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在本刊1985年4期,笔者曾发表了《西藏研究历史文献简述》一文,该文主要根据日本《世界历史事典》“中亚篇”编译而成。但其中仅收录了国内藏、汉文及国外日文等部分,而对英、德、法、意等国对西藏研究的文献并未收入。近有许多读者来信要求补充,因此,为使这部分资料完整、开阔视野,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信息沟通,作为《西藏研究历史文献简述》的续篇,特将这部分文献分:概述、吐蕃、分裂、达赖喇嘛地方政权建立后等三个时代补述于下,以飨读者。
一、概述
我国西藏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而对记载这一地区的文化历史,尤其对其自身保存的文献史料(包括碑文等的发现)研究,已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研究兴趣,并不断出现成果;现将其国外西方及部分日本人士总的方面的研究加以概述。
(一)综合性文献简述
希福聂尔(Schiefne,E.A.)和罗尔斯顿(Ralston,W.W.)合著:《西藏铁事》(伦敦 纽约 1925年)。
雷丁(Redin,S.):《西藏及其对中国的考察史》(维也纳 1939年)。以上两著虽属于西藏历史研究的史著,但雷丁所著,系以探险为主要内容,并以探险的形式写出,只可用为一般参考读物,作为文献参考则嫌不足。
此外,还有从事西藏历史研究的巴宾格尔(Babinger,F.F.)所著《伊萨克?约克善·施米特(1779—1847)的一篇西藏史研究的论著)(1919—1920年)一文,是以对致力于西藏蒙古研究的施米特(Isak Takob Schmidt)传记为中心完成的。洛克希尔(Rockill,W.W.)所著《佛陀(buddha)的生平》(伦敦 1884年)和伯希和(Pelliot,P.)的《以中国唐代文献为基础的古代西藏》,也是以反映吐蕃时代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入门书。

还值得提出的,意大利两著名藏学家杜奇(Giuseppe,Tucci)的《西藏图卷》(罗马,1940年;缩写本,京都 1949年)和伯戴克(L,Petech)的《十八世纪前期:中原和西藏》(莱登,1950年初版;1912年修订版)两著。前著是通过西藏、蒙古和汉文典籍等史料概述了十三世纪至十八世纪西藏王统变化和各喇嘛教门派发展过程。内容包括有佛教史和传记两大类,亦属西藏文学和艺术之作;后著则是在广泛运用藏汉文一手资料和旅藏、尼伯尔传教土文献的基础上,阐明了十八世纪前期中原与西藏的关系都是具有较高价值的史作。
为这一时期文献研究提供检索之便,在日本有贞兼绫子:《西藏研究文献目录》(日/中文篇)。该书收录了1877—1977年长达一百年的文献目录,共收录了日、汉文论著6472种,是目前所见数量最多的藏学目录,收录范围十分广泛,具有重要的文献检索值(仲美殊译 郑州,中州古籍 1986年)。


(二)探险报告、游记
西藏之始为人知,约于1600年左右。其后即有欧洲商人和传教土的往来。从十九世纪直至二十世纪,更渐有西方探险家等人士的相继来藏,陆续写出一些所谓探险之类的著作传播于世。1904年前的探险报告,是桑根伯格(Sangbeig,G.)通过其《西藏考察——1603年至1604年的西藏历史及其特点》(加尔格达,1904年)一书,对西藏作出了较为完整的叙述。雷丁所著《纵越喜马拉雅》(二卷 斯德哥尔摩 1903—1913年)的《西藏南部》(二卷 斯德哥尔摩 1917—1923年)。法尔希纳(Filch,W.)的《法尔希纳探险西藏的科学成果——1903——1905年》(十二卷 柏林 1907—1914年)等著,也都分别记述了西藏的一个侧面。
另外,早在四十年代,德国人海因利希?哈雷发表了《西藏奇迹》的游记一书。作者系德国著名登山运动员,当他攀喜玛拉雅山时,适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他即被英人拘留于印度战俘营。于1944年逃脱英人监禁,乔装印度人翻过西玛拉雅山进入西藏。在西藏荒原流浪达数月之久,最后到达拉萨。在拉萨停留长达7年,在拉萨期间与十四世达赖及其一家交往密切,经常出入西藏僧侣上层,并对西藏及其上层情况都较有了解。该书是作者在西藏富有戏剧性彩色经历和见闻。逸闻趣事跃于纸上。所述颇带有“秘史”色彩。是具有一定史料和文学价值的有关西藏研究参考著述,(袁士朴译 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6年)。
(三)西藏的喇嘛教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藏,蒙等地区,是西藏文化的特征之一,国外对此有关史料的研究著述有:
科彭(Koppen,C.F.)在《佛教宗教及其形成》(柏林 1857—1859年)(下卷)一书中,即曾对西藏,蒙古以及满洲喇嘛教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研讨。
施格特威特(Schlagintweit,E.):《西藏佛教》(伦敦 1863年)一书,叙述较为详尽,特别是该书中采用了独特形式及西藏佛画等插图,更可见有关喇嘛仪式的一斑。
威尔(Waddell,A.):《西藏的佛教及喇嘛教》(伦敦 1898年)和波波夫(Popov,I.S.)(1898年)(石川嘉三郎译:《西藏密秘喇嘛大观》日俄出版协会 1917年)等两著,前者内容虽嫌不新,但叙述还较完整;后者对西藏叙述虽较完整,但由于全部都是系根据蒙古史料写出,佛教用语也多使用蒙语、梵语和藏语,又所用蒙古语中多属蒙古方言,因而用于史料研究,还感有困难。
贝尔(Waddell,A.):《西藏的宗教》(伦敦 1931年)。桥本光宗译:《西藏喇嘛》(法藏馆1942年),该书虽系通俗之作,但还不失为一部综述性史料文献。又作为该著续集,《西藏的今昔》(牛津 1924年田中一译,生活社 1940年),主要内容是以西藏与英国关系为中心的现代史作,涉及了有关西藏的宗教的历史。
舒尔曼(Schaleman,G.):《达赖喇嘛传》(海德尔堡 1911年),内容叙述松赞干布以来的历史,同时亦系贯穿这一历史时期西藏研究的全部历史文献,无疑也包括宗教史的内容。
在日本方面,还有以下诸著:
野上俊静·蹈叶正就:《元帝考:关于基本佛教史的十篇资料》(初稿)。作者认为:由于中国的元朝对西藏佛教给以极大的保护和尊崇,因而蒙古族几乎都醉心于喇嘛教,元朝亦多为僧侣所统治。该书是根据意大利杜齐著述,对元帝师的相承及其在位时间作了研究,以《元史》、《新元史》等史料为中心,对八思巴等十四位历代帝师也分别进行了考证,该书虽属对元帝师本身的研究,但实质上无疑也是对西藏佛教史研究,提供了一部较为完整的西藏史料。
山口瑞风、光岛督等人所著:《西藏学与西藏佛学》(许明银译 文殊 台北 1986年)。该书论系综合性资料汇编。共二十四篇。


二、吐蕃时代
在国外,单独研究吐蕃时代的史著,虽不多见,但在前综述性文献中述及较多,都是尽包了这时代的内容。其中,具体反映这一时代的,属于个人传记的有:洛克都尔:《佛陀(Buddha)的生平》(伦敦·1884年)。伯希和的《以中国唐代文献为基础的古代西藏》等。
另外,西藏的历史碑文是西藏历史文化的重要标志。千百年在西藏保存下来的许多历史名碑,已早为世人所深知,而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唐蕃会盟碑》。它又称为“长庆彜会盟碑”或“甥舅会盟碑”,是唐长庆三年(吐蕃彝泰九年?公元823年)吐蕃赞普可黎可足为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间的唐蕃合盟所建,碑刻有藏汉两种文字的会盟全文。它不但是汉藏两族历史文物,曾在国内外被誉为“亚洲重要碑刻之一”。对这一碑文的研究,无疑已受到国外人士的所重视。布谢尔(Busheil)翻译了有着这一历史记载的《新唐书》。沃德尔(Waddell)在其《古代拉萨的历史性法令》(1909—1911年)一文中又作了探讨。更较为突出的是英人理查森(Richan san,H.E.)(二战时期驻拉萨首席代表),记录了较为准确的抄本。并发表了《拉萨碑丈上古代法令和公元821—822年的条约》(伦敦,1852年)。该著记述了汉文文献所未载述的吐蕃内部情况,作为吐蕃这一时期的史料是十分珍贵的。
除唐蕃盟碑外,多年来还不断发现较为著名的一些古碑。如:布达拉碑、乌尔夏依干西藏碑文,等等。
此外,意大利藏学家杜齐自1929年——1948年曾先后八次去西藏考察,1948年先后通过在西藏雅隆河谷的调查,在穷结、加尔钦、桑耶和粗补等地寺院的调查,相继发现了穷结古碑和加尔钦、桑耶、粗补等石碑。这些石碑记载了弃松弄赞王朝的有关事迹,这些石碑的发现都为研究西藏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其研究成果,在杜齐:《西藏王室陵墓》即吐蕃赞陵墓和《东才丛书》中,结合原文和译文作了介绍。杜齐还结合考察,著有研究西藏考古文学和艺术起源的:《西藏考古》(原名:《穿过喜玛拉雅》向红茄译·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7年)。

关于藏文的古文书,最早发现于敦煌。二十世纪初,英人斯坦因(Stain,A),和法国人伯希和在敦煌石窟发现的古文书中,包括有大量藏文古文书。在这部分古文书中还有关于吐蕃时代该地军队和寺院的记载,是以编年体的形式编出。在西方有:托马斯(J,Thomas,):《关于中国突厥的西藏文献》(伦敦·1935年第一部;1936年第二部),以及二战前后托马斯与巴考(Bacot,J,)、杜散(Thonssatnt,ch)等合作写成的《有关西藏历史的敦煌文献》(巴黎,1940—1946年)等著作。
三、分裂时代
西方关于这一时代研究的著述不多,直至杜奇所著《西藏图卷》(三卷和图片·罗马·1940年缩写本·京都·1949年)一书的问世,才使该时代的全貌得以阐明。该书第一部(自十三世纪至十八世纪)一章,是通过西藏、蒙古和中国各方面史料的缜密考证,叙述了松赞干布王以后西藏王统的崩溃,后经蒙古固始汗征服西藏的历史。次章则是以西藏喇嘛教各派的研究为重点,阐明了各喇嘛教派的发展过程,又进一步对十二世纪至十八世纪的西藏佛教史作了以解说。卷末附载了重要文献的藏文原文。对所述西藏文学和历史典籍,都分别加以系统整理和考证。逐章分述了西藏文学的特点及其历史发展,并述及对中国和印度的影响。全书考证缜密,评介中肯,虽属西藏文学艺术的著述,但并不失为西藏史著研究的一部重要文献。
此外,反映这一时代早期的著述,还有达斯(Das,S.ch.)的《对西藏宗教的贡献》(50·3—4;1—2·1881年—1882年)和威基尔(Wessels,C)所著《早期耶会传教士在中亚·1603—1721》(海牙·1924年)两著。前者是论述了这一时期宗教问题的表述;后者是以访问西藏传教师书信集为素材,进行研究的成果,较生动描述了西藏史料所载述喇嘛与诸蕃王的一个侧面。材料虽属断片,但也有一定的历史文献价值。都可与杜齐所著并称于世,互为参用。
四、达赖地方政权确立后
佩特奇(petch,L)的《二十世纪中国在西藏建立保护领地时期的中国和西藏》(莱顿·1950年)运用了丰富的西藏史料并结合汉文献作出了全面叙述。并推出了中国在西藏确立主权是在十八世纪前半期的全部史实的论证,是一部具有开拓性的史著。
洛克希尔对清朝马少云的《卫藏图识》的英译本《西藏—来自中国资料的地理学,人种学、历史学、历史学扎记》(1891年),并附有翔实的注解。
另外还有德西迪里(Tppolitu.Desideri)的《西藏纪事》(菲利普(Filippi)译?伦敦·1937年)和霍斯廷(Hosten,S,J)的《德西迪里书信文件集(1713—1721年)》(第三套丛书?第四卷第四期。1938年)。德西迪里是十八世纪初期居住拉萨传教士,该著较详地记述了这一时期的西藏的情况。


作为英藏关系的文献史料,除主要有英国的《蓝皮书)(BLue BooK)的西藏部分外,还有作为英国派往西藏使节人员的记录以及其他文献,其中有:
马卡姆(MarKhan,C.R.)的《乔治·博格尔(Bogle)两藏传教记及托马斯·曼宁(Thamas Manning)拉萨游记》(伦敦·1873年);
迪斯考克尔(Diskalkar)的《博格尔驻藏使命》(第九辑·1933年)等著。博格尔是1774年最初出使班禅官庭的使节,曼宁则是1811年以臣师身分入藏的英国人士,以上二著是对二人的入藏纪事。
其次,1782年同样由出使班禅官庭的特纳(Turnr,s.)还著有《西藏班禅喇嘛官庭供职记》(伦敦·1800年)的报告书,1903—1904年指挥英国远征拉萨的扬布——山德(F.Younghusband)著有《印度西藏》(1901年)(有村山会三部日语:《西藏—英帝国的侵略过程》),该书通过英国对印度的政策的阐述,进一步还叙述了与西藏交涉以至派兵缔结条约,也包括了其归国后的有关中、俄、藏与英国等相互关系等问题。
得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时代的专题研究还有穆朗(Mouront,M.)的《从十七和十八世纪近代的中亚》(里昂大学编·新辑第·辑·1912年)和洛克希尔的《达赖喇嘛及其与中国满洲皇帝的关系》(1910年)。前者系取材于中国的《东华录》。后者是根据《圣武记》写出,二者都是运用中国文献,叙述了对这一时代研究的观点。

以上是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国外人士论述中国西藏的部分文献资料,范围较广并有其纵深度,把它和前已发表《西藏历史研究文献简述》一文中所述藏、汉、日文文典结合在一起,实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文献宝库,对它的广泛有效地把握,对我们研究西藏是不无裨益的。

①杜奇:意大利的杰出的东方学家、藏学家。1894年4月5日生于意大利的玛切拉塔(Macenatr)城,第一次大战爆发时,曾一度从军。1919年从罗马大学文学系毕业,1925—193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等处学习和工作,后被任命为意大利学院院士。1928—1948年先后八次去西藏。1965年开始主持编辑《罗马东方丛书》,1970年被推为罗马大学名誉教授。1984年4月5日逝世。享年九十岁。他一生有关西藏学,印度学和汉学等著述甚丰,在约计360种的论文专著中,西藏学研究著述有数百种之多。
②伯戴克:是继杜奇后又一位意大利藏学家。亦系当今国际藏学家界知名学者之一,是杜奇的学生,1936年毕业于罗马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为罗马大学教授,后又多次任尼伯尔,日本、印度等大学教授。几十年来发表有关专著八部和三十余篇论文,其中古代西藏史,清至近代西藏史和域外藏族史(包括尼伯尔、达拉克、不丹),是他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作者简介]满达人,现在兰州大学图书馆工作。



(二)探险报告、游记
西藏之始为人知,约于1600年左右。其后即有欧洲商人和传教土的往来。从十九世纪直至二十世纪,更渐有西方探险家等人士的相继来藏,陆续写出一些所谓探险之类的著作传播于世。1904年前的探险报告,是桑根伯格(Sangbeig,G.)通过其《西藏考察——1603年至1604年的西藏历史及其特点》(加尔格达,1904年)一书,对西藏作出了较为完整的叙述。雷丁所著《纵越喜马拉雅》(二卷 斯德哥尔摩 1903—1913年)的《西藏南部》(二卷 斯德哥尔摩 1917—1923年)。法尔希纳(Filch,W.)的《法尔希纳探险西藏的科学成果——1903——1905年》(十二卷 柏林 1907—1914年)等著,也都分别记述了西藏的一个侧面。
另外,早在四十年代,德国人海因利希?哈雷发表了《西藏奇迹》的游记一书。作者系德国著名登山运动员,当他攀喜玛拉雅山时,适第二次世界大战突然爆发,他即被英人拘留于印度战俘营。于1944年逃脱英人监禁,乔装印度人翻过西玛拉雅山进入西藏。在西藏荒原流浪达数月之久,最后到达拉萨。在拉萨停留长达7年,在拉萨期间与十四世达赖及其一家交往密切,经常出入西藏僧侣上层,并对西藏及其上层情况都较有了解。该书是作者在西藏富有戏剧性彩色经历和见闻。逸闻趣事跃于纸上。所述颇带有“秘史”色彩。是具有一定史料和文学价值的有关西藏研究参考著述,(袁士朴译 拉萨 西藏人民出版社 1986年)。
(三)西藏的喇嘛教 喇嘛教是佛教的一支,主要传播于藏,蒙等地区,是西藏文化的特征之一,国外对此有关史料的研究著述有:
科彭(Koppen,C.F.)在《佛教宗教及其形成》(柏林 1857—1859年)(下卷)一书中,即曾对西藏,蒙古以及满洲喇嘛教的历史发展进行了研讨。
施格特威特(Schlagintweit,E.):《西藏佛教》(伦敦 1863年)一书,叙述较为详尽,特别是该书中采用了独特形式及西藏佛画等插图,更可见有关喇嘛仪式的一斑。
威尔(Waddell,A.):《西藏的佛教及喇嘛教》(伦敦 1898年)和波波夫(Popov,I.S.)(1898年)(石川嘉三郎译:《西藏密秘喇嘛大观》日俄出版协会 1917年)等两著,前者内容虽嫌不新,但叙述还较完整;后者对西藏叙述虽较完整,但由于全部都是系根据蒙古史料写出,佛教用语也多使用蒙语、梵语和藏语,又所用蒙古语中多属蒙古方言,因而用于史料研究,还感有困难。
贝尔(Waddell,A.):《西藏的宗教》(伦敦 1931年)。桥本光宗译:《西藏喇嘛》(法藏馆1942年),该书虽系通俗之作,但还不失为一部综述性史料文献。又作为该著续集,《西藏的今昔》(牛津 1924年田中一译,生活社 1940年),主要内容是以西藏与英国关系为中心的现代史作,涉及了有关西藏的宗教的历史。
舒尔曼(Schaleman,G.):《达赖喇嘛传》(海德尔堡 1911年),内容叙述松赞干布以来的历史,同时亦系贯穿这一历史时期西藏研究的全部历史文献,无疑也包括宗教史的内容。
在日本方面,还有以下诸著:
野上俊静·蹈叶正就:《元帝考:关于基本佛教史的十篇资料》(初稿)。作者认为:由于中国的元朝对西藏佛教给以极大的保护和尊崇,因而蒙古族几乎都醉心于喇嘛教,元朝亦多为僧侣所统治。该书是根据意大利杜齐著述,对元帝师的相承及其在位时间作了研究,以《元史》、《新元史》等史料为中心,对八思巴等十四位历代帝师也分别进行了考证,该书虽属对元帝师本身的研究,但实质上无疑也是对西藏佛教史研究,提供了一部较为完整的西藏史料。
山口瑞风、光岛督等人所著:《西藏学与西藏佛学》(许明银译 文殊 台北 1986年)。该书论系综合性资料汇编。共二十四篇。


作为英藏关系的文献史料,除主要有英国的《蓝皮书)(BLue BooK)的西藏部分外,还有作为英国派往西藏使节人员的记录以及其他文献,其中有:
马卡姆(MarKhan,C.R.)的《乔治·博格尔(Bogle)两藏传教记及托马斯·曼宁(Thamas Manning)拉萨游记》(伦敦·1873年);
迪斯考克尔(Diskalkar)的《博格尔驻藏使命》(第九辑·1933年)等著。博格尔是1774年最初出使班禅官庭的使节,曼宁则是1811年以臣师身分入藏的英国人士,以上二著是对二人的入藏纪事。
其次,1782年同样由出使班禅官庭的特纳(Turnr,s.)还著有《西藏班禅喇嘛官庭供职记》(伦敦·1800年)的报告书,1903—1904年指挥英国远征拉萨的扬布——山德(F.Younghusband)著有《印度西藏》(1901年)(有村山会三部日语:《西藏—英帝国的侵略过程》),该书通过英国对印度的政策的阐述,进一步还叙述了与西藏交涉以至派兵缔结条约,也包括了其归国后的有关中、俄、藏与英国等相互关系等问题。
得指出的是关于这一时代的专题研究还有穆朗(Mouront,M.)的《从十七和十八世纪近代的中亚》(里昂大学编·新辑第·辑·1912年)和洛克希尔的《达赖喇嘛及其与中国满洲皇帝的关系》(1910年)。前者系取材于中国的《东华录》。后者是根据《圣武记》写出,二者都是运用中国文献,叙述了对这一时代研究的观点。

以上是多年来各个历史时期,国外人士论述中国西藏的部分文献资料,范围较广并有其纵深度,把它和前已发表《西藏历史研究文献简述》一文中所述藏、汉、日文文典结合在一起,实是一个十分丰富的文献宝库,对它的广泛有效地把握,对我们研究西藏是不无裨益的。

①杜奇:意大利的杰出的东方学家、藏学家。1894年4月5日生于意大利的玛切拉塔(Macenatr)城,第一次大战爆发时,曾一度从军。1919年从罗马大学文学系毕业,1925—193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大学等处学习和工作,后被任命为意大利学院院士。1928—1948年先后八次去西藏。1965年开始主持编辑《罗马东方丛书》,1970年被推为罗马大学名誉教授。1984年4月5日逝世。享年九十岁。他一生有关西藏学,印度学和汉学等著述甚丰,在约计360种的论文专著中,西藏学研究著述有数百种之多。
②伯戴克:是继杜奇后又一位意大利藏学家。亦系当今国际藏学家界知名学者之一,是杜奇的学生,1936年毕业于罗马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为罗马大学教授,后又多次任尼伯尔,日本、印度等大学教授。几十年来发表有关专著八部和三十余篇论文,其中古代西藏史,清至近代西藏史和域外藏族史(包括尼伯尔、达拉克、不丹),是他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作者简介]满达人,现在兰州大学图书馆工作。