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驱车前往位于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的普兰县,或者在普兰的强拉山口或斜尔瓦口岸从事跨国贸易,那么从海拔约4700米左右的老巴嘎乡一路向下,用不了1个小时的时间,便能来到海拔3800米左右的多油村。再向前,便会看到一片在建的雄伟楼房。那就是即将建成的普兰唐嘎国际边贸市场,位于进入普兰县城的必经之路,孔雀河岸,其坐落的地方就是老普兰县城。
普兰市场中漂亮的尼泊尔手工铜壶
  了解普兰历史的人都清楚,普兰古老的国际贸易场所,几易其址,但从来不缺少繁华与多元的文化。贤柏林寺位于普兰县城西北的山顶之上,周围断壁残垣仍清晰可见,似乎在诉说着历史的风雨。据当地群众说,该寺曾是阿里地区最大的寺院,普兰县多个村庄的百姓都曾是该寺的属民,不但向其供奉,而且还要为其担水、拾柴,服各种杂役,做各种杂务。遥望那高耸的山顶,劳动人民对封建农奴制的控诉之声仿佛回荡在群山之间。
  就在贤柏林寺的山脚下,曾是边贸市场的所在地,但现在已经无法找到些许踪迹,只有周围那些被熏黑的崖壁洞穴还在那里,仿佛诉说着曾经的岁月。
  后来,市场又搬到了现在的地址,即普兰县城之内。现在,它即将再次迁址,到一个条件更好的地方开始新的历史征程。
正在建设的唐嘎国际市场
  多元的文化让普兰这座不到1万人的边境小城充满了新奇。一般当地人会把市场拆解为两部分,一个叫国际市场,另一个叫尼泊尔市场。
  国际市场指的挂有“中国西藏普兰边贸市场”大牌匾的市场,市场内条件较好,共有54个店面商铺。但这些商铺并非完全一样,所以在房租上也有差别。其中,条件较好的铺面占大多数,因为每年市场运营约7个月左右,7个月的租金共2500多元,而条件较差的铺面房租租金为2100元。这些商铺绝大多数由尼泊尔边民和商人承租,只有少部分由印度客商承租。迪布是市场中有名的尼泊尔客商,他的生意红红火火。每次我去的时候,他都“绰泊绰泊!”(“朋友”的意思)地叫我,然后就一会英语一会藏语地夸中国好,夸中国共产党好。
  尼泊尔市场指的是在国际市场的外面形成的以尼泊尔边民和客商为主的市场,那里的经营更加自由,规模也更大。尼泊尔市场中以出售木碗和卡垫为主,而木碗又是每个商铺中必有的,甚至许多商铺都以木碗为名,最常见的名字是“尼泊尔木碗批发商店”。所以,在那里是无法按常规的商店名字去定位某个商店的。
  来进行贸易的客商多是一家一家地走,仔细地看,挑选自己心仪的木碗和其它商品。也有的是先找店铺的主人,再按主人去找店铺,形成了特殊的“以人识店”的现象,很多在那里采购木碗的外地藏族客商都可以叫出许多商铺主人的名字。
要价1万元的木碗
  到那里批发木碗的商人很多,来自西藏昌都的藏族客商的采购量一般较大。一位昌都客商说,他每年到市场采购的木碗数量接近2万个。他的观点是,普兰的木碗质量好,花纹也不错,所以销路很好。木碗从小到大有很多型号,价格从300元左右至上万元不等。而且还有一些在木碗的基础上配上银饰和宝石,非常漂亮,价格更是不菲。
  关于木碗,我还发现了一种现象。每当我在茶馆中小坐,总会遇到自带木碗到茶馆喝茶的人。这种客人多为普兰当地的群众,他们去茶馆喝茶时,总是在包里带上自己用的小木碗,取出后开始倒茶,甚至有的客人还会自带一些酥油,盛放酥油的则是专门的木质酥油盒。甚至几岁的孩子也是如此。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无论这种文化是如何生成与演变的,我想其中应该有当地的某种生活观念和生活情趣的影子。
客商正在选购木碗
  在尼泊尔市场的外缘靠近山体的地方,还聚集着一些以批发服装和日用品为主的商家,这些商家绝大多数来自甘肃。店主们经常三五个人聚在一起以甘肃方言聊天,很是热闹。他们的商品多批发给尼泊尔的客商,尤其是进入9月中下旬以后,尼泊尔客商便开始采购一些衣服、毯子和其他日用品,准备通过强拉山口运回尼泊尔销售。这是非常被看好的买卖。据说,这些商品在尼泊尔非常畅销,也很受欢迎。
尼泊尔人正在搬运从强拉山口刚刚运到市场的货物
  语言最能代表普兰市场中文化融合的情况。藏语是用得最多的语言,但随着汉族客商的增多,尤其是到普兰的游客的增加,汉语的使用频率也在提升。正因为如此,尼泊尔人、印度客商和当地的藏族群众都在学习汉语。如果你走在普兰边贸市场中,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不会说藏语或者尼泊尔语而感到不方便或者羞于开口,因为那里的人们对使用普通话的人是非常尊敬的。尼泊尔客商们总会很热情地向你努力解释,甚至会从旁边拉过来懂汉语的人来帮助他们传情达意。而他们也总是努力地尝试用汉语交流。
  不过,很多对商品功能和历史的讨论似乎只能用藏语来完成,因为只有在藏语语境中,人们才能真正懂得那种商品的历史与文化含义。这可能与在那里做生易的尼泊尔边民和客商的来历有关。
迪布正在给顾客装商品
  在普兰做生意的尼泊尔边民,大多数是来自“里密”,自中尼边境延伸30公里,他们使用的语言多是藏语。在普兰县城,也有人直接叫他们尼泊尔藏族。他们过了斜尔瓦国门后,最多只能向中国境内前行30公里,便不能再向远处,基本无法到普兰县城之外。因此在他们眼中的中国,基本都是从普兰县城和县城周边各村去定位和感知的。有一次,有人说尼泊尔客商迪布是印度人,被他知道了,他表现得很生气,直接拿出手机,让我们看他的家乡照片。他说:“我是尼泊尔人,哎呀,就像你们是中国人一样嘛!”言语之间,充满了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