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措扎昂是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扎陵湖乡牧民,也是一名生态管护员,日常职责就是巡护草原。从去年巡护草原以来,他目睹了家乡草原的变化,感觉脚下的牧草和以前一样高了。

       在前往扎陵湖的路上,记者看到,扎陵湖沿岸有3条路,3条路同时笔直地向黄河源头矗立的牛头碑处延伸。其中一条已经被湖水淹没,另一条修建不久的公路在夏季涨水时也有被淹没的可能。尖措扎昂说,近几年扎陵湖面积不断扩大,湖边公路经常被淹没,因此形成了三路并行。

       这是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工程带来的一个变化。据介绍,随着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工程深入实施,这里的湖泊、湿地面积增大,监测区域内黑颈鹤、斑头雁等鸟类以及藏野驴、藏原羚等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

       马贵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站长,他在玛多县工作了十几年,说起生态环境的话题喜形于色:“如今黄河源头大小湖泊数量已经超过了5000多个,生态环境变好后,斑头雁等种群数量增加,这是黄河源头生态好转的又一表现。”

       在扎陵湖畔,尖措扎昂指着远处草原游动的野生动物说:“如今,即便是冬春季节,少有风沙天气出现,扎陵湖每年都在变大,以前少见的藏野驴又回到扎陵湖畔。”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也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扎陵湖乡牧民才让告诉记者,禁牧减畜之后,牧区青壮年劳力增多,这些劳动力有一部分被吸纳到生态公益性管护岗位,还有一部分外出务工,相对于以前单纯的牧业而言,现在更是多了一份收入,而且在草畜平衡项目,国家还有草原补奖、舍饲圈养技能培训等多项惠民政策。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实施,带来草原生态恢复、牧民增收,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变化则是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如今,三江源地区后续产业不断稳步推进,搭起了牧民群众安居乐业、增收致富的“幸福桥”。

       在黄河源头,牧民通过学习技术本领,走上富裕路的不在少数。据了解,目前,青海省针对牧区群众的生态保护补偿政策有十多项,能够确保牧民群众因保护生态而损失的经济利益得到补偿。2019年青海在实施三江源二期工程中,再投入9亿元,在增绿创收同时,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给牧民带来了实惠,也调动了当地群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