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来,黄效文每年总是要花一段时间,在青藏高原上寻找最凶悍的藏獒幼犬。有着卷尾巴、大脑袋和坏脾气的这种古老巨犬,自古以来就担当着守卫藏民免遭狼群和土匪袭击的责任。但如今,新的公路和城镇将杂种狗带到了高原上,它们正在冲淡藏獒的纯正血统。现年56岁的探险和自然保护人士黄效文称,“情况完全失控了。”

作为香港非营利性环保组织中国探险学会的创办人,在香港土生土长的黄效文已为保护中国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奋斗了20年。他不远万里来到横贯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的最偏远角落。他相信,能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藏獒,就能很好地说明它们的血统纯正。

 数个世纪以来,藏獒令无数游客望而生畏。13世纪的探险家马可波罗曾到过四川,在他的笔下,藏獒“非常凶猛和勇敢,两只藏獒就敢袭击一头狮子”。藏獒在藏语中被称为dohkiy即看门狗之意,其体重可达到68公斤,背高超出75厘米。

 黄效文记得第一次看到藏獒是1982年在四川省西部的高原上。在他驾车穿越高原时,那些没有被拴住的藏獒追着车狂奔,吠声低沉。大约6年前,他注意到藏獒的体型开始变小了,吠声也不那么低沉了,这些狗也不再追逐他的车。黄效文在看到这些由于杂交产生的体型较小的藏獒后,感到“一场危机正在形成”,必须做些什么。因此,他决定保护藏獒的纯正血统,到边远地区寻找藏獒幼犬,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繁殖配对。

 为了筹集资金,黄效文不仅寻求企业赞助,也向许多个人求助,包括大型纺织公司溢达集团的主席杨敏德等香港商界名流。每到年底,黄效文都会在香港举行餐会,向与会的主要赞助人通报项目执行情况,每桌的赞助费为13000美元左右。为了筹集更多资金,他还拍卖牦牛毛编织的地毯以及自己的摄影作品(黄效文以前曾为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摄影),以及组织前往云南省金丝猴自然保护区等地的旅游。

 迄今为止,中国探险学会在藏獒项目上的支出总计125000美元。黄效文希望将来把具有纯正血统的藏獒送还给藏民家庭,它们“是这个高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云南省藏族山村的村民Duji QIlin来说,杂种狗根本不能担当传统藏獒的职责。“大多数小偷都会害怕藏獒。”66岁的Duji表示。

 青藏高原上的藏獒渐渐消失,并非只有杂交一个原因。中国许多有钱人将购买纯种狗视为身份的象征,因此近年来藏獒繁育者一直将西藏不同区域的品种融合在一起,并以几千美元收购藏獒种狗,将其后代运至北京等大城市出售。一只品种好的藏獒幼仔,要价可能高达6000美元。

 作为看门狗,真正的藏獒应该是见到生人就叫个不停。“最重要的是脾性,”中国探险学会的邱奇林(音译)表示,“如果不凶猛,就根本不像藏獒。”黄效文的团队在寻找品种良好的藏獒时,还会关注那些有大脑袋、宽口鼻、前腿粗壮以及眼睛上方有褐色斑点等特点的藏獒。西藏人认为眼睛上方的褐色斑点能带来好运,将它们被视为另一双警觉的眼睛。

 2004年夏天,黄效文率领第一只考察队在青藏高原上寻找纯种藏獒,整整4周里搜寻了6000公里。考察队还在草原上四处搜索游牧民的黑色帐篷,“有帐篷的地方,外面就有狗,”中国探险学会中国负责人张帆(音译)说。他们发现了大约200只藏獒,买下了5只。

 返回考察队营地要好几天的车程,期间,这群藏獒变得异常暴躁。据他回忆,一只4个月大的藏獒疯狂地追赶一个喇嘛,撕破他的红袍,直到考察队里的6个人一齐上阵,才使它安抚下来。另一只藏獒撕碎了6条皮带。

 如今,8只成年藏獒和3只小藏獒住在位于云南一个由中国探险学会资助兴建的养殖基地里。这里距离西藏大约130公里,海拔3500米,空气稀薄、气候寒冷——夜间气温可直线下降至零下10摄氏度,黄效文希望这样的条件能够让这些藏獒保持强悍的体质。最近的一个早晨,60公斤的藏獒Chilin轻松地四处散步,而46公斤的工作人员则气喘吁吁地跟在后面。

 如果他们还能培育出几代小藏獒的话,黄效文打算从明年开始把藏獒幼仔送给藏民。他说,如果更多的村庄能靠纯种藏獒出名,那他们或许可以举办藏獒盛会了。

 “到时候,全世界的狗类爱好者都会来,”他预测道,“如果他们打算在西藏举办冬奥会,我想让藏獒成为吉祥物。”到了夏天,藏獒脱去厚厚的皮毛后,他可以留下皮毛:“也许我可以用它做件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