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藏族哲人智士从不同侧面著书立说,记录着雪域高原的往昔。而这些早已形成的金石刻文、木版文字、唐卡、壁画释文、历史档案以及手抄、木刻各种版本的遗存,便构成了藏族古籍的主体。

  藏族古籍,如同这片雪域大地所承载的万物一样,丰富浩大。至于藏族古籍到底有多少,目前尚没有一个确切的数字,不过我们不妨先看看萨迦寺。萨迦寺这座始建于1073年的著名藏传佛教寺院,自11世纪起,便有众多的高僧大德、学者译师云集于此,写下了许多历史名著,翻译了大量的梵文著作。萨迦寺也因其典藏有珍贵的信史资料和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素有“第二敦煌”的赞誉。“经书墙”是该寺的一大奇观,该墙实为一个硕大的藏经阁,共有书仓464个,放满了数以万计的大型佛书经卷,素有“即使外面的石头墙倒塌了,里面的经书墙也不会倒塌”的说法。该寺还有一个“铁环经卷”。因为经书太大太重,需在书卷铁环上扣紧绳索,由8个人合力才能将之抬起。萨迦寺典藏的藏文古籍仅仅是西藏藏文古籍中的一小部分,另外,还有收藏于夏鲁寺、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扎西伦布寺中及分布流散于广大牧区的藏族古籍。面对如此浩瀚广博的历史遗存,我们的心灵似乎已经和历史的足音契合了。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特殊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原因,许多珍贵的藏族古籍被焚毁,如前面所提的萨迦寺,原藏有弥足珍贵的贝叶经200多部,经过“文革”浩劫,目前仅有20多部留存,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损失。由于藏文古籍从未进行过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许多古籍已成为绝版,保存下来的很大一部分也已是海内外罕见的孤本、珍本。

  另外,就西藏自治区内的藏文古籍来说,其分布极为分散,加之全境交通道路极为不便,地广人稀,物价偏高,这些都使藏文古籍的各项工作具有相当大的难度。1989年西藏藏文古籍出版社成立时,筹建小组已经先后从拉萨、日喀则、那曲、仁布及区外一些地方搜集原始资料300余部,整理出部分有关历史、宗教、医药、历算、哲学、语言等方面的书籍,并选择了其中的12部(13册)总计300多万字,交付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为今后的藏文古籍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8年的第六次藏文古籍协作会议,正式启动了《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藏族卷》的编纂工作。回顾西藏社科院的藏文古籍出版社自从筹建以来,许多曾经参与或正在参与藏族古籍工作的专家学者和工作人员,都有着这样难忘的场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灯下台前,多少次下乡道路上的风雪扑面,多少次端起淳朴牧民们送来的酥油茶,又有多少次翻山越岭、走村串户,这些都已经永远地铭记在他们的脑海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