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由CCTV.com、中国社会科学院格萨尔研究中心、《中国西藏》杂志社、亚细亚民俗学会共同主办的纪念格萨尔创作千年的系列在线活动走进西藏第五主题藏族女性生活史展开。







两位女性嘉宾:

杨恩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藏文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她除了研究格萨尔艺人外,还做藏族妇女口述史的研究,并即将出版这方面的专著。

德吉卓玛,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常任研究员。她的研究方向是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研究,并著有专著。

【网络主持人】今天我们谈论的是有关藏区女性的话题,那么首先请问二位女性嘉宾你们心目中的藏族女性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玻璃娃娃~.~】我很喜欢西藏,我觉得西藏是片神奇的土地,在我心中,西藏很神秘,不知西藏女性是否也那样具有神秘感呢?嘉宾能告诉我吗?

【嘉宾:德吉卓玛】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心目中的藏族女性是一个智慧、美丽、善良、博爱、宽容、健康、实在而知羞的女性。

【嘉宾:杨恩洪】在西藏,女性占总人口的51%,他们实实在在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承担着繁重的生产劳动、文化传承、人类的延续等重任,但她们非常善良,待人热情友好,并不给人神秘感。在我的心目中藏族女性是具有承受能力很强的一个群体,她们自强自立,勤劳、善良,尊老爱幼,而且乐观地面对人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猫咪mm】那藏族女性岂不是很完美了吗?:)

【玻璃娃娃~.~】嘉宾好,请问在你的心目中,藏族女性真的就没有一点点的不足吗?

【嘉宾:德吉卓玛】完美和缺点都是相对的。

【人见人爱的猫眯MM】汉族的传统观念认为"上得庭堂,下得厨房"的妻子是好妻子,那么藏族男性心目中的好妻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

【嘉宾:德吉卓玛】追求完美是人性的本能。但每个民族和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审美标准和要求,记得在我的家乡有一句谚语:一生的伴侣要善良,一夜的情人要漂亮。这或许是藏族传统意义上对妻子的一种衡量标准和心理把。我想,这个问题应该留给我们藏族的男士们,想必他们会得出更精彩的答案。

clumsybird】请问专家,藏族男子对藏族女子的审美标准是怎样的?汉族大多数女性以肤色白嫩为美,这在藏区似乎是很难做到的,请问专家,藏族男子对藏族女子的审美标准是怎样的?

【嘉宾:德吉卓玛】藏族女性的皮肤白里透红,现在藏族称高原红。在人们的眼里是最健康、也是最美丽的。

【我不喜欢日本人】但高原的阳光那么厉害,怎样才能保持皮肤白里透红呢?

【雪泥飞鸿】你到了藏区,看看就会相信德吉卓玛老师的话,白里透红。

文化人】提一个具体的问题给德吉卓玛:藏族女性审美观中,偏爱方脸还是瓜子脸,偏爱大眼睛还是小眼睛,还有嘴,鼻子。对了,耳朵有讲究吗?是不是越大越好?请您回答。还有,女孩子穿耳洞有年龄限制吗?嘿嘿!

【嘉宾:德吉卓玛】女孩穿耳洞没有年龄的限制,一般是在10岁左右。至于脸型,就看个人所好。

【复返得自然】藏传佛教中有很多女神形象,比如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度母,为们人们消灾解厄,同时,藏传佛教中也存在着许多女魔的形象,是被护法神震慑的对象。为什么会有这种”“两种形象的并存呢?这是否折射了藏族人们对生活中女性的双重看法?

【嘉宾:杨恩洪】你的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在现实当中,确实存在着这样善、恶两种形象,一方面有女性崇拜的现象,比如女神、女活佛,甚至在佛教的高级阶段修密宗的时候需要男女双修,人们认为男性为方法,女性为智慧,双修达到一种平衡,达到更高境界,说明女性的重要作用。然后在现实生活当中,又有另外一种对女性极为歧视的现象,一些佛教寺院不允许女性进入过夜,有些佛堂甚至不允许女性朝拜者进入。这种对女性的双重的看法是矛盾的,但同时也是藏族长期历史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

【雪泥飞鸿】专家可否对藏族的口传文学作品,比如〈格萨尔》中的主要女性的形象,作一简单的介绍和归纳。

【嘉宾:杨恩洪】藏族的审美与汉族的审美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在格萨尔王传中,所反映的是一种牧区的文化。他们对妇女的美貌的称赞与汉族截然不同。比如描写格萨尔王的妃子珠牡,说她前进一步价值百匹好骏马,她后退一步,价值百头好肥羊,冬天好比太阳暖,夏天犹如柳荫凉,这样一种描写,汉族人肯定不能理解,不知道她美到什么程度。但是在牧区,在以物易物仍然有遗留的今天,人们会体验到珠牡的美貌是非同寻常的。我们有的时候翻译起来很困难,如果直译就是这样的。

【玻璃娃娃~.~】请问专家,藏族女性和其他女性有不同吗?如果有,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嘉宾:德吉卓玛】作为一个女性,没有什么不同的。如果说她最大的不同,我想应该是文化心里的不同,因为每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文化背景,所以她们对人生的追求、生活的价值取向都是不同的,所以这也是决定了她们的文化心里的不同。

藏区女性生活概况

【复返得自然】请问杨老师,传统社会中,藏族的婚姻形式有哪些?

【嘉宾:杨恩洪】传统社会中,一夫一妻是藏族婚姻的主要形式。在贵族家庭多有一夫多妻,在偏远的半农半牧区,一妻多夫(多为兄弟共妻)的形式也存在着。

【罗布林卡——】一妻多夫(多为兄弟共妻)的形式也存在着"是不是太穷了娶不起妻?

【嘉宾:杨恩洪】一妻多夫的家庭主要是发生在一些比较封闭的半农半牧地区。当然,一妻多夫家庭首先考虑的是家庭财产的不分割,如果每一位兄弟各娶一个妻子,妯娌之间会产生矛盾,导致分家,使财产分散,这是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在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保存家庭劳动力的集中,可以使家庭不断的富有。在这种家庭中,妻子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果妻子是一个很贤惠的又可以很好地调节兄弟之间的关系,同时安排丈夫的工作,有的丈夫可以从事农业,有的丈夫放牧,有的可以去做农牧业交换,这样的家庭反而比一妻一夫的家庭更富有

【网络主持人】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一个普通的藏族家庭通常有几个孩子?加上繁重的家务负担,妇女在身体保健方面状况如何?

【嘉宾:杨恩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前,藏族地区妇女的生育处于自然状态。呈高生育率,同时由于没有必要的医护条件,新生儿的死亡率也很高。现在藏区宣传计划生育,但是并未完全执行。尤其在偏远的农、牧区,高生育率仍然存在。有的牧区帐篷中,一个家庭生45个孩子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秀世花火】两位嘉宾好,请问藏族女子的受教育情况如何?

【嘉宾:杨恩洪】 在藏族的传统社会广大的农奴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的,所以农奴阶层中的女性没有受教育的机会,在上层贵族家庭,男孩和女孩都有社教育的权利。在我采访的几位贵族妇女当中,在她们的童年都进过私塾,在那里学习藏文算术等课题,所以一般的贵族妇女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她们在家庭中对于下一代子女的教育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解放以后,西藏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藏族女性和男性一样都享受着受教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也和汉族地区有一定的区别。

【网络主持人】藏族家庭中的财产如何管理?这个管理方式是不是决定了男女双方在家庭中地位的不同?

【雪泥飞鸿】 原来在藏区,女性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但地位是很低的,没有出现女性在家庭中作主的情况,专家可否就此作一评价?

【嘉宾:杨恩洪】一般为妇女与丈夫共同管理家庭财产,在日常生活中妇女在家中更多的是管理和操持家务。在家中妇女的地位比较高,这一点是与汉族不同的。

【网络主持人】现在藏区的文化现象中有哪些女性崇拜和母系制度的遗存?

【嘉宾:德吉卓玛】世界上各个民族由于地理、区域的差异和历史发展之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形态也是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位居世界屋脊的藏民族以她那奇异的地理环境,以及特殊的历史进程,则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而藏族女性作为创造藏族文化的另一主角,在藏族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藏族文化传统中,藏族女性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她们被视为世界的创造者,宇宙的主人,大地的母亲,雪域藏地的守护神,福禄人间的仙女,威严的护法神,救度众生的佛母和开启智慧的女神等等而受到敬重和崇拜。她们在藏族历史、社会生活和宗教中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今天不论您走进威严的庙宇,还是漫步在田间、湖边、大山中,总有听不完的一个个女神、佛母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让您处处感受到女性的存在和伟大。

【寒山秋水】传统的藏族社会,择偶时注重门当户对吗?在意年龄差异吗?

【嘉宾:杨恩洪】上层人士家庭注重门当户对,但不在意双方的年龄差距。为了延续家族及保护家族财产,贵族家庭在没有男性继承人时,经常采取为女儿招上门女婿的做法,女婿上门后改姓夫人的姓,传宗接代。

【寒山秋水】在传统社会,藏族女性是否有婚姻的自主权?她们可以自由恋爱吗?听说藏区女子比较开放,那她们的性观念是怎么样的?

【嘉宾:德吉卓玛】婚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繁衍生息的唯一途径。在藏族地区,女大当嫁、生儿育女,养家糊口,是非常自然、简单的事情。藏族女性的自主权是相对的,她们可以自由恋爱,但是城镇和农村的女性,她们的自主权是不同的,在农村大多数女性的婚姻自主权取决于她们的父母,比如说一个女孩到18岁以后就会嫁人或招赘,生儿育女,为人妻,为人母,有的父母为使自己的女儿过门后,能当好家,在婆家不受委屈,其父母除了教育女儿长大嫁到夫家后,如何做妻子、儿媳,如何孝敬公婆外,还会教女儿烧茶煮饭,怎样操持家务。由于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个女子成婚后,会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婚姻家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将自己的命运和家庭仅仅地连在一起。婚姻家庭也由此而成为她赖以生存的唯一场所。所以,一般都非常珍视自己的婚姻家庭。故而我不认为藏族女性的性观念是开放的。

文化人藏族女性出嫁有什么仪式吗?

【嘉宾:杨恩洪】由于藏族这个地区非常广大,有农区,有牧区,所以这个仪式也是不尽相同的。在比较偏远的牧区这种两个人的结合就比较简单的,没有很繁复的仪式,或者只是由男性家庭出一位代表到女性家中来接亲,然后女性家中由自己的舅舅陪同送到婆家,正式结婚以后,媳妇还要再回娘家一次。在有些农区,婚俗是非常繁复的,在结婚的仪式当中,除前面所述的那些仪式之外,双方还要对歌,一般叫婚礼歌。如果男方接亲的代表不能回答女方用歌提出的问题,他也不能顺利地把姑娘接走。这种婚俗歌建立在民歌的基础之上,涵盖了西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读书时间不读书】 请问:藏族已婚妇女与娘家一般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不喜欢日本人】她们结了婚是不是也像很多汉族妇女一样把婆家的好东西都千方百计运到娘家去:)?

【高山雪子】绝不会!

文化人】哈哈。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嘉宾:杨恩洪】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我也是汉族,我们也没有把婆家的好东西都搬回娘家去。藏族妇女一旦嫁到婆家,她就会以主人翁的态度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和生产劳动,生儿育女,传宗接代。

【高山雪子】就是!

【读书时间不读书】请问:儿子与女儿对传统的藏族家庭来说有不同意义吗?有没有重男轻女的现象?

【嘉宾:杨恩洪】在藏族传统社会中,尤其是在贵族家庭当中,一般是由儿子来继承家里的产业,女儿则嫁出去。如果家中没有儿子,女儿也可以继承家中产业,那么为了延续这个家族,就需要采取招上门女婿这种做法。女婿上门以后,改姓夫人家的姓,仍可传宗接代。所以在藏族传统社会中,重男轻女的现象不是很严重。

【猫咪mm】嘉宾老师:你们可以说说西藏妇女受教育情况的比较吗?从过去早期社会到解放前再到现在。现在西藏妇女受教育的普及高吗?到什么程度了?

【嘉宾:杨恩洪】在旧社会,贵族家庭妇女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高的,几乎所有的女孩子们都有机会进私塾读书,学习藏文和数学等知识。到了十六七岁她们就要回到家中等待出嫁。而广大的农奴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解放以后,西藏社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女性和男性一样,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在交通比较发达的地区女童的入学率和男童基本上是一致的。现在在各大学就读的藏族女性占有很大的比例,还有一些藏族的女硕士生,女博士生。可以说藏族的妇女和汉族的妇女一样,具有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并达到了一定的程度。

文化人藏族的装饰品很是流行,也非常漂亮,听说有避邪之功效。还请德吉卓玛老师介绍一下这些美丽的饰品。都该在哪种场合下佩带?有避邪作用吗?

【嘉宾:杨恩洪】在牧区,尤其是在节日期间,盛装的藏族妇女脖子上挂满了珊瑚、玛瑙、松耳石等珠宝,藏族有一种说法,如果想知道谁家的财产有多少,就看他家夫人脖子上的装饰。藏族人比较喜欢佩戴的还有一种叫嘎乌,意为护身的佛盒,一般都是用金银制成,里边藏有经书或一些贵重的物品。佩戴这种嘎乌具有护佑平安和辟邪的作用。

【网络主持人】请问杨老师,在农区、牧区、城镇有藏族女性的家庭分工有何不同?她们的地位有何不同?

【嘉宾:杨恩洪】西藏解放前,藏族妇女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出身于贵族,即使是达赖喇嘛的母亲也不能从政。当然在重大节日,贵族妇女可以和丈夫一起出席重大节日庆典,贵族噶伦(相当于大臣)夫人就座的垫子仅低于噶伦的垫子。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在教育子女、家庭经济管理方面妇女具有一定的权利。

  由于生活在不同地区,要承担的生产活动不同,妇女的分工也不同。在农区,妇女是农业生产劳动的主力,除耕地、掌犁外,一切农活均由妇女承担。在家庭中,妇女还要做家务。男性主要缝衣服、做鞋子,以及做一些农牧业产品交换的事情。

  在牧区,女主妇最早起床,挤奶、拾牛粪、烧茶,然后家庭其他成员起床,伺候他们喝茶吃过早饭、带上糌粑出去放牧后,又要打酥油、做奶渣、晒牛粪,准备晚饭。放牧的人归来后,又要挤奶等,一直忙到日落。牧区男人主要的劳动是放牧。

【雪泥飞鸿】在电视片〈藏北人家〉中,好象就是反映了牧区男女分工

【嘉宾:杨恩洪】解放以后,在农区、牧区,传统的生产分工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妇女可以参政、从政,有大量的藏族女干部成长起来,在县、地区、以及自治区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这是一个根本的变化。

【网络主持人】农区和牧区一般的家庭主妇一天的作息和生活是什么样的?

【嘉宾:德吉卓玛】藏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青藏高原,这里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决定了藏民族的生产方式及生存模式。在海拔高、气候干冷、雪山环抱、山峦叠嶂的严酷自然环境下,古老而智慧的藏族人民创造或选择了适合于自己的生产生活方式。生活在河谷地带的藏族人,以农业或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维持生计;生活在草原上的藏族人以游牧业的生产方式维持生计。即农牧业经济活动方式。因此,土地和畜牧,则是他们祖祖辈辈继承的财产或生产资料。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每个人都在编制着自己的生活之网,构筑着各自活动的世界,并在这里栖息、繁衍、生存。在家庭中,藏族男女两性的劳动分工比较明确,一般男主外,女主内,重体力的劳动由男人承担,就一个农业区的已婚年轻妇女,每天一早起来要烧茶、烙饼做早饭,喂猪、喂狗、放家畜,收拾房屋,打扫院子,早饭后,春、夏季要下地干农活,如除草、割麦等,秋、冬要积肥,如果其家庭结构为核心家庭,无其他家庭成员,还要为全家人做午饭和晚饭,这是一个藏族农村妇女一天所承担的基本的家务和生产劳动。在藏族牧业区,一个家庭的年轻妇女,每天一大早起来后,先要挤奶,烧奶茶做早饭,牛羊出圈后,开始清理牛羊圈,晒牛粪(用于燃料),还要打酥油,做奶酪,捻毛线织毛帐篷等,傍晚牛羊回圈后,又要挤奶,做酸奶等,每天如此循环往复。

【伊莎21】请问杨老师,藏族妇女在牧区与市区的生活信念与生活方式有什么不同?藏族地区的经济稍发达地方,藏族妇女的政治权利比过去是否有所提高?与我们汉族的区别大吗?

【嘉宾:杨恩洪】生活在偏远牧区的妇女,与生活在拉萨的妇女在生活信念和生活方式方面当然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由于西藏的交通的不便利,偏远牧区仍然处于一种半封闭状态,而拉萨已经步入了现代城市的范畴。解放以前,藏族妇女不能从政,但是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目前在各行各业都有藏族女性领导和干部。从自治区一级到地、县都有藏族女性领导主持工作。妇女干部占总体干部的比例和汉族区别并不大。

【雪泥飞鸿】藏区女性的家庭地位较高,而社会地位较低。随着社会的变化。今后藏区女性的家庭和社会角色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专家可否预测一下?

【嘉宾:杨恩洪】藏区解放已经50多年了,而且随着不断的开放藏区女性的地位会和汉族地区女性的地位一样,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的得到提高,应该是同步的。

【网络主持人】藏族几乎是全民信仰佛教,那么宗教思想对藏区社会的女性观和女性的地位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嘉宾:德吉卓玛】在藏民族的历史发展中,对藏民族文化发生过决定作用的莫过于宗教,宗教价值观,则是藏民族文化最深层次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的主体部分。正因为如此,藏传佛教作为藏族社会最主要的社会意识形态,她所提供的关于社会、人生和道德的说教,构成了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受这种文化大背景的影响,藏民族对女性的看法和态度具有双重性,故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享有的地位,既不象印度妇女那样受到性别的歧视,也无须象古代汉族妇女那样遵守三从。但男女不平等的事实,是世界各国文化和宗教的共同现象。

【复返得自然】在西藏寺院里朝拜的信徒中,似乎女性占了大多数,那么请问专家,宗教生活在藏族女性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朝拜者多是女性?

【嘉宾:德吉卓玛】众所周知,藏民族是一个全民信教的民族。五藏传佛教作为藏族社会最主要的社会意识形体,她所提供的关于社会、人生和道德的说教,构成了藏民族传统文化的灵魂,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这样的一种文化大背景,为藏族女性个人的宗教信仰营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和条件。在藏族地区,每个地方或村落都有属于自己区域内的寺院和佛殿,去寺院朝佛、进香、献祭是农牧民群众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尤其是藏族妇女,在业余时间和闲暇时,总要道就近的寺院和佛殿烧香、转经、磕头礼佛,这一切又无形地感染和熏陶着常常出入于其中的藏族妇女,且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给她们带来了生活的调节,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满足。所以,这就是西藏寺院里朝拜的信徒中女性居多的原因吧。

【网络主持人】藏族女性有个特殊的群体——出家女性,德吉卓玛老师是这方面的专家,您能概括一下藏族出家女性产生的历史吗?

【嘉宾:德吉卓玛】佛教约于公元3——4世纪在吐蕃藏地肇始。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正式传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佛教传入雪域藏地之后,藏族女性为自己寻求了新的生活途径和人生道路,在藏族文化史上揭开了独具魅力的一页。公元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弘扬佛教,建寺度僧并鼓励吐蕃贵族妇女及大臣子孙等剃度出家。遂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几位后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中,后妃卓萨绛曲玛、蔡萨梅朵仲、波琼杰姆尊三位王妃各创建一佛殿,史称后妃三园。王妃卡钦萨益西措杰被莲花生大师认为具有智慧空行母之相而收摄为弟子,并皈依莲花生大师,修持密法,开启吐蕃密宗法门,成为吐蕃藏地第一位出家女性。王妃觉姆赞赤嘉姆尊(卓萨绛曲杰)为首的三十名贵族妇女从汉地禅师摩诃衍那削发为尼,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二位尼僧。自此以后,吐蕃藏地开始有了出家尼僧。且以比丘尼卓萨绛曲杰为中心,在桑耶寺形成了藏传佛教史上最早的比丘尼僧团组织,可以说,藏族出家女性作为藏传佛教另一主要载体,在藏传佛教历史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藏传佛教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网络主持人】汉族地区常常听说某女子出家是因为感情受到了伤害,看破了红尘,那么在有着悠久宗教传统和氛围的藏区,藏族女性出家的动机一般都有哪些?与汉族的出家女性有何不同?

【罗布林卡——】请问嘉宾老师:我曾在羊八井看到女尼姑,当年我一直不相信在西藏有女尼姑。她们一般是什么情况下出家的?

【嘉宾:德吉卓玛】佛教的出家众分为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和比丘尼,男性出家后,受十戒称沙弥、女性受十戒后成为沙弥尼,女性在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前要学六法戒即为式叉尼。再加上在家的居士和女居士称作佛教的七众信徒。所以没有男女这种称谓,尼特指出家的女性,男性出家者称为比丘或者僧伽。

  不论是藏族的出家女性,还是汉族的出家女性,其出家的原由和动机乃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宗教的、历史的、社会的因素,又有个人的、家庭的和经济的因素等。若问藏族出家女性的出家动机与汉族的出家女性有何不同?这需要社会学的调查分析后才能得出结论。因为每个人的出家动机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在了解或研究藏、汉族出家女性的过程中,必须既要看到其客观的社会因素,又要看到主观的心理因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藏、汉族的出家女性。然而,不论藏、汉族女性的出家或皈依取决于什么样的前提和条件,都表现了一个女性所追求的生活价值,而且她们的皈依或宗教行为往往是其对生活、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映。

【雪泥飞鸿】藏传佛教中有女性,请简要介绍一下情况并评价一下她们所起的作用。

【嘉宾:德吉卓玛】佛教约于公元3——4世纪在吐蕃藏地肇始。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开始正式传播,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佛教传入雪域藏地之后,藏族女性为自己寻求了新的生活途径和人生道路,在藏族文化史上揭开了独具魅力的一页。公元8世纪,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弘扬佛教,建寺度僧并鼓励吐蕃贵族妇女及大臣子孙等剃度出家。遂吐蕃赞普赤松德赞的几位后妃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其中,后妃卓萨绛曲玛、蔡萨梅朵仲、波琼杰姆尊三位王妃各创建一佛殿,史称后妃三园。王妃卡钦萨益西措杰被莲花生大师认为具有智慧空行母之相而收摄为弟子,并皈依莲花生大师,修持密法,开启吐蕃密宗法门,成为吐蕃藏地第一位出家女性。王妃觉姆赞赤嘉姆尊(卓萨绛曲杰)为首的三十名贵族妇女从汉地禅师摩诃衍那削发为尼,为当时最具代表性的二位尼僧。自此以后,吐蕃藏地开始有了出家尼僧。且以比丘尼卓萨绛曲杰为中心,在桑耶寺形成了藏传佛教史上最早的比丘尼僧团组织,可以说,藏族出家女性作为藏传佛教另一主要载体,在藏传佛教历史发展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藏传佛教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嘉宾:金志国】请德吉卓玛老师谈谈女活佛和女尼姑的区别,她们是否可以用出家女性一句话来概括?

【嘉宾:德吉卓玛】女活佛是藏传佛教尼僧中最高层次的出家女性,也是一方领袖的女高僧,享有较高的地位,为藏传佛教举世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藏传佛教女活佛体系,虽然也是建立在活佛转世体制的基础之上,但是更为重要的是,她是在被奉为空行母化身的吐蕃女密宗大师益西措杰和藏传佛教觉域派创始人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等杰出女性的巨大影响下诞生的。同时也是藏传佛教密宗空行母化身说,付诸实践的结果。因此在世界宗教文化中独树一帜,且具有浓厚的雪域高原之文化特色。

【在佛前求了千年】那么德吉卓玛老师,男僧女尼在藏传佛教中,他们的地位有没有区别呢?

【嘉宾:德吉卓玛】佛教的出家众分为沙弥、沙弥尼、式叉尼、比丘和比丘尼,男性出家后,受十戒称沙弥、女性受十戒后成为沙弥尼,女性在受具足戒成为比丘尼前要学六法戒即为式叉尼。但是,在藏族出家女性中只有受持十戒的沙弥尼。这是因为藏传佛教比丘尼传承已经失传,故藏族出家女性与出家男性所持的戒律也就不同了。不过,作为佛法的修持者,藏传佛教出家女性在藏族社会生活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她们与男性僧伽平等一如,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沙弥尼要跪拜比丘僧,因为藏传佛教更注重修持者的学识和道法成就,所以,假如说她们有不同的话,乃在于修证程度的高低,而不在于男女性别的差异。

【寒山秋水】可是我听说同样级别的僧尼,阿尼的戒律要比喇嘛的多几十条呢,是不是真的呀?怎么会这样呢?

嘉宾:德吉卓玛】只有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不一样,但这不是藏传佛教制定,这是佛教的一种律制。

【高山雪子】卓玛老师!目前全藏区大大小小的尼姑庵大概有多少座?

【嘉宾:德吉卓玛】藏传佛教的尼寺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和云南藏区,主要集中在西藏地区。目前,在西藏地区大约有150多座,青海40多座、甘肃4座、四川20多座,在云南主要是一座,但是也有很多在家修行的尼僧。不过,这是整个藏区的概述,更确切的数字有待进一步做具体的调查。

【网络主持人】藏族出家女性的现状如何?她们对普通妇女的生活、观念的有什么样的影响?

【嘉宾:德吉卓玛】在藏族地区,女性剃度出家以从事宗教活动为生存意义的这种人生观,对大多数藏族女性个人的价值取向及其世界观的确立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在藏族人看来,出家当僧尼是一种无上光荣的事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所以,藏族出家僧尼人数居世界之首的原由也在于此。就出家女性的现况而言,目前在藏区剃度出家,削发为尼的女性比较多,大部分出家女性来自广大农牧民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藏区。从教派归属来看,隶属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觉囊派和格鲁派等五大宗派。也有属于藏族传统宗教苯教的出家女性。此外,在我国的内蒙和台湾地区,蒙古、俄罗斯的布里雅特、南亚的印度、尼泊尔、不丹及一些欧美国家等,也有不少皈依或修持藏传佛教的尼众或道场。

【雪泥飞鸿】藏传佛教中的女性出家人,似乎比男性要辛苦些。因为听说藏传佛教的出家人与家庭还保持了密切的联系,还要在家从事生产,再带食物去寺院。请教一下专家?

【嘉宾:德吉卓玛】藏传佛教的出家女性,她的生活来源主要是家庭,藏族地区的尼寺大多地处远离城镇、交通不便、人烟稀少的偏僻山区或草原上,故很少有人专门前往朝拜或布施。因此,藏族地区的尼寺一般都非常贫穷。它作为一个宗教共同体,却没有共同经营的具有实力的经济体系,它不像汉地尼寺那样,有寺院供给的舒适而整洁的僧舍和一日三餐等,藏族地区尼僧的日常生活全部都由个人自理。所以,他在生活上依旧要与家庭保持密切的联系。

【高山雪子】卓玛老师,您好!我早就盼着今天呢!请问,尼姑受比丘尼戒律是何时中断的?

【嘉宾:德吉卓玛】关于藏族比丘尼的戒律,不管是教界、还是学界,他们的观点都是莫衷一是的,但是我认为比丘尼戒律曾在吐蕃时期传乘,通过一些吐蕃时期的藏文文献对出家女性的各种称为来加以分析,我们便可做出这样的推断,在吐蕃时期对学法的出家女性一般称作增玛,即尼僧;或聂玛,即女弟子;受近事女戒新出家的女性称作格宁玛,即女居士;受过沙弥尼戒律的称作格慈玛,即沙弥尼;受过具足女戒,即比丘尼戒律的称作格隆玛,即比丘尼。在《益西措杰传》中,有一段赞颂益西措杰的颂词。称她是为格隆玛益西措杰(即比丘尼),这就表明了她受过具足女戒。另据《宁玛派教法史》记载,大圆满心部传承中有色姆格隆玛又名比丘尼德乃玛,或称觉姆哲美,传承大圆满心部的一位比丘尼。从这些中可以说明,吐蕃时期的尼僧中,有受持比丘尼戒律的尼僧。而且在藏传佛教后弘期,受持具足女戒的比丘尼和比丘尼僧团组织,这就是我所见到的文献资料中的记载,之所以为什么中断?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

degyi】德吉卓玛老师,关于藏族女尼,为什么您从来不为《中国西藏》写?很好的题材,您也很有研究呵。怎么样,做完节目就写?金主编一定也会很喜欢这个话题的。

【嘉宾:德吉卓玛】好,做完节目马上就给你们写。

clumsybird】请问专家:藏族经历过女性崇拜的历史时期吗?

【嘉宾:杨恩洪】 每一个社会都会经历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这样一个历程,西藏社会也不例外。我们从民间文学中可以看到这一点。比如在西藏民间广泛流传的有关神山、神湖等传说。而这些神山的山神和湖神大多为女性神,从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到,在人们的心目当中,女性是具有相当高的地位的。另外在我的调查当中,我曾经采访过藏族女活佛,在果洛地区还有藏族女王部落,而这个女王部落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另外在藏族的家庭生活当中,女性还是占有一定的位置的。这一点与经历了封建社会的汉族家庭不同,后来由于佛教的传入,女性地位逐渐低下,以至于妇女不能从政,但是我们从民间文学的丰富资料中仍然可以看到,早期藏族女性崇拜的遗存。

【小葵10《后汉书》中记载古羌人父名母姓,这大概是母系氏族社会的文化痕迹,我很想知道现在藏族社会还有没有这种遗风?

【嘉宾:德吉卓玛】聂赤赞普以后的几代赞普中都是父名母姓的称呼,到了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父名母姓现象也就慢慢淡化了。

【网络主持人】那现在藏区的文化现象中有哪些女性崇拜和母系制度的遗存呢?

【嘉宾:德吉卓玛】世界上各个民族由于地理、区域的差异和历史发展之不同,所产生的文化形态也是各式各样,形形色色的。位居世界屋脊的藏民族以她那奇异的地理环境,以及特殊的历史进程,则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藏族文化。而藏族女性作为创造藏族文化的另一主角,在藏族社会生活的大舞台上,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在藏族文化传统中,藏族女性具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她们被视为世界的创造者,宇宙的主人,大地的母亲,雪域藏地的守护神,福禄人间的仙女,威严的护法神,救度众生的佛母和开启智慧的女神等等而受到敬重和崇拜。她们在藏族历史、社会生活和宗教中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形成了藏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今天不论您走进威严的庙宇,还是漫步在田间、湖边、大山中,总有听不完的一个个女神、佛母古老而美丽的传说,让您处处感受到女性的存在和伟大。

【猫咪mm】嘉宾老师:有没有什么介绍藏族妇女生活状况的优秀文学作品呢? 给大家推荐一下吧,有时间看看。:)

【特邀主持人:金志国】专门介绍藏族妇女生活的文学作品还不多见,我知道有藏戏《卓瓦桑姆》、《朗萨文波》,是以藏族女性为主角的,当代的年青藏族女作家白玛娜珍的作品中,有许多是以当代藏族女性生活为主的。

【嘉宾:德吉卓玛】这本书是我十几年的研究成果,从这本书里面你能更多的了解和认识藏传佛教出家女性。

【高山雪子】哇!已经出版了?是哪个出版社出的?我要去买。

【嘉宾:德吉卓玛】今年二月份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现在各个书店都有发行。

【巴门尼德】德吉卓玛老师真是不简单! 藏族女性中很少像你这样有追求事业成功的。想必你所承受的压力与挑战也是巨大的。请问是什么是你这样有追求的动力?谢谢!

【嘉宾:德吉卓玛】谢谢你对我的鼓励。我之所以追求这一项事业,主要就是出自于我对藏族出家女性的热爱,在10几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吐蕃时期女密宗大师益西措杰的传记,我对她孜孜求佛法的精神所感染。而且,从她的书中我又结识了更多的像她这样杰出的出家女性,所以我就越来越对她们产生兴趣,没想到在公元7世纪还有这么出色的藏族妇女为藏族文化做出贡献,当时对这些女性关注的人也不是很多,所以我就产生做这一课题的兴趣,让更多的人来关注她们。这就是我追求一课题的目的所在。不过,做这方面的研究,首先必须全面、系统地掌握资料,但在藏文文献中,记载藏传佛教出家女性事迹的文字可以说微乎其微。为此,我用多年时间,翻遍了所能见到的藏传佛教各宗派教法史籍及高僧传记,从字里行间寻找点滴资料;同时我又跋山涉水踏访西藏、青海、甘肃等藏区一些著名的尼寺,进行实地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我自己能利用这些可靠的原始塑料,是我最感欣慰的一点。

【巴门尼德】请问杨恩洪教授,当初高考时是什么促使你选择了民大的藏学系? 如果你真的是那时就对藏族文化感兴趣,那您可真是太超前了!

【嘉宾:杨恩洪】1963年我报考中央民族学院民族语言文学语藏语言专业。当时年龄只有17岁,对藏族只有一个很直观的简单的认识,认为他们非常勤劳、勇敢,特别喜欢的是他们的民间文化,漂亮的服饰。由此,就这样一个很简单的动机就报考了这个专业。藏语言文学当时被认为是一个冷门,当时也并没有想到藏学研究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得到国外内广泛重视的地步。我想这也可能是命运的安排,或者是因缘。

【巴门尼德】谢谢! 看来命运这东西真难说! 也许冥冥中真的有一个主宰吧!

【网络主持人】在今后的藏族女性研究工作方面,有什么计划?你们想给我们的青年人提出什么希望?

【嘉宾:德吉卓玛】因为对藏传佛教出家女性的研究,不仅能为透视藏族出家女性乃至藏传佛教历史和文化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或新的通路,而且由此可以了解到在藏传佛教中起着重要作用而又不为一般人所知的某种真实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藏传佛教出家女性文化中来考察和广泛理解藏传佛教与藏族女性,是非常有意义的。所以,我希望在这一领域继续迈进,以期世人能更多地了解、认识、关心或热爱藏传佛教出家女性。   

【雪泥飞鸿】我还想请教杨专家:在藏族的口传文学中,除了语言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外,宗教或信仰的语言恐怕也很有特色吧,可否也介绍一下?

【嘉宾:杨恩洪】我不太清楚你指的宗教和信仰的语言是什么,但是作为一种产生在藏族传统文化的土壤上的一种口头文学,在几乎是全民信教的一种民族当中,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保存的民间文化中,肯定会反映出他们的宗教或信仰。以格萨王传为例,当人们说唱之前,必须要进行煨桑,向神、佛祈祷,在他们唱词的开头总是以六字真言开头,每位人物的唱词的开始都要向自己的本尊或者三界神祈祷。佛教的色彩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史诗当中,还反映了大量的前佛教时期人们的信仰,如神山崇拜、三界观念等等。宗教和信仰的观念贯穿在整个作品的始终。

siyin222】您好!如果想去西藏为那里的女性、儿童做点事,有什么建议吗?去西藏支教需要和谁联系???请知道的朋友帮忙回答一下,谢谢!

【嘉宾:杨恩洪】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呀,比如我知道一个德国妇女来到拉萨办了一个盲人学校,集中了29名藏族盲人孩子,教他们学习藏文、数学,以及一些民间文化知识,使他们将来能够在社会上自立。在偏远牧区,有的家庭的孩子承担着放牧等牧业生产的重任,失去了上学的机会,是不是可以在牧区办一些流动的小学,让这些失去的孩子们受到教育。另外也可以办一些妇女培训班,比如培训接生员,或传播妇女保健知识方面的人才。

【特邀主持人:金志国】这是个好想法,你可以和西藏妇联取得联系,他们会有很具体的介绍。需要的话,我可以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