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高亢激昂的男子短调唱腔,身着三种不同藏戏服饰(面具)的男女演员,踏着古朴、欢快的舞步涌入“舞台”。

“阿吉拉姆”(仙女)翩翩起舞,面带“笑容”的“扎西雪巴”(白面具)和“温巴”(蓝面具)手持五彩箭和哈达,用矫健、洒脱的舞步向人们展示着古老藏戏的 神秘。

这是西藏选送的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节目《吉祥奥运》中的一幕。这部已经创作排练达9个月之久的藏戏即将“登上”奥运的舞台,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目前,演出人员每天都在西藏中学的操场上排练,力求展现完美的3分钟。

藏戏是以民间歌舞形式表现故事内容的综合表演艺术,其产生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被誉为“西藏文化活化石”。藏戏演员演戏时戴上面具演出,主要分为白面具戏和蓝面具戏。

西藏自治区藏剧团团长大次仁介绍说,《吉祥奥运》参演人员既有自治区藏剧团的专业演员,也有刚刚毕业的西藏大学藏戏班学生,还有来自民间艺术团的农民演员。演员全部是藏族,其中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不到20岁。

今年30岁的农民艺术家陈列多吉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参加重大演出,心里非常高兴,也很自豪。“我们一定会表演好,让人们感受到藏戏的魅力。”

《吉祥奥运》的表演共分3段,以“蓝白”藏戏表演作为主要形式,将传统藏戏中的“温巴”“扎西雪巴”“阿吉拉姆”中的面具舞蹈、唱腔、念白、鼓点以及服饰等作为表演元素,用古朴、悠久、独特、优秀的民族文化,展现出热烈欢快、喜庆隆重的庆典场面。

大次仁说,《吉祥奥运》在保留藏戏传统元素的基础上,也融入了很多创新元素,在舞蹈动作、音乐和服饰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面具大于传统面具,且严肃的表情变成了‘笑脸’,‘仙女’服饰也将暗淡的颜色调整成了明亮的色彩。”

音乐方面,在藏戏的核心元素念白、唱腔等基础上,加入了现代管弦乐作为垫底音乐。

在西藏,藏戏常见于宗教节日和民间喜庆场合,在藏族人民精神生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然而,和内地的戏剧剧种一样,藏戏也曾一度陷入与现代艺术和娱乐形式争夺观众和演出市场的竞争局面。

目前,藏戏已被列入中国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