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高大雄伟,以其7556米的高度,傲立于群峰之颠。它北起康定折多山,南抵石棉田湾河,西至雅砻江,纵横6千多平方公里,座落于康定、泸定、九龙、石棉四个县的交界处。藏语称贡嘎山为“贡嘎日噢”,意为“洁白无瑕,至高无上”的雪山。在藏区,它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四大神山之一;在青藏高原,它是横断山脉以东最高的山峰;在中国,它被列为最美的雪山排行榜第三位。

    1982年春,我被派往贡嘎山西坡,主要任务是协助一支外国登山队做一些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开展得非常顺利,谁知登山队即将登顶时,贡嘎山的天气却没给面子,队员们被迫下撤,最后以失败而告终。这对登山者来说,无疑是人生的一大遗憾。但对我来说,参与这次活动却有着不寻常的意义,它让我第一次目睹了贡嘎山的雄姿,给了我与贡嘎山近距离打交道的机会,也使我了解了登山运动,结识了许多朋友。电影《贡嘎日噢》中的主人公马帮土登的原形格勒就是那时认识的。

电影《贡嘎日噢》剧照

    格勒出身于马帮世家,其父曾于上世纪30年代初,给来贡嘎山地区进行考察的美国著名科学家、探险家、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洛克当过向导和马帮,还为其治疗过腰伤。格勒本人于1957年(17岁)担任过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的向导与马帮(中国登山队前身),后来又给许多从事登山、科学考察、地理测绘、地质勘探的单位担任过向导与马帮,还给无数作家、画家、摄影家、旅行家、探险家和驴友做过向导与马帮。当我问格勒为什么非得终身只做马帮时,他说这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职业,既然选择了喜欢做的事,就要一心一意的去做,一个人一辈子能做好一两件有意义的事就不错了。从他走过的人生历程看,他确实专注的践诺了一生。

电影《贡嘎日噢》拍摄场景

    格勒是一个性格倔犟,身体健壮的人,难怪他60岁后还能胜任劳动强度极高的马帮工作。跟随马帮走过远路的人都知道,每天早上,马帮总是先于别人起床烧茶做饭,早饭后要收拾物品、备鞍具、上驮子。赶驮过程中,时时都要顾及人与货物的安全,对付调皮的牲口更是需要体力付出。到了中午或晚间的宿营地,还要烧茶做饭,打理牲口等,赶驮人每天都是这样周而复始的做事。在藏区,历来就有“代表力量的就是马帮,能做马帮的才是男子汉”的说法,像格勒这般年纪还在赶驮的人已经极少见了。

电影《贡嘎日噢》剧照

    过去,贡嘎山地区的交通条件非常差,去任何一个点拍摄贡嘎山都需骑马或徒步,少则2、3天走个来回,多则一个星期,十分艰辛。有一年,我和几个朋友去了一个较为特别的拍摄点,来回用了9天时间,由于诸多原因,路途中还损失了一匹马,虽然责任不在我们,但大家还是过意不去,回来后凑了几百元准备送给格勒,他说只有喜欢贡嘎山的人才会来这里,你们找我做马帮是对我的信任,也是神灵的安排,这个钱我是不能接受的。格勒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无论是对我还是别的人,是认识的或是不认识的人都一视同仁,从不对报酬提出任何要求,始终坚持客人愿给多少就拿多少的原则。那趟贡嘎山之行,成了我至今都算得上是最难忘的经历。20多年间,格勒曾数十次带我去过贡嘎山西坡的许多地方,是他让我熟悉了贡嘎山,爱上了贡嘎山,我打心眼里感谢这位长辈,这位良师益友。

电影《贡嘎日噢》拍摄场景

    2009年秋天,当我再次去贡嘎山下拜访格勒时,他曾经的老搭档扎西尼玛告诉我老人已离开人世,说他在弥留之际一直念叨着你。这突然得知的噩耗使得高高兴兴去的我一下子陷入了悲痛中,我的眼眶湿润了,许多往事浮现在眼前,他的音容笑貌,他带我们冲过滑坡地带,他在悬崖边用腰带把我从死亡的边沿拉了上来,拉上来后又帮我挑手上的刺,在河边祭奠牺牲的小战士,在贡嘎山下长跪不起,念诵着经文祭奠山难的朋友等等。后来,我买了一些祭品,按照藏族人的习俗去了寺庙……

电影《贡嘎日噢》剧照

    多年来,格勒的高尚品格和行为举止时时感染着我,影响着我,我一直梦想着把马帮与贡嘎山的故事搬上银幕,这个电影剧本,就是根据我和其他一些汉族朋友跟格勒交往的真实经历编创的。故事以马帮格勒为主线,辅以贡嘎山的人文地理背景,试图展现格勒先生与许多汉族同胞,或其他民族同胞结为朋友,共同增进民族团结的感人事迹,讴歌崇高的人文情怀和马帮精神,告诉人们贡嘎山不仅是一座自然地理的名山,也是一座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著名山峰。


 电影《贡嘎日噢》拍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