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洛藏族自治州赴玉树抗震救灾工作纪实

    青海,有两家藏族人居住海拔最高的青南(青海高原南部简称),他们同酿三江之源,同受四季高原福祉,他们最有手足之情。他们说着不同的康巴、安多藏话,而血缘地缘最亲,他们的家名叫——玉树、果洛。

  罕见的玉树大地震,更显他们的手足情、一条筋。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县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这一刻,百分之八十的房屋倒塌,数亿万计的草原儿女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巨大损失。

  消息传来,果洛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救援工作,由州委常委、州委宣传部部长司才仁为组长,抽调民政、卫生、消防、公安、宣传等部门骨干63人组成的救援队于当天14时奔赴玉树灾区进行抗震救援。援队救星夜兼程,于15日凌晨2时玉树灾区。首批救援队由外科、麻醉、护理及辅助检查专业人员、公安消防支队应急救援专业人员组成。同时,玛多、甘德、玛沁等县也相继组织救援队奔赴玉树灾区,积极投身抗震救援工作。同时,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纷纷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截止4月27日,共捐善款642.57万元,捐助药品、食品、帐篷等救援物资折合人民币227.4万元。全州共投入救援人员291人。共投入救援车辆76辆。

  救援队到达灾区后,在灾区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立即投入抗震救灾工作。在抗震救灾的每一个日日夜夜里,无论是消防官兵、公安特警、武警官兵,还是医务工作者、新闻记者等等都以百倍的努力,寻找着生命的希望,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废墟上抒写着一个个动人的华彩乐章。

  生命至上,分秒必争,红色消防官兵身影点亮生的希望。

  红色是力量的象征,当消防官兵到达指定的职业技术学校时,眼前已是一片废墟,两幢大楼倾斜,一幢女生宿舍楼全部夷为平地。根据目击者提供的线索,地震发生时,大部分学生已逃离现场,但仍有几名学生埋压在废墟下。时间就是生命,作为时刻与抢险救援为伍的消防官兵心里十分清楚,“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一定要救出被困的学生”,消防中队中队长罗东果断下达命令,全体参战官兵利用碎石机砸开层面,用液压钳剪断钢筋,从楼顶部打开救援通道,攻坚组队员深入内部搜救埋压人员。此时已是15日凌晨,经过6个小时的彻夜搜寻,仍没有找到被压埋的学生。消防队员稍适调整搜救方案,又开始新一轮的搜救工作。救援小组再次利用液压顶、实木和石块对楼板进行加固,但由于余震不断,刚刚被加固的楼板随着余震无数次的倒塌,给救援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队员们不得不重新再来,当挖到楼梯口时,发现一名被埋压的学生,紧接着,不出2米远的地方相继搜寻到6名学生,便均无生命迹象。

  随着黄金救援72小时的过去,被埋压人员的生存希望越来越渺茫,但救援队始终没有放弃希望,继续在废墟上搜寻。19日下午17时55份,救援队在距结古镇10余公里的巴塘西航村半山腰一倒塌的民房中,发现了一名被埋压130小时的藏族妇女,由于不能运用大型设备,队员们只能用手挖。手指磨破了,没有一个人喊痛,更没有一个人叫累,此时此刻,在他们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救人,救人。经过40多分钟的艰苦营救,成功救出了被埋人员,创造了搜救生命的新奇迹。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他们:“果洛消防官兵是最能干活、最能吃苦的子弟兵,是我们最欢迎和喜欢的人”。

  “军民鱼水情,警民一家亲”,果洛特警官兵用实际行动诠释大爱的责任

  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灾情发生后,果洛州特警大队星夜兼程,与次日凌晨到达灾区,立即投入救灾维稳工作中。特警队在杂多县公安局统一下安排下,被分配在东营街、民师、卫校、三完小学等片区进行巡逻检查。由于该区域是地震重灾区,群众居住又相对比较密集,特警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工作方案,合理安排出警人员,对该片区进行全天侯巡逻检查。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及时疏散群众,对因地震造成行动不便的群众,队员们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条件下,将群众逐一背至安全地带,以防止因人群过度集中而影响救援工作进程。

  在有效维护灾区社会秩序稳定的同时,特警们也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在巡逻至孤儿院附近地区时,接到一位老人的救助信息,老人的一些贵重物品被埋在了废墟下,特警大队即刻抽调部分队员前往事发地点进行挖掘。由于没有专业挖掘工具,队员们只能徒手从废墟中寻找,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共挖掘出佛像4尊、经卷50卷、唐卡16幅、保险箱1个共约价值12万元的物品。经玉树县公安局新建路派出所登记核实后交于老人。而此时每个特警的双手已是血迹斑斑,连筷子都握不住。在东营街,一位在地震中幸免遇难的18岁女孩白云,正在亲戚邻居的帮助下挖掘生活必需品,特警队员见此情景,依然拖着疲惫的身体,冒着余震威胁,帮助女陔挖掘出了所有的物品,以实际行动保护了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谱写了一曲“军民鱼水情,警民一家亲”的壮丽篇章。

  分秒必争,抢救生命,白衣天使用爱的阳光照耀受伤的心灵

  根据玉树州结古镇距离果洛州玛多县较近的实际,玛多县卫生局首先派出了由10人组成的医疗救援队,携带10万余元药品与当天下午到达玉树州结古镇,开展医疗救援工作。这也是第一批到达地震灾区的外地医疗救援队。救援队到达灾区以后,看着美丽的草原小镇已是废墟一片,疮痍满目,心深深被刺痛了。他们不顾一路颠簸劳顿,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安排下,立即卸载药品,搭建帐篷,设置床位,紧急接收受伤群众,并对伤员受伤情况进行简单分类,对重症病人紧急输送至省内各大医院进行救治。

  15日,果洛州其他5支医疗救援队携带药品和物资陆续到达玉树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各医疗队本着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当得知玉树职校的一名教师在地震中眼睛受伤影响视力时,医疗队即刻组织人员前去救治,由于眼部受伤,给教师的生活起居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医护人员一边治疗眼睛,一边照顾患者的饮食生活,经过三天三夜不微不至的照料和治疗,教师病愈,重见光明。在地震中受到重伤的12岁小男孩巴丁,因家地处偏远,受伤4天未得到有效治疗,医疗队获知后,立即找到小巴丁,对小巴丁进行了简单治疗后及时送至定点医院救治。这样的生命救援每天都在废墟中上演着,延续着……。一个个受到重创的生命在他们的精心医治和细心照料下鲜活起来。

  与此同时,医疗救援队还进行了震区消毒、水质监测采样、疾病调查及震后防疫知识宣传等卫生防疫工作。先后为7家行政事业单位(驻军部队营地)进行了住房、垃圾点及周边地区进行消毒,消杀面积近6500平方米,对3眼泉水进行了水质采样送检。

  抗震救援队里的“父子兵”

  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国各地救援队纷至沓来,果洛州各地救援队也迅速奔赴玉树灾区进行抗震救援工作。当记者在灾区采访时发现,我州的救援队中碰巧有几对父子、母子、父女等特殊的家庭组合共同奔赴玉树灾区开展救援工作。

  俗语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抗震救灾第一线还活跃着很多的父子、母子、父女等一家几口人共同奔赴玉树灾区进行抗震救灾的家庭,他们怀着对灾区人民深深的爱,奋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或执勤站岗,或发放物资,或救护伤员。虽然他们近在咫尺,但很多时候顾不上一声问候和叮嘱,匆匆擦肩而过,只为灾区一个个危在旦夕,等待救援的生命。

  情系玉树,大爱无疆,志愿者爱心接力滋润灾区群众心田

  4月14日,玉树发生7.1级地震以后,全国各地的人们迅速驰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工作。就在这庞大的支援队伍中,有一个看似有些单薄的身影时常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她每天忙碌在废墟和瓦砾上,穿梭于慌乱的人群中,积极为受灾群众送衣送药,发放各类生活用品。她就是果洛州玛沁县大武镇副镇长—安娜。

  安娜2009年8月从省体育局选派至玛沁县大武镇,任副镇长。当获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的消息后,她主动向镇党委请缨,以一名志愿者身份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工作。出发前,安娜将自己参加工作后的3.5万元积蓄全部用于购置灾区急需的棉衣、棉被、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必需品,并自费租车前住玉树灾区。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于16日晚到达玉树州结古镇。到达灾区后,她不辞辛苦,顾不上休息,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迅速将这些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为灾区群众献上了一片炽热的爱心。

  目前,安娜随果洛赴玉树灾区救援队仍奔波于救灾一线。每天,她顶风冒雪,不畏严寒,为受伤群众洗脸洗头,清洗伤口於血,按时发放药品,用真情和爱心细心护理着每一位伤员。几天来,她和所有的志愿者一样,付出比已往工作多几倍的努力和汗水,但她毅然决然地坚守在抗震一线,为抗震救灾默默地奉献着,忙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