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上午,近四百位中外高原医学专家云集青海西宁,共同探讨高原医学和人类健康。当日,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暨第五届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在西宁拉开帷幕,来自美国、英国、秘鲁等23个国家的160位国际高原医学专家,与中国的230位专家齐聚一堂,展示学术成果,交流经验,促进高原医学发展。

本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由国际高原医学会、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主办,青海省人民政府和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的高原医学与人类健康",大会将交流世界各国高原生理学及高原性疾病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慢性低氧适应机制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讨论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机理,探讨低氧人群面临的医学保健问题;并制定慢性高原病的诊断标准。会议期间,将有358篇论文作大会交流。

据了解,全世界目前约有3800万人久居海拔2400米以上的高原,每年还有3600万人前往高原地区进行旅游、登山等活动,因此高原地区的人类健康问题备受世界关注。国际高原医学会1985年在瑞士创建,1994年召开首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以后每两年召开一次。此次是第一次在中国召开,会议聚集了多位世界顶尖级高原医学专家,规模和档次是历届最高的。卫生部、铁道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及青海省、西藏自治区政府官员莅临会议。

中国是世界上高原和高山面积最辽阔的国家,在历史上是中国人最早记载了高山病,也是中国人最早移居和开发了高原。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卫生部高原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本次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吴天一介绍,在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召开国际高原医学大会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开展高原医学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群体优势,高原所独具的藏医藏药与高原医学的融合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据了解,会议8月12日至16日在西宁举行,17日至20日在拉萨举行。

相关链接:结合藏医药独特理论 中国高原医学研究成果显著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高原医学研究者从生理学、病理学、临床学、流行病学、生物学等不同方面进行了探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观点, 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记者自正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的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上获悉的。

大会秘书长、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留美博士后格日力教授,在大会上回顾了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高原医学的发展。他说,中国高原医学具有自己的特色,是千百年来人类在与高原病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的总结,是传统中藏医药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对高原病进行防治研究的综合成就。

 早在1955年,我国学者吴德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小儿高原心脏病的诊断和命名。1966年,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天一教授报道了成人高原心脏病。之后,青海省、西藏自治区等地报道了几千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心脏病等慢性高原病。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制订了中国高原病的定义、分型及诊断标准。在急性高原病的防治方面,经过多年的高原现场研究,改变了国际高原病专家对高原肺水肿的三低抢救原则,提出了符合青藏高原实际的就地抢救原则,大大降低了高原肺水肿的病死率。

 多年来,高原医学工作者利用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和群体优势,采取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高原人群、高原土生动物的生理适应机制、急慢性高原病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中国高原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青海省卫生部门先后组织了可可西里、阿尼玛卿山等五次大规模高原医学综合考察,对青海果洛地区的久居高原返平原人群进行了脱适应人体生理的深入研究。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与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合作,开展了藏族对高原适应机制的研究。此外,对牦牛、高原鼠兔等高原土生动物的低氧适应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它们与世居人群有相似的生理学特征,是研究高原医学的最理想的动物模型。以高原鼠兔为动物模型,从低氧反应的核心因子-低氧诱导因子入手,开始了基因水平的探索性研究。

 在高原病流行病学的研究方面,青海和西藏两省区的科技工作者,对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人群进行了高原病现场流行病学研究,基本搞清了高原病, 特别是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的资料显示,慢性高原病严重威胁着高原居民的身体健康。"本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将制定慢性高原病国际诊断标准及防治指南,中国的研究资料将会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藏医药学研究在高原病防治中取得较大进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广大藏医药学的研究人员,根据藏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发挥高原独特生物资源的优势,开发和应用抗缺氧、抗疲劳、治疗高原病的药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在世人关注的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低海拔地区的作业人员,进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修建铁路。几年过去了,由于对这些作业人员采取了综合的高原病预防、治疗措施,无一人死于高海拔地区较为常见的急性高原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也体现了中国政府对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关怀。

 青藏高原是高原医学研究的理想的天然实验研究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高原医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中国已将高原医学的发展同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认为高原医学研究是关系到社会是否能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01年由国家投资筹建了西藏高原病研究所;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专项投资成立了青海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也对高原医学研究加大了科研经费的投入,中国高原医学研究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相关链接:理论体系独特 中国藏医药学防治高原病显奇效

 中国藏医药学研究在高原病防治中成效显著,以它为代表的中国高原医学研究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这是记者从正在青海省西宁市举行的第六届国际高原医学大会上获悉的。大会秘书长、青海高原医学研究中心主任格日力教授在会上说,多年来,中国高原医学工作者利用青藏高原的地理优势和群体优势,对不同海拔高度的不同人群和高原土生动物的生理适应机制、急慢性高原病等方面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中国高原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据介绍,藏医药学研究在高原病防治中取得较大进展。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藏医药学研究人员根据藏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发挥高原独特生物资源的优势,开发和应用抗缺氧、抗疲劳、治疗高原病的药物,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在世人关注的青藏铁路的建设中,有数以万计的来自低海拔地区的作业人员,进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修建铁路。几年过去了,由于对这些作业人员采取了综合的高原病预防、治疗措施,无一人死于高海拔地区较为常见的急性高原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青藏高原是高原医学研究的理想的天然实验研究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高原医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2001年,中国投资筹建了西藏高原病研究所,2002年,青海省政府专项投资成立了青海医学院高原医学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