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北京城的可能都知道,提起白塔,北京城有两座。一个是北海白塔,另一个则是阜成门外的妙应寺白塔。两个都属于藏式佛塔。

  对于前者,不少人都相当熟悉,很多游客来北京旅游,北海公园是必去的地方之一。很多人都会唱的“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中的白塔就是指北海公园琼华岛上的那座白塔。

  对于后者,可能有些人不熟悉。不过没关系。近日,有736年历史的妙应寺白塔重新开放。因为白塔太出名了,妙应寺也被俗称为白塔寺。来这里还可以看到藏传造像艺术展以及唐卡臻品艺术展。
 
  妙应寺白塔其实并不输北海白塔。在妙应寺白塔面前,北海白塔只能算“小字辈”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妙应寺白塔,全称为灵通万寿宝塔,始建于元至元八年(1271年),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规模最大的藏式佛塔,也曾是元大都的地标性建筑。

  妙应寺白塔来头不小。据说,此塔为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勘查选址后敕令建造。设计建造者为尼泊尔工艺家阿尼哥。很难想象,在当时的元朝都城建造佛塔,会让一位尼泊尔人来主持建造。原来,这位阿尼哥早在元朝初年(1260年)就应大元帝师八思巴之聘,带领80名工匠来到了元大都。据说,阿尼哥入仕元朝40年,参与了当时京城很多庙宇的建造。妙应寺白塔就是其中一座。可以说,这座白塔融合了中尼两国的建筑风格,是中尼两国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妙应寺内的阿尼哥塑像
  白塔竣工那年(1279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以塔为中心向四方射箭圈地,建成一座寺院,名为万安寺,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也就是说,围绕白塔建成的寺院还是一座皇家寺院,皇帝即位、郊庙建成等,文武百官都要在这里习仪演礼。据说这里还是蒙汉佛经等书籍的译印中心。明朝时将寺院名称改为“妙应寺”。

  在元大都建一座藏传佛教寺院,皇帝亲自勘查选址,建造过程中密切关注,建造后还一直当作重要地方。这座寺庙与白塔的地位可见一斑。

  关于这座白塔有个传得神乎其神的说法。据说无论白天阳光下或是夜晚月色下,白塔都没有影子,即“无影白塔塔无影”。还有人更加神秘地说,“白塔寺是没有影子的,它的影子在西藏”。
 

       胡同里的白塔
      
  事实上,“塔无影”是不可能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有人给出了科学的解释。因为白塔塔身高大且又呈圆锥形,白塔寺周边都是狭窄的胡同,塔的影子往往隐没于胡同两侧墙壁的投影之中,所以无论在日光下还是月光下,无论从任何角度,都不可能看到白塔的完整影子。至于说影子在西藏,更应该是民间的讹传,大概跟它是一座藏式佛塔有关。

       鲁迅故居

     此外,还有一位文坛巨匠曾在附近居住。1924年,白塔寺附近的阜成门西三条21号,搬进了一位文人。那时,他还在教育部上班,白塔想必是日日上下班都要经过的地标建筑物。在这里,他写出了很多名篇。比如,有这么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此人便是鲁迅。走进现在的鲁迅故居,不用遥望,依然可以看得见这白塔。

     2015年12月6日,妙应寺白塔在经历了长达2年7个月的修缮后重新开放。这一天是农历十月二十五日,也是妙应寺白塔的竣工纪念日。据悉,白塔寺上一次大修还是在1978年,唐山大地震之后。在那次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了白塔顶端塔刹里收藏的经书和舍利。此外,塔顶的砖石下,还藏有一封1937年修缮时工人留下的抗战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