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届中国区域发展高层论坛在西藏拉萨市成功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民族地区快速发展,暨南大学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商务厅、西藏自治区综合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区域发展高层论坛-拉萨论坛”。会议主题为: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暨西藏开放发展。针对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共同探讨新机遇下西藏经济开放发展问题,为国家和西藏自治区提供决策建议。

  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副厅长王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刘勇研究员、暨南大学教授覃成林、南开大学教授安虎森、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青、中国科学院研究员赵作权6位专家为大会作了主旨报告。

  王平对西藏自治区综合发展研究院建设提出3点期望:一是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摆在建院之首;二是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立院之本;三是让严谨求实科学规范成为强院之基。

  刘勇认为,未来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基本格局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空间一体化;二是构建区域分工协调新体系;三是构建区域差距的调控政策体系。

  覃成林分析认为,从民族地区经济总体发展状态来看,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征。他做出新时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判断,提出因地制宜、用好“一带一路”机遇等9项对策和建议。

  安虎森着重提出借鉴重庆经验,他认为,重庆采取的以政府开创市场为基础的规模化生产模式,可以为我国其他资源型经济地区转型提供4项经验:一是市场规模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市场;二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创新起到决定性作用,但这种发展方式的创新要有政府的引领。三是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理性政府的计划和支持,但这种计划的实施又要遵循市场规律。四是制度是内生的,任何制度安排都要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李青认为,西藏自古就是开放的高原,与外部世界具有多元多向的联系,是我国与南亚地区经济文化往来的陆路要道。西藏经济发展的现实为大边疆、小贸易、弱基础、多制约、很重要。西藏的开放合作已经进入战略机遇期,南亚通道和环喜马拉雅经济合作带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和整合因素。

  赵作权根据1980-2049年世界经济重心东移的规律分析,作出西藏有机会成为世界经济重心的判断。建议今后区域政策以东西向布局为主,全国研发、教育布局向西部倾斜,西向开放中形成乌鲁木齐-喀什-拉萨、银川-兰州-西安-成都、北京-上海-深圳的343城市阵型。

  西藏自治区商务厅副书记周慧,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马相村、图登克珠、陈锦,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授肖金成,中山大学教授周春山,吉林大学教授赵儒煜,河南大学教授苗长虹,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安树伟,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宋玉祥、王荣成,海南师范大学教授李敏纳,湖北民族学院教授谭宇等专家就我国民族地区尤其是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与会代表达成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发展不平衡的普遍共识,同时也从地理环境、历史路径依赖、政府政策等多角度对上述现象的成因及相应解决办法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