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花是塔尔寺的“艺术三绝”之一,它是用酥油为原料捏制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展出时,由民族管乐器为主组成的花架乐队演奏出节奏缓稳、庄严肃穆的花架乐曲,来烘托宗教气氛,并随着灯光的闪动,在含蓄典雅的音乐中,展示出酥油花雕塑的千姿百态。塔尔寺酥油花集雕塑艺术之大成,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且规模宏大壮观,内容丰富多彩。

       酥油花是雕塑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藏族信教群众有向寺院奉献酥油的习俗,一般仅供点佛灯和僧人食用。而每逢藏历年正月十五之前,他们将纯净的白酥油送到塔尔寺,寺中的艺僧们在其中揉进各色矿物染料制成塑造用的胚料,然后在寒冷的房间中搭架塑造。为防止制作中酥油因体温融化影响造型,他们不时将手塞进刺骨的雪水中降温。

       酥油花的制作分为四道工序,即“扎骨架”、“做胚胎”、“敷塑”、“装盘”。

       酥油花虽名曰“花”,但其题材多样,内容丰富,主要以佛祖神仙、菩萨金刚、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山林树木、花卉盆景组成各种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立体画面。它的造型特点和手法类似国外盛行的蜡像艺术,但不宜长期保存。酥油花艺术继承藏传佛教艺术的精、繁、巧的特点,在一个有限的空间中容纳极多的内容。大至1米~2米,小至10毫米~20毫米的人物走兽,个个精到,力求写实,而其姿态神韵力求传神达意。在画面布局上则继承佛教壁画中“异时同地”的处理方法,在同一画面中将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同时塑造出来。如大型酥油花《释迦牟尼本生故事》。       

       酥油花的制作必须在冬季低温下进行,因而塔尔寺酥油花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塔尔寺灯节展出,届时来自西藏、内蒙古,四川等地的农牧民及海内外游人云集寺中,山上山下,寺宇周围,人山人海,都为一睹晶莹剔透的酥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