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副主编谈古籍收集过程

作者: 马静    
文章来源: 中国西藏网


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馆长多吉卓嘎 摄影:马静

  藏医药学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历史,是传统医学的一朵奇葩,其因显著的疗效而闻名于世。日前,《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30卷出版,首发500套。该书均为手抄版本,共30卷,2700多万字。

 

  走遍西藏 收集相关古籍
  为了更全面仔细地收集详细的藏医药和天文历算古籍,从2010年开始,历时四年的时间,《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副主编、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馆长多吉卓嘎和同事们走遍西藏的六地一市,走访了西藏的各大图书馆、书店、寺庙、民间藏医甚至是农牧民的家中。
  布达拉宫内馆藏大量珍宝文物,其中的古籍文献堪称一绝,在浩瀚的的古籍文献中要找出有关藏医药和天文历算的古籍并非易事,仅布达拉宫的古籍文献整理就耗时11个月。每天清晨,多吉卓嘎和同事拾级而上进入布达拉宫,每一次的清点都小心而仔细,经过清点古籍、签字等多道手续后,才能与随同的布达拉宫文物保护科工作人员阿旺曲尼,带着当天要扫描的古籍一同回到西藏藏医学院图书馆工作室,认真仔细地将古籍一页一页地进行扫描,扫描完毕后,每天四点半以前,再由专人与阿旺曲尼一起将古籍完整地送回原位。“在利用的同时一定要保护好这些文物”,多吉卓嘎说。


布达拉宫里的古籍文献整理 (西藏藏医学院供图)

  在西藏几千年的藏医学历史中,在建立正规的现代化的藏医学院和医院以前,寺庙的藏医院和民间藏医为保障西藏农牧民群众的健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多吉卓嘎和同事除了在布达拉宫和图书馆的收集工作外,很重要的工作是在西藏全区走访寺庙、民间藏医和农牧民家中,去寻藏医药和天文历算的古籍。
  多吉卓嘎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阿里地区的走访,在民间藏医家中,年老的藏医一直把家中祖辈们留下来的医书古籍视为珍宝,不轻易拿出来给人看并且不允许人带出家门,这也是多年沿袭的传统。经过多吉卓嘎多次耐心地与老医生交流谈心后,得到了老医生的信任,老医生觉得自己做的事对藏医药的传承发展是有意义的。多吉卓嘎和同事连夜带着扫描仪、电脑等工具在老医生的家中完成了古籍的扫描整理工作。
  多吉卓嘎回忆起当时说:“在有些非常偏僻的农牧区,遇到没有电的情况下,工作是第一位的,通常要用柴油机发电才能完成扫描整理工作。”


在阿里民间藏医家中整理藏医药古籍文献(西藏藏医学院供图)

  孜孜不倦 整理古籍倾尽全力
  1989年西藏藏医学院成立以来,多吉卓嘎一直在西藏藏医学院的图书馆做古籍文献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在25年的时间里,经她手中整理的藏学古籍文献多达5万余函,她创新性地用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方式整理古籍文献。
  在藏医学院馆藏的每一函古籍都有其对应的编号,如《甘珠尔》、《丹珠尔》,多吉卓嘎做了1-52卷的详细目录,每卷目录里还用手写的方式完整地记录了《甘珠尔》、《丹珠尔》的印刻出版时间、大致内容、材质等信息。


在寺庙里收集藏医药古籍文献(西藏藏医学院供图)

  “以前没有目录时,老师和学生要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找一本自己想找的古籍”,多吉卓嘎说,“现在只要看目录就能很方便地知道古籍的位置”。
  由多吉卓嘎主持编写出版的130余万字的2卷简称目录《藏医药天文历算古籍文献目录》,填补了藏医药古籍文献现代与传统结合编目的空白。多吉卓嘎由于其突出的工作成绩,2013年被评为“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


由多吉卓嘎整理的古籍文献目录 摄影:马静

  古籍出版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此次收集古籍的过程中,多吉卓嘎凭着对古籍文献工作满腔的喜爱之情以及藏医药事业的热爱,今年57岁的她不辞辛劳,早该退休的年龄却每天充满激情地在工作着。
  多吉卓嘎说:“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的宝贵遗产,这些都是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我们后人义不容辞地要保护好这些宝贝,在保护的同时利用这些古籍将藏医药事业传承并发扬光大,为世人的健康做贡献”。
  这几天的采访中,西藏藏医学院的博士、老师、学生对《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的评价非常高,他们认为多吉卓嘎干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为接下来藏医药的研究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古籍收集整理的过程是很艰辛的,但是看到自己和同事工作的成果,多吉卓嘎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她收集的大量的古籍文献为西藏藏医学院建立藏医药和天文历算古籍文献保护中心奠定了大量的古籍资料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