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第三届西藏旅游商品大赛的展馆,琳琅满目的创新设计,结合最传统的藏式元素,令记者一行眼前一亮。世界屋顶的色彩向来以浓重、艳丽为世人所熟知。当然不是每个城市都有如此高的地基,也不是每个民族都能掌控如此纯粹的色彩。

       而所谓时尚、流行,无一不是为大众所接受认可的,此次旅游商品大赛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旨,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借助设计师的力量将藏文化更好地传播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其中藏装的创新尤为不同。

       此次参展藏装不再是人们传统意识里的肥腰、长袖、大襟,取而代之的是带有藏式元素的创意T恤、卫衣、牦牛绒围巾等。将传统的藏式元素融合进现代的各种商品之中,创新不忘传承,让进藏游客既能在藏地穿着,又能作为礼品带回家乡,可谓商业性与实用性并存。

       服装是一个人乃至一个群体的精神外在体现,每一种服装,每一个细节无一不是一种文化的最直白诠释,为众人所识,久而久之,便成为了一个群体的特征之一。历经千百年的变换,犹自流传,一如云流水般的汉服,又如长袍大襟的藏装。

       藏族服装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考证,早在公元前11世纪前后,藏族的服饰,可能就已具备了现代藏族服装的基本特征了,后来由于居住在西藏各地的部、族的互相交往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藏族服饰也在不断演变、发展和丰富着。总之,由于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的不同,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差异颇多,不胜枚举。在一些地区或市,县与县、乡与乡之间的服饰都有较大区别。据了解,目前已发现的服饰类型已有200多种,居中国少数民族之首。

       然而,谈及藏地藏装,人们眼前浮现的无一不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性差异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这也决定了藏装很难像其他轻便的服装样式一般走进正常人的生活之中,纵是作为旅游商品也鲜有人问津。

       以拉萨为例,藏装的样式,无论男女装,以前一直另有腰带备着,系时要在腰后打出漂亮的褶子,可这却要费一番功夫,一般不熟练到一定程度,怎么也打不好。上世纪90年代初倒是有一阵子,拉萨掀起了一股“改良藏装”潮,设了“T形台”,上台展示的竟全是被重新设计了的藏裙,设计很有现代感,比如男士藏袍,设计者把长袍裁成了两半,拿来穿了衣服,再套上下面一半,整体效果还是一个长袍的模样。这样的设计,是省去了许多麻烦,可不知怎的,还是没能传播开来。猜其原因,恐怕还是穿的人怎么也觉得没原来的味道,有些小气,失去了当家做主的人所具备的某种品质,比如说一种老成持重感。而女装也是费心整了容的,原来朴素顺溜的领口,突然多了像时装一样的翻领、竖领、毛领……藏族的服饰审美观中,最注重崇尚的,可能还是一个“雅”字,女装没能流行开来的原因,可能是犯了这个忌讳。但不管怎么说,这场“T形台”之风,在拉萨人心中记忆犹新,无论成功与否,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

       真正说到女式藏装的成功改良,则是上世纪80年代初居住在印度的藏胞回国探亲时,流传过的新样式再也不用另备腰带,裙子上原来就缝制了腰带,一环过来便可,裙子也自然形成,既美观,穿起来也方便。随之而来的是面料的改头换面,各种各样道不上名的轻盈细料和同样千姿百态的颜色。然而,这也仅限于藏地的民族穿着,尚不能适应其他地域民族的日常穿着。

       而到了最近几年,藏装又有了发展的新风向。不少设计师在传统藏装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现代元素,使其显得更加时尚。另外,更有设计师直接在现代服装上,如西装、衬衫、卫衣、T恤等,加上了藏式元素,而这样的服装显然更受年轻人的喜爱,还吸引了外地游客。在第三届西藏旅游商品大赛的展馆中,就展出了一些这样的服饰,游客既可以在藏地穿着,又能作为礼品带回家乡,商业性和实用性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