风民俗的白马人,崇拜并敬畏大山,这是他们显著的民俗特点。每个村寨都有座拔地而起、林木茂盛的山头被尊为“神山”。神山上不能放养牛羊,更不能随意砍伐。白马人一直保护着神山的生态环境,而神山浓荫覆盖,泉水潺潺,千百年来,仿佛也在庇护着一个个古老的村寨。
今年76岁的旭世修老人是扒昔加古寨的村民,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白马跳曹盖”的代表性传承人,他说,今年鸡年才开始,这个年头,搞这个大型的祭祀活动,一是敬天、敬山神、树神、水神还有敬土地老爷,以祈求来年的吉祥如意。二是以活动的形式将祖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宣传并传承下去。
为了将这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旭仕修老人发挥了表率作用,他已经让他的儿子田虎塔跟着他一起学习制作“曹盖面具”和“跳曹盖”这一民族文化。据旭仕修介绍,为了保护跳“曹盖”这一白马藏族的民俗传统文化,当地政府和村寨都想出了很多办法,比如把跳“曹盖”融入到旅游文化节目表演中,专门录制宣传纪录片等。
古老传统为脱贫致富的“法宝”
扒昔加古寨位于白马天母湖畔,有着数千年的历史,这里保留着传统的白马老建筑,房屋布局讲究,风格原始,采用木门、木窗、木墙的全木结构修建而成,所有的内外装饰风格和生活用具都保留着白马人的古老传统。
白马藏族群众守着青山绿水,古老和独具特色的建筑,以及“跳曹盖”等无法复制的传统文化,现在已经成经白马藏族群众的致富“法宝”。
扒昔加旅游接待户田虎塔说,以前他们过年原本没有这么闹热,非常冷清,现在平武县委县政府帮助扶持旅游业,他们依靠自身努力结合旅游扶贫政策,通过“跳曹盖”等民俗活动,把游客引进来的同时,也让他们的腰包鼓了起来。今年春节前五天,在他们家住的客人就接近200人,毛利润将近两万。
近年来,在平武县“旅游兴县”战略的实施下,特别是成功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后,平武旅游业正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可进入性、可驻足性、可消费性和可回头性逐步提升,旅游产业产值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