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是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2015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指出:“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意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原因施策、因贫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党和国家把精准扶贫提高到国策战略,党和国家元首亲自抓,把精准扶贫作为全面实现小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场攻坚战。

       我作为出生于贫困农户家庭的一位藏族学者,同我们贫困户同胞们聊聊精准扶贫与勤劳脱贫问题,其主观愿望是希望同胞们尽快脱贫,实现共同富裕。同时供派往藏区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们在精准扶贫中作参考,主观愿望是对你们给于鼓气和助力。

       一、藏区精准扶贫的工作难度与特殊性

       250万平方公里的藏区,因自然环境、社会历史、交通条件、社会生产力等诸多原因,藏民族中贫困户数人口比较多,贫困区域面积比较广大,贫困程度比较严重,精确识别工作难度大,精准管理困难多,扶贫投入需求量大,扶贫区域点面宽广分散,脱贫见效时间长,这就是藏区精准扶贫的工作难度和区域特点,也是与全国其他地区精准扶贫的不同之处。

       二、弘扬藏族人民固有的勤劳智慧、坚忍不拔、生生不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是勤劳脱贫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藏民族虽然起源生息在自然环境恶劣、生态十分脆弱、物质资源比较匮乏、气候寒冷的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极上,但为人类社会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是藏民族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勇于创造、英勇奋进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先进文化精神的结果。是这个民族天生具有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生生不息、艰苦奋斗、勇往直前、勤劳向上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每一位同胞要坚定不移的继承和弘扬这个精神,这是我们战胜贫困、勤劳脱贫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动力。

    贫穷不可怕,贫困不丢人面。可怕的是人穷志也穷、人贫智也贫。只要我们把党和国家实施的精准扶贫作为难得的良机恩惠,树立起不甘贫困、不愿贫困的精神,找准贫困原因,在勤劳、勤快、勤奋上下苦功夫,多找脱贫门路、多动脱贫脑筋,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指日可待。

       三、珍惜和借助党和国家实施的史无前例的惠民利民政策,是勤劳脱贫的有利条件

       沿袭千年的农民种地上税、牧人养畜宰畜交税已成为历史;养畜种地反而有补贴,发展土特产品和当地特色经济有补贴;把路修到家门口,把水电、通信网络迁到家中,不用上山砍柴,不用多远背水,不用上山砍松枝照明,不用拾牛粪取暖煮食,不用货物人背畜驮,不用书写和口信传递信息……,我们应该珍惜党和国家实施的史无前例的惠民利民政策。这些惠民利民民生政策为我们勤劳脱贫提供了史无前例、难以想象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调动起我要脱贫、我要致富的主观能动性,以勤劳、勤快、勤奋加智慧、加投入,脱贫致富很快成为现实。

       四、发扬藏民族抑强扶弱、施舍济贫、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让贫困同胞感受到邻里乡亲们的温暖爱心,是脱贫致富的精神支柱

       藏族文化是充满爱心与智慧的文化,行善爱心、慈悲为怀、利益众生是藏文化的核心内容。时时强调人与人之间是关爱、仁慈、守望、宽容、谦让、济贫、友爱关系,反对人与人之间嫉妒、猜疑、苛刻、争斗、贪欲、利用。

       藏民族有一句名言“把自己的财富施舍救济给穷人是荣耀,被强盗抢走是丢人”。在雪域高原上,无论村寨牧场、寺院城镇、街道路边,只要看到老弱病残、乞讨要饭者,人人都会(没有传统文化素养的人除外)怜爱同情,主动伸出手来帮忙救济施舍钱物。我们不难发现:凡是有藏人聚集居住的城市和各种场所,那里的残疾人和乞讨要饭的群体最多,藏人走到哪里。他们就会追到哪里,则足以说明藏民族是行善积德、施舍济贫、充满爱心的民族。

       有贫困户和贫困人群的农村牧区和城镇街道,邻里乡亲们要永远发扬我们民族的济贫救助、同情怜爱、利乐众生、慈悲为怀的行善爱心的优良传统,对我们贫困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一如既往地给予他们关爱帮助。贫困户和贫困人群把邻里乡亲们的温暖爱心变成一种动力,唤起他们尽快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五、学会挣到流在自家门前的钱,是勤劳脱贫的有效途径

       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写过一篇《藏族人民要学会挣到流在自家门前的钱》的文章。当时引起重视的人不多。我在文章中讲到:当地人如果能够挣到流在自家门前的一半的钱,我们的父母官们就用不着低三下四到处去要钱,百姓脱贫致富可以就地解决。但我们连流在自家门前钱的20%都没有挣到,大多数钱眼睁睁地被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冷、不怕脏、不怕受气、不怕亏本的外地人赚走了。各方条件优越于外地人的当地人为什么不会挣到流在自家门前的钱?值得我们深思。我们绝不能眼红外地人,还得感谢他们为藏区人民带来方便,是他们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繁荣。

       时隔20多年后,我又再提这件事:当地人要学会挣到流入自家门前的上千百亿元的钱,这是勤劳脱贫的有效途径,同时是建设家乡、推动家乡发展进步的实际行动。

       赚走流在我们自家门前钱的这些人,他们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大多数没有多少文化,有些是文盲或扫盲水平,也没有多少技术专长,更没有进过大学中专。他们主要靠的是不怕苦、不怕脏、不怕冷、不怕累、不怕受气、不怕亏本,愿意做小本生意,从角角分分开始向百百千千努力,从小本生意开始起步,逐步走向做大做强最后成为大款。我们藏民族的弱点就是恰恰缺少上述这些外来人的优点亮点看点。我们有必要关起门来向同胞们说一句大家不愿听但必须非说不可的忠言逆耳利于行的话: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间,我们藏民对外来文化中的精髓、先进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吸收学习,也不愿意或不善于虚心吸收学习借鉴,而把外来文化中的糟粕、落后的东西则学习吸收了不少。同时把自己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华东西也丢得差不多了,对这点我们应该自知之明,感到自责痛心则有利于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藏族有一句谚语:要付出房子大的苦,才能得到桃仁大的甜。我们不能长期等靠要,我们不能懒惰,我们不能游手好闲,把祖宗传给我们的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坚韧不拔、勤俭持家、勤奋向上的传家宝找回来!!!

       我们应该自觉地、虚心地向在你身边眼前的创业、经商、打工、谋生的外地人学习,学习他们不怕艰苦、不怕劳累、不怕脏活、不怕受气、不怕亏本、不怕丢面子,能持之以恒、坚守摊位,能听人家的调动和安排,能遵守工作劳动纪律和作息时间。看得起小钱,通过小本生意慢慢做大做强的生意经、创业经。

       带有专业技术性较高的有些大钱,当地人目前暂时赚不了,但不能成为永远赚不了,我们要想方设法从外地人身上学到这些专业技术。当地政府也应该搭建这方面的平台。

       我们当地人直言不讳、自知之明地承认一个事实,我们的同胞身上客观存在怕苦怕累、不愿受他人使唤、不遵守劳动纪律和作息时间、不听从他人安排、自由散漫的毛病。我们每一位藏族同胞,在任何时代一定要有民族自尊自强自信心,自觉主动客服自己身上的毛病。

       藏区各级党委政府有计划地培养当地公路、桥梁、隧道、建筑、装修、水利、电力、市政建设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技术人才。可以负责地告诉同胞们,学习和掌握上述专业技术并不难,只要肯下决心勤奋学习,很快会学成掌握。同时关心重视起用当地民间能工巧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学院培养的技术人才的理论知识,当代科技与民间能工巧匠的民族传统技艺结合起来,建立起当地实用人才队伍,让他们能够赚到自家门前的大钱,同时能够带领带动当地百姓脱贫致富。

       六、让我们的孩子们学习一门职业技术,学会自主创业是勤劳脱贫的最佳选择

       藏民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们,都愿意去挤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人考试。读书的目的基本上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花大本钱,其原因是我们的就业观念和目标依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背景。

       考公务员是一种就业门路之一,而且这个门路所需人员很有限,考取难度也大,也不是铁饭碗。根据自己的爱好优势,学习一门专业技术,走自主自谋就业道路已成为今后就业的一大趋势。因此,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就业门路和目标给予调整改变势在必行。让孩子们进入自己喜爱的职业学校,或按传统跟老师学习一门专业技术,包括藏民族自己的十明学科和具有发展前途空间的民族传统手工艺技术。读职业学校基本上是全免费,极大地减轻了学费负担。在职业学校学到一门专业技术,特别是自己民族的传统手工技术,或学习电器维修、汽车维修、理发美容、打字复印、摄影制作、服装设计、餐饮休闲、酒店管理、旅游景区管理、建筑装饰、广告设计等专业技术,学成后用不着为就业而劳命伤财,干自己喜欢干的事情何乐而不为?这是带动家庭村寨勤劳脱贫的最佳选择,也是建设家乡、改变家乡面貌的实际行动。

       七、易地搬迁安置与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是勤劳脱贫的长远之计

        我于1990年向国家有关部门和甘孜州县领导提出过《把居住在偏僻荒野九缺山区的居民迁移到沿路沿江坝地区建立百户藏民新村的建议》,提出藏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有很多一座山上只有几户人家的、村与村之间远隔几座山、几条沟的偏僻荒野村寨,这些地区大都缺水、缺土、缺粮、缺路、缺电、缺卫生、缺教育、缺通信、缺科技。要改变这些村寨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很大,得不偿失。为了改变这些人的生存环境,动员他们迁移到自然条件较好的沿公路、沿江河、沿大坝地区,建立百户以上藏民生态移民新区。

       这个工程已成为现实。我们在实施精准扶贫时,如果还有偏僻山区,实施搬迁安置或生态保护脱贫一批的扶贫攻坚方略,是勤劳脱贫的一种长远永固举措。

       八、立足本地、如何因地因人施策提出几点对策措施建议

       立足本地精准扶贫,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生态资源、物产情况、交通条件、民风民俗、人口居住、发展前途等实际情况来制定脱贫致富方略。

        因地因人施策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问题。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贫困区域和贫困居民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因地因人制宜,制定针对性的勤劳脱贫对策措施。

       根据雪域高原人类生存发展环境条件来看:区域贫困主要是自然气候、地势环境、交通通信、资源物产和人口居住结构等因素。

       因人贫困原因情况比较复杂,家庭成员老弱病残是一个原因;贫困户家庭成员懒惰依赖,长期依赖等、靠、要度日也是一个原因。有些家庭成员无病无残、年富健壮,但长期等待依赖国家社会救济扶贫度日的大有人在,也就是说:有些贫困户和贫困人群长期等待扶贫、长期依靠救助,长期伸手要扶贫钱物维持生活,成为永远的贫困户。

       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因人脱贫对策措施建议为:

       一是采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吃林、靠地吃地,开发利用当地优势自然资源脱贫。但这个施策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做好前期可行性研究考察论证工作,千万不要脱离实际而盲目上项目,避免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二是发展家庭家畜家禽养殖业和家庭村寨种植业脱贫。

       三是依靠开发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和当地民族传统手工业脱贫

       四是依靠当地宗教文化资源、名胜古迹资源、土司文化资源、游牧文化资源、农耕文化资源、神山圣湖文化资源、殊特奇异自然景观资源、民间风土人情文化资源、地方特色风味饮食文化资源、特色服饰文化资源、民间歌舞文化资源、神话传说文化资源等作为旅游业的依托,开发特色旅游业。

       五是让每一个贫困户和贫困人群明白一个道理:扶贫帮助是外因,勤劳脱贫是内因。要彻底脱贫致富,借助国家精准扶贫外因与调动勤快勤劳勤奋内因相结合,振奋精神、充满自信、攻坚克难。教育所有贫困人群一定要自觉消除克服等靠要思想,痛改懒惰习惯,树立起人穷志不穷、人贫智不贫的不甘贫、不愿贫的意识,下最大决心、靠勤劳智慧摆脱贫困,迈向共同富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