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1日,原邮电部开始发行《民居》邮票。全系列21套民居邮票展示了中国21个省市的民间建筑,风格各异的民居是中华民族的建筑艺术瑰宝,是勤劳的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其中,西藏民居邮票的取色偏暖,面值是1.5分。2014年,经过专业人士两个月的勘察,在藏中、藏东南、藏北、藏西四个区域,筛选出27类民居类型。

       拉萨块石碉楼四合院

       拉萨块石碉楼四合院形成时间较早,现存建筑均有100多年的历史,分布在著名的八廓古城,一般为贵族府邸和商贾宅院。由主楼和附楼围合庭院构成居住单元,花岗石块石砌建筑体和木柱共同承重的石木结构体系。“拉萨地处拉萨河谷,地势平坦,石材资源丰富,为块石碉楼四合院提供了先天条件。”西藏古建专家马骁利说。

       拉萨块石碉楼四合院主要分布在拉萨河沿岸,集中于八廓古城。拉萨块石碉楼四合院占地面积较大,修建在平坦地面上,平面呈矩形,布局规整,围合庭院内种植树木、花草,环境舒适。主楼建筑为3层,附楼为2层,附楼层高稍低于主楼,以衬托主楼。二层与主楼通过廊道连接,通过藏式木质陡梯连接各楼层。像邦达仓、尧西平康、夏扎大院、拉让宁巴等古朴的院落,都是块石碉楼四合院。

       一般来说,主楼建筑体量庞大,建筑形式丰富,由四栋3层建筑组合而成,采用内天井和中庭设计保证主楼二层以上房间的采光,东西两侧建筑之间布设有两栋一字形建筑,围合出内庭院,通过挑檐廊道走廊连接四栋建筑。

       干砌片石石墙坡屋顶民居

       干砌片石石墙坡屋顶民居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与尼泊尔接壤,受印度洋季风气候影响,属亚热带气候。干砌片石石墙坡屋顶民居由居住楼、院落及院落中的附属建筑构成居住单位,院落随坡地自由布置,边界自由,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传统的干砌片石石墙坡屋顶民居以院落围合出家庭居住单元,院落由五个部分组成,居住楼、牛羊圈、草房、围墙和大门。一般居住楼三面墙(侧墙、背墙)为石砌墙或夯土墙,面向院落内的墙体由厚木板制成。“有意思的是,这一区域内的民居基本由尼泊尔建筑工人建造。而且,墙体纯粹由石片砌成,石片缝隙间不添加任何黏合剂。”马骁利说。

       居住楼为两层,其中一层为架空层,用于堆放木材和杂物;二层布置起居室、卧室、储藏室,起居室为多功能房间,包含会客、厨房、卧室等功能;坡屋顶下部形成的阁楼空间用于堆放杂物和晾晒食物。二层楼面和顶棚均由厚木板支撑,人字形坡屋顶木层架放置于木构架之上,木屋架上设檩条,檩条上放置石板或木板条。木质楼梯和廊道设在墙体外部,独立木结构,木质楼梯连接了居住楼二层和庭院。

       山南片石碉楼

       山南片石碉楼为独栋式建筑,采用片石墙体与木柱共同承重,首层及二层均为片石墙体,建筑风格朴实,充分利用片石、木材、黏土的天然材质特色。片石碉楼民居主要分布在山南的隆子县、琼结县和日喀则地区的康马县等地区,这里地处盆地和河谷,河流纵横。雨季气候较湿润,雨量充沛,有充足的片石、木材作为建造材料。雅砻河和年楚河流域保存了较多此类民居。

      片石碉楼民居为独栋形式,院落边界自由,结合简易片石木构牛羊圈、简易片石木构草料房(农具房)、大门、片石围墙围合出院落。民居平面多为长方形、凹字形、凸字形三种形式。一层为粮食储藏间和农具储藏间,二层为起居室、厨房、贮藏室,三层为卧室。通过木楼梯联系首层、二层及三层。二层中间设天井,连接了起居室、卧室、经堂、贮藏室等空间。

     关于山南片石碉楼的成因,马骁利介绍,这与自然和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该类民居成组地位于雅鲁藏布江和雅砻河两岸,本地气候湿润利于植物生长,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且花岗石、青石板等石材资源也相对丰富。砌筑片石墙体和均匀布置柱网都比较简便易行,使此类民居在该地区被大量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