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以南12公里,遗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海拔高度3100米,是中国已发掘的海拔最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经放射性碳元素鉴定,年代在距今四五千年前。

       它所代表的原始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首先在生产工具方面,遗址呈现出新石器时代的全部特征,但却仍然是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并存,且以打制石器占大多数。

       其次在陶器方面,陶质均为夹砂陶,手制。纹饰以刻画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为主。器形以罐、盆、碗为基本组合,均为小平底器。

       再次,在建筑方面,大量采用石块作为原料,如石墙房屋、石砌道路、石台、石围墙等。

       卡若遗址的这些特征表明,卡若文化是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卡若文化并非青藏高原一种孤立发展的原始文化,而是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原始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东面的雅砻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也挖掘发现了一些打制石器,在北面的甘肃、青海境内存在着距今四五千年之间的马家窑、马厂等文化。卡若与这相邻的两地区之间似乎有着密切的古代文化交流。在打制石器方面,卡若文化的盘状敲砸器见于甘肃四坝滩、永靖大河庄类型遗址。切割器见于兰州附近的罗汉堂、齐家坪等马家窑文化遗址。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也同样见于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至于卡若文化早期的圆形和方形半地穴房屋、处理过的红烧土墙壁和居住面则属于甘肃、青海等地马家窑文化传统居住形式。卡若遗址中发现的粟米,属于黄河流域的传统农作物,耐干旱,南方较少种植。卡若文化的粟米,很可能就是从马家窑文化传播而来。 

       卡若遗址的发掘对研究西藏的原始文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西藏人的祖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说明从河湟南下的氐羌系统的人仅仅构成西藏先民的一部分,而且是后来加入融合的一部分。实际上,早在旧石器时代,西藏就有原始人居住。卡若遗址发掘的资料说明,青藏高原自古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开拓这片广阔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