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记者从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四川湿地面积居全国第六,2022年四川加强湿地保护修复,完成湿地修复10.84万亩(约7226.67公顷)。

四川保护修复湿地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1.jpg       2022年6月24日,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若尔盖花湖一角。江宏景 摄

  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类生产生活同湿地关系密切。湿地覆盖地球表面仅有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修复”,旨在强调修复丧失和退化湿地,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并采取措施。

四川保护修复湿地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2.jpg       牛羊徜徉在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2022年7月25日摄)。江宏景 摄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湿地资源丰富。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四川省现有湿地123.08万公顷,位居全国第6位。目前,四川建立各级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3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处;建立湿地公园55处,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29处,省级湿地公园26处;有国际重要湿地2处、省重要湿地7处,基本建成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初步实现湿地分级管理。

  据介绍,四川2022年完成甘孜藏族自治州理塘县海子山和石渠县长沙贡玛湿地修复面积10.84万亩,色达县泥拉坝国际重要湿地通过国家专家组评估,炉霍县鲜水河、白玉拉龙措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

  近年来,在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方面,四川积极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组织实施若尔盖草原湿地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保护和恢复退化湿地6400公顷,有效遏制了局部区域湿地退化势头,提升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维护了区域的生态平衡。此外,四川在甘孜州理塘、石渠两县通过治理冲蚀沟、建小型和微型拦水坝,保护和恢复湿地植被7224.02公顷。

四川保护修复湿地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3.jpg       一群藏原羚在四川若尔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徜徉(2020年10月24日摄)。 王冀川 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已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项目100余个,用于重要湿地保护修复和能力提升。”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天满介绍,2023年,四川将加强拟建区域森林草原湿地保护修复,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工程项目,启动实施全球环境基金(GEF)四川湿地项目,加强重要湿地和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做好湿地生态效益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